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喜欢坐公交。
那时还没有学会开车,要走十几分钟再跨过一座天桥去挤公交上班。你也知道上下班的公交最为拥挤,所有的原则变成唯一一条——挤上去。
在车上,互不相识的人们共享着狭小的空间,不可抗拒的亲密接触。车辆每一次不大不小的晃动,都要使劲的抓住自己聊以支撑的扶手或者拉环,尽最大努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别人保持微乎其微的距离,其实哪有距离。这对我这种难以和别人肢体亲近的人来说,是很大的心理障碍,更不要说车里都是陌生人了。
后来,逼着自己学会骑自行车上路。早点起来,在人流不密集的时候就出发,一点一点挪,逢人必停,有一次躲电动车“噗通”摔到地上,迷糊了一下才爬起来,到单位有人看见我磨的血淋淋的膝盖和胳膊,吐槽我到底会不会骑车?我咬咬嘴唇,内心回答了一下,其实不太会。回到家说是上班搞个训练磨破了,怕老人知道骑车摔了担心。现在想想,我没有出什么更大的事故,实属万幸。
生完老二后,不幸得了右腿肌胫静脉血栓,经过一段时间的吃药治疗,至今还没好。唯一可以哺乳的药物华法林,需要每周去抽血检查血凝全套,考虑到我妈在家带两个孩子压力很大,就带上了老大和我一起去。
开车医院不好停,我带她打车去。有一次回来,她提出坐公交车,我有点犹豫,车上人有点多,这个点坐公交回去会堵,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会喜欢这个体验。不过只有一会儿犹疑,我就同意了。
还有位子,刚好是我喜欢的后排比较高的那个。坐在我的怀里,她很兴奋,从车窗看着外面奔流的车辆和人群,那是和坐在小车里不一样的视角。整个过程中她不停的和我说着她的新发现,抛出她的小疑问。
“为什么有时候车窗里有我们的照片,有时候又没有?”
“那是因为这是玻璃窗啊,有的时候车车两边的树或者房子不一样多,光线明暗不同,就会有镜面反应。就跟我们照镜子一样,镜子也是玻璃,不过有一面是黑的对不对?”
“那为什么看不到我们的头呢?”
“因为那个高度刚好光线比较一致啊,你看看是不是?”
“为什么车顶上有水,是漏雨了吗?可是妈妈,今天没有下雨啊!”
“车里凉快吗?”
“凉快!”
“为什么?”
“一定是开空调了!”
“对了,就是因为开空调了,空气遇冷就凝结成小水滴啦,这是一种物理现象........你以后会学到的。”
“那家里开空调我怎么没看到水?”“什么是空气?“为什么那个车车不排队?”........
她的问题好多,我惊讶于她的观察和发现,小小的脑袋里,对这个世界有太多好奇。后来带她出门,我们基本都坐公交,我很期待她的新发现。
有一次一辆小白车突然变道,公交车急刹,我没有提前预想到,导致她的头碰到了前座椅子,车上有人往前蹿了好几米差点摔倒。我很抱歉没有保护好她,可她给我说都怪小车车插队,不可以插队。有时没有座位,有人让座,她说“谢谢,我不坐啦!”我也尊重她的决定,让她紧紧抓住扶手,我用手护住她。
对她来说,一切皆是体验,任何体验都可以给她带来新的知识,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和理解。我们做大人的,只需要陪伴,略作引导,当然了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以防她不时抛出的小问题,自己没办法给出合理或者有趣的解释。
在坐了几次公交之后,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喜欢坐公交车。”
“为什么?”
“因为公交车的本领大!它可以装那么多的人,小车装的人少,只有几个人。”
不得不说,我当时被触动到了。我以为她会说因为坐公交车好玩儿,万没想到她是这么理解的。我告诉她每一种车型都有自己特有的好处和功能,当然也有自己的弱点,不过公共交通发挥的作用确实大,它好在可以为更多的人服务。
做了妈妈以后,总是忍不住什么事都希望给她解释明白,随时随地都要利用起来,作一番教育。
“苗苗想选哪种车呢?”
“公交车,公交车本领大!”她对本领大有坚持。
大人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做一些选择,许多时候以保护孩子的目的,主观排除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体验,比如不要踩水坑,不要乱蹦乱跳,不要没事带孩子去医院,甚至我见过有的家长不让孩子跑。我有时也会做一些多余的干预。对孩子的教育,我也是很松散,没有什么系统建设。我很佩服我有的朋友,孩子很小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阅读识字英语样样优秀。
有位朋友也给我说了她的苦恼,她不知道三岁多的年纪,到底该让孩子玩还是给孩子教文识字。我也提不出专业的育儿经验,我的观点是生活随处是知识,随处可教育,大街上的广告牌都有它的教育意义,上个楼梯,都能让孩子数数和看楼层,孩子小呢,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知识。
我带孩子去医院也是情非得已,觉得小小的她跟着我跑医院很可怜,加上现在还是疫情期间,不过转念一想,出门她也懂得了自我防护,在医院里她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自动取片机她就觉得很神奇,每次都要帮我取。当然,我也顺便灌输给了她一些人生观价值观:要好好吃饭,保护身体,身体健康多么重要,医生治病救人多么伟大。
随性的教育就随性的教育吧,带她去坐公交车,带她出门,去体验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