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山东省
文化青岛 | 行走在过往与未来之间,八喜旅游网小编带你体会这座城

文化青岛 | 行走在过往与未来之间,八喜旅游网小编带你体会这座城

作者: 八喜旅游网 | 来源:发表于2017-12-11 10:38 被阅读13次

海是青岛的前景,青岛临海而生,因海而兴,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交相辉映出青岛婀娜的身姿;赤礁、细浪、彩帆、金色沙滩构成青岛美丽的风景线。尤其在这山海之间,奏响着青岛文化的音符。

一座城的文化脉络

青岛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6000年以前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青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是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秦始皇在这里登临望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航;徐福从这里远渡东瀛;五四运动,因它而起;老舍、闻一多、沈从文、王统照等众多文化名人曾聚集于此。更有,水清、岸绿、景美的“母亲河”大沽河,流淌着青岛的千年文脉。

文化上的冲撞使青岛成为一座适合回望、怀想的城市,也是一座适合等待与守望的城市。

青岛扎根于本乡本土的传统音乐源远流长,特别是依托于崂山的道教音乐久负盛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西洋音乐也在青岛传播并发展。据《胶海关十年报告(1902-1911)》记载:“美丽的海水浴场……每日下午有演奏音乐的管弦乐队。”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的建立,使西洋音乐借教会的东风,在青岛进一步传播,键盘乐器、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也逐渐传入青岛。青岛出现了以欧洲侨民为主的交响乐团和管弦乐团,演奏西洋乐曲。

上世纪30年代,以国立山东大学为中心,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老舍、沈从文等一大批蜚声学界的作家云集,创造了人文上的辉煌。上个世纪30年代的青岛风情,大多是从他们的笔端流淌而出的。或者可以说,是这座城市的浪漫灵动,勾起了文人墨客的创作情思。

从大学路到红岛路,从小鱼山到观象山,在绿树掩映间,这些墙皮剥落的老房子不但留下了过去时光的记忆,而且也折射着现代文学对我们这个城市的熏陶。文学的魅力与城市的魅力叠合在一起,就具有了超乎寻常的吸引力。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能表达其市民生活方式、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就是这座城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是一座城市自己的“文脉”。它不但是城市区分彼此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城市人精神上共同的根与魂。比如宗家庄木板年画、茂腔、柳腔、胶东打鼓、胶州秧歌、青岛周戈庄上网节、面塑、大欧鸟笼等等。曲艺文化“口口相传”,手工技艺类的非遗则走上了生产性保护的发展路径,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成为青岛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一座城的啤酒雅量

在阿尔卑斯山北麓有个小镇因为一个盛大的节日而闻名世界,它就是慕尼黑;同样在中国的黄海之滨,也有一座城市,因为啤酒的醇香和大海的浪漫,每年盛夏都会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那就是青岛,那里有“土生土长”的青岛啤酒以及青岛国际啤酒节!

1903年,德国人为了解决身在异国不能品尝到纯正啤酒的遗憾,在青岛就地建厂,110多年后,登州路青岛啤酒厂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里,开启啤酒狂欢的发源地和梦工厂。快乐因子被裹挟在流金般的酒液琼浆中,流向万户千家,激发一场又一场现场版“相见欢、撞酒杯”。

青岛人喝啤酒,且只喝青岛啤酒,这是一种情怀,一种豪气,一种性格,活色生香地记录着青岛人与青岛啤酒割舍不断、深入肌理的旷世之交。

每年“五一“过后,源源不断的旅游团天降奇兵般地在青岛的西部沿海区域集结,热闹着老青岛的城市旅游气氛,推高着旅游GDP直线上升。

每一个来青岛旅游的游客,都会把喝上正宗新鲜的青岛啤酒当做旅游必体验项目。游客们或者到青岛啤酒街去品尝世界各地的特色啤酒;或是趁着一年一度的啤酒节之时,喝个痛快;或去露天歌场,毫无拘束地,伴着海风唱唱歌。

然而,这并不能代表青岛人的啤酒文化。相反,这些刻意制造出来的啤酒氛围,正是旅游商业化的产物。也许你哪个时候,闲逛在市井街巷中的时候,不经意间会留心起当地人拎着一个装有黄色液体的塑料袋,那不是急着去医院尿检的当地人,而是打完散啤回家的青岛人。“啤酒装进塑料袋”成为岛城闻名全国的一大怪,亦成为外地人来青在街头巷尾感受到的最生动的岛城土著文化。

青岛大街小巷的桶装散啤每天忙不迭地迎来送往。青岛散啤是当日生产的青岛啤酒,还未及装瓶装箱,就已经流进了青岛人肠胃中,这可是最新鲜的青岛啤酒,羡煞旁人!

