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岁的红衣小女孩,带着一个精神病人,牵着一条年迈的大狗,向着往日只敢小心翼翼窥视的鬼屋前进――那里,也许会是他们的新家。
蓝天澄澈,和风浅淡,这一行奇怪的队伍,穿过广阔的绿草地,幽冷的森林,经过水光粼粼的湖泊,停留在一片草坡上睡上一晚,第二天再在阳光温暖斑驳的光辉下悠悠醒来――
伊凡对我憨憨,快乐,懵懂,木讷,温暖的笑。
大狗对我憨憨,快乐,兴奋,友好,温暖的吐舌头,小声的汪汪叫。
真好。
这是第二天了,走,城堡就在不远处,走,我们继续出发。
这是电影《真爱满行囊》临近末尾的片段,我觉得这是电影里最温情与酸楚,最打动我的异常亮色的画面了――
在此之前,我们看到,女主贝蒂的灰暗生活是那么冷落得使人心碎。
影片一开始,姐妹两探险鬼屋,当鬼屋的门自己打开时,姐姐艾妮格就害怕得立马抛下贝蒂回家,之后我们看到,艾妮格理所当然的又抛下贝蒂跟母亲来到城里去结识新的朋友(口头承诺了会来看她,但是并没有),而表面和睦的家庭时有暴怒的争吵,母亲有了一段新的感情,打算与父亲分居――她也离开了贝蒂,然后学校里,善良的贝蒂愿意接触的全班都避之不及的一半脸带有胎记的男孩昆汀又利用她善良和天真捉弄欺负她,使她在全班面前出糗(当时全班同学唱着取笑贝蒂的歌谣时,我看见贝蒂明亮动人的大眼睛里蒙上一层说不出的哀色与惊恐,那时,她一定很想问为什么吧,为什么,善良不被人善良以待),而最关心自己的父亲沉浸于悲痛从不试着理解自己,宁可一厢情愿的给自己一个并不十分想要的游戏室,也不愿给自己买一只即将被屠宰的年迈大狗……
一个小女孩的人生,居然会可以那么沉重?
孤独,孤独,孤独。
直到遇到伊凡。
那天天阴,贝蒂在距家一墙之隔的精神疗养院附近的灌木丛里捡到一个逃出来的精神病人伊凡。(年轻,大概二十出头,有点小帅)
彼时,身为精神病医师的父亲正在附近锁门,伊凡衣衫单薄的瑟缩在草丛中,抬着一双三分惊恐七分迷蒙的眼睛虚弱而可怜巴巴的看着贝蒂。
“医生的女儿”
他说。
贝蒂迟疑的看着他,而他的父亲,一个精神病医生正俞走俞近。
“跟我来。”贝蒂说。
她带着伊凡躲到家里的小木屋里――她决定保护他,就像养了一只兔子。
是的,贝蒂养了一只兔子叫伊凡,她每天偷偷的到小木屋里给伊凡送吃的,当然伊凡不可能像兔子一样只吃萝卜,他还需要面包,小女孩想方设法从大人眼皮子底下送食物的场景有趣极了,然后为了不让伊凡憋三急而而与他约定敲门七下的暗号让他自己开门,天冷了,她偷爸爸的毛衣给伊凡穿(当然精神病人伊凡反着穿了),贝蒂教他说自己的名字,和她玩耍,和他倾诉,说话。
每日短暂的相处,是最快乐的时光。
伊凡真是一只好兔子啊,虽然他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可是他会温和的笑,给她拥抱,予她渐次在人生中流失的温暖。
这真是一段美好的感情。
这是不是她十岁人生中仅剩的温情?
我的生命里,从此多了一个人在学校里,她对昆汀说:“我的人生里从此多了一个人。”(彼时,大家都不愿和昆汀说话,歧视脸上有胎记的他,只有贝蒂愿意,只有贝蒂,可是后来……昆汀这个外表和心灵一样丑陋的男孩,背叛了她。)
但是,我的人生中从此多了一个人。
姐姐走了,妈妈走了,父亲爱他却也整日忧愁且不去理解她――生命中重要的人一个一个缺失,可是,这一刻,我的生命中多了一个人。
他会静静的听我说话,会对我温暖的笑,他十足的信任我,什么都听我的,他对我非常非常好,而且,他不会想要离开我。
他是,属于她的秘密。
所以,在很久很久之后,有人问我,你的初恋是几岁时,我说,十岁。(原版小说里的情节)
可是,也许整体偏阴暗的电影这一段温暖太过刺眼,也许是老天还要再捉弄一下这个女孩,又或者只是现实太残酷。
父亲要把藏匿伊凡的小木屋清空,改成游戏室,那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现在,伊凡也必须要离开她了!贝蒂眼中难掩的失望,她倔强的对父亲说:“你根本不理解我。”
父亲确实不理解她,尽管他作为医师,他知道自己的女儿敏感又胆小,可是,他也仅仅是知道而已――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可是我并不打算为此而更好的理解你,我,并不算以此更加靠近你,互相取暖,或者,为你做点什么。
知道,但是装作不知道,我明白你是怎样的敏感善良,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父亲放任着女儿的敏感胆小孤独绝望,而后又在最后剥夺她最后一点阳光的权利。
以爱为名的为你好,有时候,比什么都残忍。
因此,阻止不了父亲的贝蒂只能收拾行李,笨拙的写好出行笔记,打发伊凡走了。
“你一定要走的很远很远,然后好好生活下去。”贝蒂说着将自己的发绳给了他,伊凡看着手里小女孩漂亮的樱桃发绳,似懂非懂,踌躇前进。
他走了。
她突然感觉非常非常悲伤。
她生命中的那个人要消失了,是什么造成的呢?
