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农村出身,每次回到农村老家,总是不由感叹:农民很勤奋,也很辛苦,却收入又少得可怜。
穷人与富人的差距就是那么大,富人瞬间的收入,都可能是穷人终其一生无法积累到的。或许,正应了那句话: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了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
为什么富人和穷人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
我这里不试图找出答案,其实我也给不出答案。我只想试图用两个故事,表达我的看法。或许是错的,或许你也能有所感触。
01
17年的十一月中旬,我看上了一支股票,公司基本面都不错,但是在下跌途中。以我目前的收入,几万块钱的损失自己还不至于睡不着觉,于是陆陆续续的买了几万块钱。跟我同时买入的还有该公司的一个董事,他收入比我高,十几万十几万的买进。
最后,我的持仓不过是几万块钱,该董事的持仓,好几十万。
到了十二月中旬,尤其是18年年初,该股票开始发力,一路上扬,期间不乏出现涨停。于是我好奇的对比了我俩之间的收益情况。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的收益不过是万数块钱,而他的收益好几十万。
拿我的情况跟普通的农民比,我这相对并不是那么辛苦赚的钱,真是普通农民辛苦努力好几个月的收入。
而拿我的情况跟该董事比,他这轻松赚的几十万,是我好几个月的,朝九晚六的工资。
就是这样,懂的人赚不懂得人的钱。农民懂得少,全靠出卖自身的劳力和时间来赚钱,辛苦却微薄。
而有钱的人,更容易赚到钱,且赚的多。
02
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同样出身的人,为什么有的人会变成富人,有的人会成为穷人呢?
或许这里边有运气,有个人努力,有趋势等等的因素吧,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这里我想说一说我想到的另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村庄,里边有很多的居民,有穷人、有富人,也有普通人。
穷人没有自己的土地,或者有很少的土地,他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是通过替富人种地的报酬。富人相对比较滋润,他只需要监管给他干活的穷人,再就是喝喝茶,下下棋。普通人呢,按部就班,每天努力种地,然后将吃不完剩余的粮食积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富人嘛,总是有几个为富不仁的。所以好多穷人,都是困苦不堪。
终于有一天,来一帮自称是革命家的人,他们很是同情困苦不堪的穷人,于是决定改革。将富人的土地,分给那些穷苦的人。这自然得到了广大穷人的叫好鼓掌。
就这样,这个村庄里的土地,被平均分给了每一个人,实现了财富的均等。
到这里,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个村子就真的不再有穷人,也不再有为富不仁的人了吗?
现实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因素,导致财富发生倾斜。比如,有的人比较懒惰啊,有的人意外欠收啊等等。
其中,就有一个居民A,他因为比较懒惰,导致自己的粮食收成较少,而他本身生活又比较普涨浪费,致使当年自己的粮食不够吃。无奈之下,居民A产生了拿土地换粮食的想法。
于是居民A找到居民B,表明愿意用自己的某一块土地,换取一定的粮食,度过眼下的危机,并得到了居民B的欣然同意。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应该可以察觉到,财富开始有了转移。
就这样,居民A少了一块土地,居民B多了一块土地。居民B由于自己多了一块土地,变得更容易抵抗风险。而居民A呢,由于失去了土地,更经不起偷懒,或者意外欠收的情况。
就这样,这个村子的故事继续着。居民A因为少了土地,不得不变的勤奋。
故事来到了某一年,由于雨水不好,全村的土地都出现一定的欠收。普通的居民,由于其平常经常将剩余的粮食积蓄起来,所以可以继续维持生计。居民B,由于自己的土地比别人多,所以更是生活无忧。而土地最少的居民A,自然又是粮食不够吃。
于是,居民A这次找到了居民C,表明想用土地换取一定的粮食。这次遭到了居民C的拒绝。居民C是那种崇尚积蓄的人,他很勤劳的耕作,总是把盈余的粮食积攒下来,留给以后。
不得已,居民A又找到了居民B,居民B再次欣然同意的,用自己的粮食换取了居民A的土地。
居民A的土地变得更少,更经不起风险;而居民B的土地又增加了。
就这样,原本财富均等的村庄,又出现了穷人和富人。
故事讲到这里,相信你也能猜得到,如果再经历几次欠收,大概率居民A就会永远的失去土地,沦落为居民B的佣工。
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故事中这三个居民的行为。
居民A,自从失去了第一块土地,抗风险能力就开始降低,然后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去土地。
居民B,自从多了一块土地,就变得更容易抵抗风险。
居民C,自己比较勤奋,一味地追求将剩余的粮食积攒起来。
把故事中的人物映射到现在。居民A就是那种,不断出卖资产,以满足自己当下生活的人,更像是比较败家的富二代;居民B,是那种比较勤奋,着眼于未来,努力将自己的收入转变成资产的人。居民C,就是普通人,努力赚钱,然后努力积蓄。
看完这个故事,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