青岛人喝散啤,要么围小桌坐马扎、一盘炒蛤蜊或是一碟花生米,推杯换盏中增进感情;要么打酒回家,一个塑料袋拎上三五斤酒,做几个小菜独饮;嘴馋的塑料袋儿系严实了直接拿吸管儿扎穿了嘬着喝;更有甚者把散啤当成消暑的饮料,经常看到,烈日下,有骑车人把车子找个地方一靠,到路边的商店里:“老板,打一个酒”。酒很快打好,接过来,“咕咕咚咚”一大口,然后惬意地摸摸嘴,接着又是一阵鲸饮。不到两分钟,一斤酒下肚,骑车走人。——这就是散啤带给青岛人金不换的惬意生活。喝大了的青岛人,不无自豪地夸赞着:“青岛人是不喝水的,全喝啤酒去了!”

如果你认为,光着膀子、坐着马扎、端着杯子、喝酒不叫喝酒叫“哈”酒的,是散啤人的众生相,那你就大大地OUT了。随着青岛散啤的声誉渐隆,散啤文化已经渗透到岛城的各个角落、各个人群阶层。在台东六路,出租司机、打工的新市民与衣着光鲜的都市白领邻桌而坐,觥筹交错,酒到酣处,“相逢何必曾相识,来,干一杯!”——这种场景绝不少见。

一座城的恋之风景

青岛,得上苍之厚爱、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如“恋之风景”,是人们留连忘返之地,于是以影像、光影为美的电影在发展的早期就“光顾”和“选择”了这座城市。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对观众放映,这是电影的正式诞生。而电影与青岛结缘,是在三年后的1898年,德国电影摄影师在这年冬天拍摄了胶澳租借地的风土人情。青岛,一座和中国电影同龄的城市,是整个世界早期电影史的见证者,也是电影魅力的最早的感受者。电影和这个城市所构成的联系,成为了一道有意味的时尚文化风景。

上世纪初,青岛广西路的亨利亲王饭店音乐厅、中山路的水师饭店礼堂是专门放映外国电影的地方,放映的多是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影片。在酒红灯绿的夜色裹挟下,在黑与白的光影交错中,青岛人有幸感受到了世界早期电影的魅力,由此也滋长了青岛与电影的那份难舍难弃的情结,植入了“影城之城”的基因密码。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劫后桃花》、《浪淘沙》开始,中国电影里处处闪动着青岛的倩影。据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提供的资料看,每年在内地摄制的影视剧中,近三分之一在青岛取过景。《手机》、《窒息》、《天脉传奇》、《美人依旧》、《埋伏》、《首席执行官》、《十三月》、《沂蒙情》、《海上风暴》、《金婚》、《恋之风景》……众多影片接踵而至,或喜剧,或悲剧,或怀旧,或言情,作为衬色的青岛景物随着电影风格的众多罗列,演绎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青岛,影视拍摄外景地浑然天成,电影学会奖——凤凰奖的落地、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的宏伟愿景更为“影视之城”添上有力注脚。每年预计将有30部左右外国电影、100部国产影视作品在东方影都拍摄制作,影视产业园将吸引3000余家上中下游影视企业进驻,形成影视文化产业集群。

倪萍、唐国强、宋佳、赵保乐、黄渤、范冰冰、黄晓明、夏雨等众多曾经和现在活跃在影视圈的当红明星均“产自”青岛。而青岛也以持续“盛产明星”而远近闻名。一代又一代人的文艺细胞和文艺梦想在这方土地滋养成长。

一座城的文化场所

沐浴着午后温暖的阳光,徜徉于青岛老城区那些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马牙石小路或者石板路上,高大的梧桐树洒落一地斑驳,美术馆、书店、博物馆那么自然地“生长”在路旁,一时间时空恍惚,仿佛穿越到了英国伦敦的查理十字街,沿着窄窄细长的石板路梦寻爱书者的殿堂——查理十字街84号书店。

如果想浸染青岛的文化氤氲,那一头扎进那些文化场所中即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青岛 | 行走在过往与未来之间,八喜旅游网小编带你体会这座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wb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