画面转到夜晚,寂静的小镇依旧阴森,贝蒂拿着破碎的全家福上的玻璃碎片想要自杀。
当碎玻璃划开柔嫩纤白的手腕,我们得知道贝蒂同样割腕自杀的奶奶,以及她在伊凡手腕上发现的,割腕的伤口(伊凡也曾割腕)。
原来奶奶和伊凡一样都曾经历着和贝蒂自己一般的绝望吗?他们当时割腕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一定和自己一样悲伤痛苦吧。
我要死了,可是没有留恋了,世界上太多的美好已经来不及经历,可我却要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多么绝望?
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已经找不到活着的理由。
幸而伊凡突然出现在了窗下向她招手。
他没有走远!
我生命里的那个人又回来了!!
贝蒂开心下楼抱紧伊凡,继而她回去收拾行李,她决定要带伊凡去新的家――那个森林深处的鬼屋――那个,伊凡和自己新的家。
在出发之前,她和伊凡一起偷了那只即将被宰的可怜老狗,继而一幼一病一狗就出发了。
我的生命里,从此多了一个人(别去想此时,没有生活能力的这一行弱势群体未来的日子怎么活下去,你只需知道,此刻,她们正迎向短暂的光明。)
蓝天白云碧水绿草,红衣的女孩笑得温暖,明媚鲜妍。
我是在b站看的,当时这一段有许多弹幕说:她父亲真可怜啊,妻子跑了,病人跑了,女儿也跑了……
看到这里时,对于她父亲我也不由得莫大的同情,可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并不无辜。
一个婚姻的终结,一件事情的结果,一定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她父亲自己也是有自己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他在工作之余能够多顾顾家,如果他能再和妻子可以稍稍的浪漫,如果他能和贝蒂再好好的交流,去深深的理解她的女儿烦恼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再为她做点什么。如果……)
可是没有如果,因而离婚是必然,贝蒂的出走也是必然。
不过,我觉得,这份苦果太沉重了。对贝蒂,对父亲,都是。
终于,当贝蒂来到鬼屋,发现那里不如自己曾经想的那么可怕时,她开心极了,心里已经开始勾勒伊凡生活在这里的美好画面了,如果真的成功了,以后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女孩和城堡里的守夜人,这又是很无限遐想的故事。
可是,故事和现实总是冲突。
父亲和母亲以及姐姐一起找上城堡,着急的让贝蒂回去。贝蒂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突然冒出来的家人,竟有些不明所以。而她愣了愣神的功夫,伊凡已经不见了,大概是害怕精神病医生的贝蒂父亲吧。
我的生命里,从此多了一个人在屋顶上,贝蒂找到了伊凡,却差点失足落了下去,幸好,伊凡拉住了她――伊凡救了贝蒂,他抱着小女孩,一步一步,走向昔日他最害怕的女孩的父亲。
他将女儿还给他。
电影结束。
这里和小说不同的结尾我想说一下,电影里的角色多了一个精神病女佣可以偶尔来帮佣,也稍稍给了贝蒂并不完全的温情,并在父母和警察差点发现伊凡时各种神助攻,使得在父亲决心清理小木屋前都没有发现伊凡,而且为此多出的“精神病人只是不适应现在生活的台词”也提供了伊凡和小女孩继续生活的可能性――让轻度患者伊凡在未来也许能够以帮佣的身份继续存活在贝蒂的生命里。我情愿是这样。
可是小说里,没有女佣萝丝,精神病患者不可能生活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即使女孩的父亲是医生也不行。小说里伊凡单枪匹马为贝蒂偷来大狗,教训昆汀,最后被昆汀用重物差点打死,头上血流如注,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女孩,对受伤的伊凡毫无办法的贝蒂只得妥协,向父亲暴露伊凡从而来救伊凡――即使告诉父亲,就意味着,与伊凡分离。
她不想与伊凡分开啊,可是,她更不想他死。
后来,伊凡活了下去,却也被永远的抓住到精神病院,曾多次试图再逃出来找她却不断的被抓回去。
最后,跳楼,死了。
所以,相较而言,电影的结局算是很美好了。虽然对昆汀的交代不明不白。
我喜欢电影的结局。
因而电影整体也变得治愈。
让我,我们,有时候也会期待什么时候,我们的生命里,会多出一个人。
TA爱着你,全心全意,不离不弃。
题外话,不得不说,本杰明饰演的伊凡确实有点小帅,粉嘟嘟的嘴唇让人很想亲一口啊,微微的笑起来也是相当好看,演技也非常让人有代入感,而小女孩的扮演者虽小,却也把角色饰演的非常到位,演绎出那么令人心疼的贝蒂:她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我们的心,而一身红衣鲜丽,整体偏灰暗的影片为此仿佛燃烧了一抹红。
点亮了伊凡的生命,点亮了我们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