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有一块肥沃的土地,那里生活着人类的祖先,他们和睦相处,日子越过越好,建立了巴比伦城。世代的传承与积累,让他们的生活富足兴旺。他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于是决定在巴比伦城修建一座通天的高塔,传颂自己的威名,并作为集结天下族人的标志,以免走散。
他们齐心协力,高塔修建的非常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直逼九霄。上帝很快听说了这件事,他自然不许人类和他达到同样的高度,下凡察看。他看到人们通力协作,进度非常快,气怒万分的同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施法让人类的语言发生了改变,上面和下面的人说不同的语言。结果上面人需要石块,结果下面运送来了沙土;上面需要木头,下面运送来了茅草,于是,工程无法继续完成。上帝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人类语言不通,发生分歧,有了争端,自然不会再同心协力,通天塔也半途而废。
这虽然是一则寓言故事,但是也告诉了我们良好沟通的力量。人类发展数千年,追求幸福是恒古不变的话题。但是,对于幸福的定义,随着时代变迁,却有了不同的含义。及至现代,我认为我的幸福是,拥有超强的工作能力,练达的为人处世,和睦幸福的家庭。不管是哪一方面,都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家人、同事、朋友间的相处,沟通出了问题,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事故。
尼基·斯坦顿,是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他涉及的领域包括管理、沟通、商业英语、领导和团队发展,并在校园讲授沟通课程。
他著作的《沟通圣经》,从听说读写等所有可能的沟通情境详细阐述了各类沟通技巧,旨在帮助读者增进“沟通技巧”和“商务沟通能力”。有面对面的交谈,也有通过电话的洽谈,有书信、电子邮件的交流,也有面对众人的演讲以及简报等等方面。全方位帮助读者了解沟通的方方面面。
《沟通圣经》的前四章系统介绍了说与听以及人际互动与非语言沟通,后面第五章到十八章则是各个沟通情境的具体方法、技巧。下面从前四章来说一下这本《沟通圣经》所带给我的启发与帮助。
《沟通圣经》沟通的目的在这里,尼基·斯坦顿把它分为四种:
被接收(被听到或被读到)
被理解
被接受
使对方采取行动(改变行为或态度)
不管是以什么为目的的沟通,语言、非语言、情境都是影响沟通的重大因素。
在语言沟通中,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都会不同,以导致沟通不畅,比如一个探险家和一个初生的婴儿对与“危险”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个国家领导人和一个家庭主妇对于“时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而非语言沟通则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身体姿势、目光接触、方向、距离、外表等,如果是书面沟通,则有字迹、排版等方面的影响。非语言沟通被称为“后设沟通”,则是指“沟通之外附加的东西”。非语言沟通往往更能泄露真实的心境,“强颜欢笑”这个词就有力的表明一个人从面部表情所反映出来的语言沟通另外的东西。
至于情境,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不同,而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对文字的诠释也是不同的。假如你和一个人第一次接触的过程中,他表现的阴郁,你对他的印象就停留在这个方面,但是真实的情况可能是他刚刚发生了不好的事情。而第二次的会面他表现的阳光开朗,可能才是他的本性,你却受第一次会面的影响而选择对他的判断。
沟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我说你听或者你听我说的过程,它还会遇到各种障碍。在《沟通圣经》中,尼基·斯坦顿为我们列举了可能影响沟通的几个因素:
感受不同、妄下结论、刻板印象、缺乏兴趣、缺乏知识、表达困难、情绪、个性
人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我们不能决定别人的行为,却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沟通得以良好进行。在沟通之前,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五个问题,来使沟通更轻松,更有机会成功:
原因(目的)、对象、沟通的时间地点、内容(主题)、方式(语气及风格)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不在乎做什么事情之前最好做好万全的准备,沟通同样如此,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沟通对象,明确这次沟通的主题,确定这次沟通得目的,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方式才能使沟通的成功性大大增加。在《沟通圣经》中,尼基·斯坦顿为我们罗列了沟通的七大步骤:
一、写下目的 二、收集信息三、把信息分类 四、决定顺序 五、制作大纲 六、撰写初稿 七、编辑初稿和完稿
一次成功的商务会谈,会谈之前,双方必定都明白这次会谈的目的,然后就是收集有用的信息,把这些信息按照顺序分类整理,制作会谈的大纲,写下沟通的初稿,再次审视检查之后才能完稿。这是一个有准备并且准备充分的商务会谈,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沟通从来都是双向的,一个人既可以是说者,也可以是听者。只有双方都投入进去,愿意配合,沟通才能达成。说与听是人类的本能,但是真正的“会说”和“会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
会说的人一般都会拥有灵活、悦耳、清晰、富有感情的特质。
要达到这样的特质需要个人说话口齿清晰,用词准确,有同理心,真诚,放松,能够给予别人眼神回应,有着得体的外表,谈话时良好的姿势,甚至说话的机制、音高、音高、音量、发音和强调,甚至发音气管的紧绷程度、语速、停顿、语调都会有影响,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练习达成的。(感兴趣的可以看书,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新唐书·魏征传》中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由此可见,倾听的重要性,不管是施政者,还是普通人,倾听都是十分明智的,学会倾听可以说是人生的必修课,好的倾听者会有四大收获:
获得信息、理解对方、对方也会专心听你说活、促成和对方的合作。
有效的倾听可以鼓励对方、得到信息、增进关系、解决问题、了解对方。那么怎么可以增进倾听的技巧呢?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中为我们提供了10个办法:
准备好去听、感兴趣、心胸开阔、去听重点、批判性地听、避免分心、做笔记、协助说话者、回应、不插话
决定沟通成功与否的因素,除了说与听,还有重要的因素,也就是非语言沟通,也是我们常说的“后设沟通”,它是“沟通之外附加的东西”。
重点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他怎么说。
非语言沟通是我们在自己身上看不到,在别人身上最看得到的沟通渠道。它包括沉默语言、时间语言、肢体语言
我们自古就有“沉默是金”的说法,沉默一方面会给沟通筑起一道墙,另一方面沉默也是鼓励对方说出真实想法的态度。
关于时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时间的概念理解不同,农夫和白领对于时间的理解显然是不同的,农夫在意的是农忙时间而白领在意的是节假日。
而肢体语言就比较多了,它包括空间、距离、动作、表情等。
比如,在空间上,欧洲人喜欢把书桌摆在正中间,以彰显权威,而美国人喜欢沿墙规划办公空间,留出中央作为交谈走动的空间。
在距离上,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认知,日本人喜欢聚在一起,加拿大,美国人喜欢保持一定的距离。
甚至在动作上,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英国,点一次头,是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快速连续点头,则表示自己想发言。而在印度,点头则是“不”或者“不同意”的意思。
不管是语言沟通,还是非语言沟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所以我们在沟通之前了解对方是十分有必要的。
人际互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许多人穷极一生去研究也不能达到终点。我们能做的就是仔细观察,更加精准地去解读对方,并了解自己传达出的信息以及对方对你的解读。
沟通这门学问是没有终点的,但是深入了解,也会让我们越发洞察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自我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规划。而《沟通圣经》是一本值得我们放在案头时时翻阅的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