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在抽屉里找一本有关养牛的工具书,准备阅读的时候 。翻找中。从一本发黄的诗刊中掉落那张百元假钞。
这张假钞100的字样,不仔细瞧,好像它也会反光似的。对光一照,后面也似乎同样看得见100字样。拿到手上,不会像其它假钞一样,软答答的。叫人一拿就能识破。
这一张假抄,是我生平看到的唯一一张,仿真度极高的钞票。
这张假钞是妻子五年前,摘粽叶卖,从一个中年妇女手上得来的。
每年的端午节前半个月,妻子都会去山上摘粽叶到集市去卖。
我们这里有几个山头,满山遍野都有野生的天然粽叶,所以每年我和妻子,都指望着这半个月左右的采摘季节,能有个好收成。
2
我记得很清楚,这张假钞,是2016年4月23日,妻子挑粽叶到集上去卖时收到的。
妻子,从4月20日一直摘到22日。在山上摘了三天,盘算好23是一个大集,赶场的人多,粽叶也一定好卖。
我因为腰疼,在家躺着。正琢磨着养牛的事情。想到家乡水草丰美,是一个天然的牧场还有政府的补贴。我打算妻子回家之后,就把发展家庭养牛的事对妻子说。
正在床上思忖着,妻子背着装钱的花布袋子,兴冲冲的回来了。
她高兴的对我说,今年的粽叶不愁没有销路。不仅当地的居民购买,还有贩子收购,他们说要把粽叶贩到城里去卖。
说着,她从自己缝制的钱袋子中,倒出一沓钱。她告诉我,这三天摘的6200张粽叶,卖了五块钱一百,总共是310块钱收入。
这一沓钱中,有一元的硬币和纸钞,伍元,十元的纸钞更多一些,也有伍角的钢蹦。其中里面妻子还带了50块钱零钱,找数用的。
我们两个把钱倒在桌子上,小心地把这些面额不同的钞票,分门别类的整理好。
把唯一一张100面值的大钱拿出来,准备存放到存钱的箱子里去。我习惯性的把钱展开,在光线下,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
于是我又凑在光线较强的地方,照100数字的水印。果然有问题,没仔细看好像数字会变光,其实是不会变光。
我知道,这是一张假钞。我问妻子是谁给的?
妻子说:当时买粽叶的人很多,一般都是十元,五元的客户。只有一个打扮时髦的中年妇女,在我生意最忙的时候走过来,买了12元钱粽叶。看见是一张崭新的钞票,我就直接把它装进了袋子,随即找给了妇女88块零钱。
说完,妻子盯着我的脸,疑惑地问:怎么?这张钞票难道有问题吗?我告诉妻子收钱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特别是面额大的钞票。防止收到假钞。然后我又重复了一遍,我们乡下人简单识别假钞的方法。
先拿到钱后看水印是否清晰,然后100的数字会不会变光?作为依据来判断真伪。
说完,我把这张假钞夹在一本旧诗刋里,吩咐妻子先别用它。
3
有一天,我去村里张大爷副食商店买醬油。
几年前张大爷的老伴去世了,他的儿子,儿媳在外地买房定居了。只有老人一个人在家里。老人虽然70多岁,身体还算硬朗。骑一辆三轮车经常往镇上跑,专拣有热闹的地方凑,打发时光。
有人便鼓动张大爷说:你喜欢热闹,不如自己开一个店,刚好你的房子又在村中间。你开店之后,大家都到你店里来玩,不就热闹了吗。
张大爷一听,也不细考虑利润啥的,开起了这个副食店。
他的店里其实也没什么生意,一些要买的食品,人家都会从集市购回来。一天到晚,三三两两,坐在那里聊天的多,买货的少。
张大爷也不在意,利益这东西,他也不大在乎。整天有心没肺的,只要大家会坐坐,扯一会闲天他就满意。
我今天去到他店里,只见他一个人在家,我买好了东西,看他无精打采的样子就问他:张大爷。碰到啥不顺心的事了?平时总看见你喜眉笑脸的?
张大爷见我问话,从收钱箱里拿出一张钞票,对我说:瞧我这老眼昏花的,昨天去进货,人家说我这张是假钞。我也看不出啥毛病呀?既然你问了,我正琢磨着这事呢,你瞧瞧。
我拿过钞票仔细一看,发现和我妻子卖粽叶,收到的那张假钞,一模一样。我的心里格噔一下。问张大爷这张钞票是谁给的?
张大爷苦笑说,我哪知道是谁给的,什么时候收到的,要不然还不找他去!
拎着酱油瓶回到家里,我问妻子,我夹在小说里那张100元的钞票,哪里去了?妻子正在厨房炒菜回答,到张大爷店里买道道全食用油花了。然后回过头问了我一句,你找它干嘛?
我说没干嘛。
我走进房间,打开存钱的那只箱子,取出一张佰元大钞,往张大爷家走去。
于是这张假钞又回到了这本诗刋。没想到在这书中一呆己有五年了……!
今天是时候把它处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