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认知自由婚姻育儿教育
你替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吗?

你替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吗?

作者: 赵石头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16:31 被阅读39次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当你的孩子作业做不出来的时候,你会帮他做吗?当你的孩子不愿意吃饭的时候,你会喂他吗?你是否已经习惯了大事小事都替孩子解决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给出了答案:教会他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要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通过启发而不是评判,让孩子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如果家长们不断告诉孩子怎么做,那他们就没有机会自己思考、探究其他选择了。

    虽然这本书很薄,只有186页(去除案例仅有119页),2个多小时就能读完,但是作者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多种解决办法及其后果的技巧(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作者称之为ICPS(I Can Problem Solving),即“我能解决问题”法。

    “我能解决问题”的目标是:把解决问题的技巧交给不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而对于那些已经初步显示出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来说,则鼓励他们继续强化这种技巧。让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孩子的习惯,防止以后的人际冲突。

    家长可能会担心:让孩子自己思考,孩子们可能想不到“正确的”解决办法。而“我能解决问题”法的重点不总是要立刻“正确地”解决问题,而且强调帮助孩子练习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就能处理以后遇到的新问题。也就是思考过程比“正确的”结果更重要。

    一个完整的“我能解决问题”对话包含四部分,能够帮助孩子:

    1、明确问题所在。

    2、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3、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下面是一个使用“我能解决问题”法处理孩子打人的案例:

    妈妈:怎么了?你为什么踢玛丽?

    孩子:我不喜欢她。

    (妈妈帮助孩子明确问题所在)

    妈妈:你踢玛丽的时候,你觉得她会有什么感觉?

    孩子:生气。

    (妈妈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妈妈:如果你踢她,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孩子:我可能会伤到她。

    (妈妈帮助孩子思考行为的后果)

    妈妈:你能不能想个不同的做法,既不会伤到玛丽,也不会让她生气?

    孩子:我只能离她远点。

    (妈妈鼓励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妈妈:你还能想到什么别的办法吗?

    孩子:我还可以尝试着去和玛丽做朋友。

    (妈妈鼓励孩子思考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妈妈:这是个不同的主意,你已经想到两种不同的方法了,你为什么不试试呢?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呢?书中分享了5中方法:

    1、字词游戏。

    家长可以在日常对话和游戏活动中,和孩子玩“字词游戏”,以达到帮助孩子在游戏中熟悉解决问题的概念的目的。

    作者给出了基础的六组字词:①是/不;②和/或者;③一些/所有;④之前/之后;⑤现在/以后;⑥相同/不同。这些字词要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使用,因为当孩子学会把一些特殊的词语玩耍联系起来后,在解决人际问题时,他们使用这些字词的可能性会更大。

    比如可以结合着杂志中的插图练习,一起看图,并问孩子,“所有的孩子都站着,还是一些孩子站着?”

    通过有意识地教会孩子使用这六组字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多种选择的思维方式,教会孩子观察行为之前之后的区别,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会对他人造成影响的,从而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思考。

    2、理解他人的感受

    “我能解决问题”法的第二步,是帮助孩子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养成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

    你办公室是不是有这样的同事:明明是自己的工作,非要推给别人;安排会议时,从不考虑其他同事的日程;发现别人的错误时,不留情面,直接当众指出......相信和这样的同事一起共事很是郁闷。

    事实上,很多这样的人并不是真的自私或者迟钝,他们只是从来不知道在决定时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不幸的是,因为他们缺乏这一解决问题的要素,因此他们基本上没什么朋友,事业上也经常会遇到障碍。

    孩子也是这样,常常会因为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其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而失去朋友,遇到困难。

    在解决问题中最常用的感觉字词有:开心、伤心、生气、骄傲和沮丧。书中分享了三种理解他人感受的方法:

    方法一——看图游戏。陪孩子看图片或者动画片的时候要经常问孩子,图片中的人是什么感觉?图片里的人心情如何?比如看光头强,当他被熊欺的时候,问孩子“他此时是什么心情呢?”

    方法二——理解他人的感受。在生活中教孩子观察他人的感受,让孩子能够识别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等情感类词汇。

    方法三——讨论感受。和孩子讨论他自己以及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评判孩子的感受。比如读故事时,让孩子猜一下书中某个人物的感受,并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3、更多的字词练习

    作者分享了更高级的五组字词:①合适/不合适的时间;②如果/那么;③可能/或许;④为什么/因为;⑤公平/不公平。这几组字词代表着思考的技巧又上了一个台阶。

    他们有助于孩子接受他们无法改变的限制:“现在让我给你讲故事是不合适的时间。”就不会产生经常发生的与人际沟通的沮丧感,因为一个孩子可能会对另一个孩子说:“如果去超市的路上你坐前排,那么回家的时候我坐前排,行吗?”他们就能掌握解释自己行为所需要的字词:“我不能给你分享糖果,因为都吃完了。”

    这些字词是孩子真正解决问题之前所做的练习的一部分。这些基础打得做扎实,以后孩子解决问题时真正运用起来就越容易、越有效。

    4、寻找多种解决方法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我能解决问题”字词了,下一步就要帮助孩子明白,解决问题不止一种办法。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玩偶游戏、找办法的游戏,一般步骤如下:

    ①问题是什么?

    ②告诉孩子,要相处很多不同的办法。

    ③把想到的主意都写下来。(用纸和笔认真地记下来,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④问孩子第一个解决办法。

    ⑤问孩子另一个解决办法,以此类推。

    ⑥如果很快就想不到解决办法了,要继续深入探究,问孩子:“你说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做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把每一次人际冲突都当做一个找办法游戏来对待,这些就都是孩子成长的台阶。

    5、考虑后果

    仅仅有解决办法是不够的,孩子还要学会考虑后果,这样孩子就能评估他的方法对自己及他人的影响。因果思考的步骤如下:

    ①提出问题。

    ②引导孩子提出多种解决方法。

    ③遇到有助于提出后果的解决方法,停下来。

    ④把这个解决方法写在纸张的左边。

    ⑤宣布你要编另一个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的故事,要求孩子做出不同的回答。

    ⑥把回答列在右边,再解决方法和每个回答之间画一条线。

    比如,可以把上午孩子和小伙伴打架的事情以游戏的形式再重演一下,你担任孩子的角色,让孩子担任他的小伙伴的角色,或者反过来。不断地问孩子“然后呢”,让孩子不断设想各种可能产生的后果。过程中,哪怕是有些想法很离谱,也不要对孩子的想法进行评判,让孩子的思想自由流淌。

    见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替他解决问题,或者告诉他如何去解决问题,而《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颠覆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作者提出了“我能解决问题”法,告诉家长要控制自己替孩子解决问题的惯性,相信孩子具备解决问题的潜能,鼓励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考虑后果,评估方法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近期读了几本与教育孩子相关的畅销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和这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结合着周末刘向明老师关于面试的培训,还有之前看的《高绩效教练》、《关键对话》、《可复制的领导力》,突然有一种感觉:教育孩子、管理、夫妻关系、面试从本质上都是想通的。孩子是未来的成人,成人也不过是长大的孩子。读教育孩子的书一样可以帮助处理夫妻关系,读管理类的书籍也可以用来管理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替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ai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