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樊登读书中,曾听过一本书中讲到,正是因为现今社会中,教育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高,才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对教育的思考和关注越来越多。
放眼望去,关于教育的话题经久不衰,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教育。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高价购置学位房,只是为了挤进一所知名的小学,甚至是幼儿园。
社会在进步,而随着互联网的放大效应,社会进步的车轮愈来愈快,发展速度也会成几何式增长。
如何在现世的当下,培养一个面向和适应未来的孩子?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开始杰出互联网的世界。
有人说,没有编程的能力,你将始终都在别人设定的规则里奔跑。
也有人说,未来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独立的自我选择能力很重要。你要首先通过选择,选择到为你所用的信息。
还有人说,伴随着外界的告诉发展变化,你需要始终保持成长性思维,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才能保证不断迭代。
这些种种的说法,都有着一定的逻辑和道理。
我们正在用现在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在培养着一个需要面向和适应未来的孩子。
那么,我们需要培养的终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以终为始来思考,我想,首先需要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人。
一个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会避免迷失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避免成为一个行走在世的人云亦云的人。
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也许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适合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擅长什么?又不擅长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又是什么?
过于人云亦云,也许确实可以避免犯大错,但是也将失去一次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
人云亦云的人,看到别人说,学习力很重要,自己也觉得很重要,于是,立马把眼睛盯在自己孩子的学习成果上。
看到别人说,专注力很重要,自己也觉得很重要,立马又把眼睛放在自家孩子的专注时间上。
最后,一定会被迷失在教育的大河大浪中,教育的小船也就在这条大河中随波逐流。
教育是“根”的教育,而“根系”的粗壮首先需要的是一根“定海神针”,需要有一片“稳定”的土地。
这片稳定的土地是父母的“定”。
父母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普遍规律”是共性的,是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而“特定规律"是特指的,是符合自家孩子的生理和成长规律,是因材施教的范畴。
除了孩子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伴随孩子在不同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每一个社会化的进程里,都伴随着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就像弟弟在幼儿园阶段,是在发展他的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在幼儿园和家里对孩子在生活自主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又通过这些培养,让他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自信的孩子。
而姐姐已经在小学阶段,脱离了幼儿园的陪伴,孩子进一步需要融入到同学的环境中,老师也不会再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在衣食住行中循循善诱,事事提醒,而是逐步培养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管理自己的同时,逐步加入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加孩子在知识上的学习。
我想,这才是一个关于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整体思考框架,它不是单一的、割裂的1个点,2个点,而是要看到点,也要能够看到线和面。
教育是个长跑,教育也是个现世报,在这个漫长的“培养人”的过程里,不迷失在某个单一的点上,也不盲目跟风追随别人,而是始终能够看到整个的框架和整个的培养目标,在过程中不断精进和调整,培养出独立人格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