电车难题很早之前就接触过,但是直到今天,才真的买了这本书《电车难题》,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一口气读完,因为这道题,太令人着迷了。
1967年,英国哲学家菲利帕·富特首次提出“电车难题”
一辆有轨电车失去了控制,司机看见前方的轨道上有五个人。司机可以任凭电车继续前行,这样,这五个人一定都会被撞死;司机也可以将电车转向,开到一条岔路上,而这样只会撞死另一个人。那么,司机是否应当把电车开到人少的轨道上,撞死一个人,而不是五个人呢?
1985年,美国哲学家汤姆森将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展开
这一次,是你亲眼看见一辆失去控制的电车沿着轨道疾驰而去,而你则站在一个道岔开关的旁边。你可以无动于衷,任凭电车继续前行,撞死那五个人;或者你也可以扳动道岔,将电车引至侧线,只撞死另外的那个人。
这里的新条件是:和电车司机不同,你并没有在两条轨道之间作出选择的职业责任。
你会如何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仅是个哲学难题,汤姆森的假设,在2013年的美国,真实的上演了这一幕,我想如果有上帝,上帝一定是个有点恶趣味的家伙。案件里,站在道岔口的人选择了拨动道岔,5个人得救了。许多人对她的选择表示赞同。
事实上,这道题,多数人会选择撞死一个人。因为如此选择的人们会说
很简单,做做数学,为了最多数人的幸福
接下来,请你拿稳手机,准备好迎接一轮轮的题目的变形,或者准确说,让我们给题目加一点料,问问你自己,你将如何回答?下面的问题是我临时为你准备的。
你站在道岔开关的旁边,同样是失控的列车正要撞向五个人,而侧线只有一个人。你是否会扳动道岔,让电车撞向一个人?当这个人,是一个孩子。
我猜测,原本毫不犹豫地,自认理性主义者,准备扳动道岔的人,在这一刻,你可能仍然会做数学题,但是你会感到一丝压力,不是吗?
再接着解下去吧。
同样的题,同样是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是少年希特勒
你是否又感到了一丝不同?
如果少年希特勒没有站在一个人的侧线,而是,五个人之一
现在呢?
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仍然坚持做数学计算的理性主义者。那么我们再施加一些条件吧,因为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我们来试试看,你会如何选择。
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撞向前面的五人,这时,你没有站在道岔边,你被绑在了侧线上,但是你的脚还可以够着道岔,你可以拨动道岔,你是否会拨动道岔让电车撞向你自己一个人,而不是另五个人?
我看到有一些人,犹豫了,有一些人选择拨动道岔。那么我们再试着改变条件。
这一次,你仍然是站在道岔边,侧线上的一个人,是你的孩子,你的父母,你是否会拨动道岔,让电车撞死那一个人?
不需要大声说出你的答案,你只需自己倾听内心真实的回答。
当然,这道电车难题,还有许多的变种,比如是否应该推胖子下桥等等,我就不再展开了。
你可以看到,在每一道题的后面,我都没有做出道德解释,没有对选择做出评价与解释。这并不是不能够去分析选择背后的逻辑。
而是在这里,我绝不是试图做任何的价值判断与引导,无论你是坚持康德的“义务论”,还是遵循阿奎纳的“双效原则”,在我看来,这都是在为选择寻求解释。因为这道题之所以被热切讨论至今,正是因为,它根本没有一个能够适用所有人,或者绝大多数人的标准答案。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的宗教文化,不同的哲学流派,都会对这个难题作出不同的解答。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普世的价值观,但是不可否认,的确存在一些普世的价值准则,比如不可以以恶的目的去剥夺他人生命。普世价值准则,它们是一道清晰的界限,但是既然有了界限,那么一定会有临界,而区分这些临界内容,究竟应该在界限的哪一边,这,可能正是人类学会思考,建立了文化之后,必然会面临的难题。
网友评论
当你笃定你的第一选择是正确的时候,再想一下,真的会这样选吗?
你选撞一个人,如果那个人是你的孩子,你的父母,你还能在毫秒间作出选择吗?
如果你选择任凭电车撞五个人,如果那个五个人是你的孩子,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的挚友,你的恩人,你又如何确定你不会利用一下功力主义去做做数学题,拨动道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