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写每日一记生活、文字
读《苏东坡传》散记(一)

读《苏东坡传》散记(一)

作者: 子玉央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22:27 被阅读3次

缘起:

儿子书架上一直闲置着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他外地求学后,我搜罗他的藏书,便将该书据为己有,早早放置床头的重要位置,却一直未静下心来阅读。

休假几天,有了空闲,决心放下手机,将案头的书本整理一下,几次拿起又放下的这本《苏东坡传》终于在今天翻开了。

东坡先生的文采风流令人高山仰止,而其生平文章事迹我仅仅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但已经顿首叹服。

对林语堂先生所著的东坡传记神往已久,但我散漫无为惯了,看书、观影全属意轻松愉悦的风格,小说便成为阅读的首选,部头稍微厚重一些的、内容稍微烧脑一些的就一再地排在阅读书目的后面。

互联网时代电子书逐渐盛行,网络阅读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我也基本告别纸质书籍,曾经还有疑问,出版行业的凋零几成大势所趋,纸质书会否退出历史舞台?现实是实体书店越来越压缩、减少,只剩下教辅类出版物因为市场需要支撑起实体书的大半江山。如果做市场调查,单凭喜爱,现代人愿意为实体书买单的还有多少,恐怕数字不会乐观。

我却越来越偏爱旧时阅读的感觉。原因或许有三,一是电脑、手机上的阅读对眼睛的伤害很大,随着年纪增长,体会愈发明显;二是纸质书拿在手里,摩挲翻阅,沙沙有声,书的温度、香气、质感给阅读过程带来享受;三是读书有了仪式感,或悠然闲适,或认真虔诚,古人一直有古训,“敬惜字纸”,对书本的爱惜、阅读的庄重使读者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变得愈加神圣,越是读一本好书,越是需要这种仪式感,越能体现对作者的尊重和虔敬。

阅读的喜好近年稍有变化,快餐类的小说虽然依旧是心头好,但越来越对或精致或厚重的类型生发兴趣,以前并非不知经典书目的魅力,只是心气浮躁,读之浮光掠影而难得其中真味,以致益发觉得必得有整日闲暇方能伏案静读,如若不能,怕是又辜负了经典之美。

对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便是此类心态吧。而且此书是先生先以英文著作,再译为中文,加之民国年间白话文刚刚推行,我便又生恐文章读来语气古怪,冷僻费解,于是乎天天看着它,却一直没有真正好好阅读,也是“爱之深、情愈怯”了。

此为缘起。

相关文章

  • 读《苏东坡传》散记(一)

    缘起: 儿子书架上一直闲置着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他外地求学后,我搜罗他的藏书,便将该书据为己有,早早放置床头...

  • 旷古奇才乐天派

    -- --读《苏东坡传》有感 ...

  • 读《苏东坡》传

    1月13日 星期一 阴 读《苏东坡》传 今天读《苏东坡》传,一本装订精美的图书,银白...

  • 读《苏东坡传》有感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传》,林语堂先生之力作也。今日读之,惊于东坡之为人,羡于东坡之文词。读其传,欲见其人。...

  • 生动有趣的选材,使人物走入人心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传》最初是林语堂先生写给美国读者的一本便于他们了解中...

  • 读《苏东坡传》之英雄人生

    在《读《苏东坡传》之豁达一生》和《读《苏东坡传》之平生为口忙》中,我们谈到苏东坡一生的风趣以及对吃的情有独钟,那么...

  • 再听《苏东坡传》散记

    几个月前在樊登读书上听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听个热闹没有怎么留意细节。前几天看了《半小时漫画宋词》提及了苏东...

  • 2021年的大年初一

    读林语堂著《苏东坡传》,心颇安宁。

  • 苏东坡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 林语堂 走近苏东坡 点评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 理智与情感

    ——读人物传记《苏东坡传》和《此心光明:王阳明传...

网友评论

  • 海棠小生:无意江河水波
    不怜花开花落
    茫茫人海,长空皓月
    日日为你红心而来
    夜夜念你更新几多
    哥并不是传说
    哥亦不是过客
    每时每刻都在等你
    把我的心也涂上颜色
    共谱一曲快乐的赞歌
    🍵😎
    子玉央:@海棠小生 欢迎来踩

本文标题:读《苏东坡传》散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yu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