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哲思想法
对当代中国泛娱乐化现象的浅层分析(1)

对当代中国泛娱乐化现象的浅层分析(1)

作者: 云游雁 | 来源:发表于2019-06-11 22:19 被阅读95次

        因为要说的比较多,这里是第一部分。

一、起源

        我们追本溯源,娱乐化现象是一种世界趋势,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大致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我们都知道,娱乐需要观众、需要市场,要不做出来给谁看?那市场从哪里来?二工之后,工业化带来城市化,最大的变化特征有两个,一是由雇佣关系变为金钱关系,二是阶级与阶级居住地的彼此分离,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化空间——大众文化。

        我们这里所讲的泛娱乐化这个概念的意义,其实是从属于大众文化的,一种与群氓文化相类似的自上而下的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最初诞生于英国,它深深地根植于市场经济的土壤中,而后迅速地扩张到了整个欧美的资本主义市场。在当时的英美上层阶级,人们普遍抵制这种文化侵略,他们将大众文化等同于政治骚乱,认为社会秩序与社会权威应赢取文化领导权,而不是交给系无缥缈的市场。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因为在大众文化诞生之前,欧美的文化是被贵族集团所掌控的,它是一种建立在权威性和等级制度上的文化整体性。而后随着时代发展,贵族集团衰落,民主制度兴起,大众文化的发展变得势不可挡,但弊端也就就此显现了出来,即群氓文化。

        群氓文化是为大众消费而批量生产的文化,这种文化本身是程式化的、极具操纵性的,持续麻痹着本已麻木不仁的人群。虽然这个概念诞生于欧美,但我们如今所称为的泛娱乐化,名字好听了些,本质上却是极其相似的,都具有经济上的回报与巨大的潜在受众群。例如某些烂俗的综艺、某些时不时就“震惊”的媒体,乃至烦不胜烦的弹窗广告、哗众取宠的演员等等。一切的一切,随着21世纪初市场经济的确立,一并流入了中国,并借此比欧美不知大了多少倍的市场繁衍壮大。

二、危害

        而泛娱乐化现象带来的危害,就必须要从它的三个特性说起:生活的去个性化、替代性满足与压抑作用

        生活的去个性化不难理解,何为“大众”?当然是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上了一天班,回到家累得要死,第一反应就是拿出手机开始看,无论你是刷微博、刷抖音还是打游戏,你所接触到的都是所谓的大众文化,有的甚至还是它的糟粕——群氓文化。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一种感觉,你觉得生活很无趣,每个人的生活大体上都感觉很雷同的样子,其实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大众文化在操纵着你。

        学霸们的作息时间表告诉你如何安排时间、健康养生文章告诉你怎么吃才健康、美妆博主教你如何打扮、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告诉你要怎样过好这一生。衣食住行,面面俱到。甚至有人还教你如何看风水,连棺材和墓地都给你选好了。这从生到死都被别人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你说可还活个什么劲?

        这还不算严重的,真正麻烦的不是这些假科普,而是那些潜在意识操纵的文章、影视,很多时候不是对方有意的,对方也只是在资本这只大手下挣扎求生的人们,而没有基本批判性思维的读者、观众将长为肥料,滋生“群氓文化”的生长,侵蚀掉真正有价值的、受众很少的精华。

        于此从“生活的去个性化”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引申出两点。第一个,精英阶层话语权的缺失。你见过哪个真正的科研大佬、商界巨鳄没事儿发心灵鸡汤,时不时还发个app短视频的,别说很少了,就几乎完全没有。整个互联网娱乐平台占据大部分流量的是无产和低产阶级,精英阶层的大部分,偶尔冒个泡儿,都在他们的专业论坛里发帖子灌水,很遗憾,这样的论坛“外人”是很少的。泛娱乐化将本来他们与大众之间就有的一层薄膜给砌上了墙,以使大家浸泡的商业资本的海洋中无法自拔。精英阶层话语权的缺失,使得真正的精华被埋没,整个市场被流量所占据,更多人的生活被“去个性化”,千篇一律,表面繁荣,实则毫无色彩可言。

        第二个,畸形发育。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对善恶美丑乃至价值观的判断能力的,青春期对冒险行为的偏好或者对性、毒品、香烟、酒精的尝试,是对环境的反应、是大众文化的侵蚀、是“去个性化”土壤下的无意识操纵性,也是犯罪低龄化的最大原因所在,因为这些媒介——电视、电脑、手机,使年轻人心理上还未做好充分准备时就接触了大人的经验和问题。所以心理学家们推断:“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自电视机诞生之始,从某种程度上说,童年就已经消失了。”

      于此可以看到那些“熊孩子”的产生,一方面是家庭教养的缺失,另一方面便是泛娱乐化现象导致的畸形发育。俗话说,“剑还没配好,出门便已是江湖。”放在这里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替代性满足”......

待续......

相关文章

  • 对当代中国泛娱乐化现象的浅层分析(1)

    因为要说的比较多,这里是第一部分。 一、起源 我们追本溯源,娱乐化现象是一种世界趋势,什么时候开始...

  • 泛娱乐化

    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这个说法开始变得愈发流行,在用户红利逐渐消失之后,互联网进入了存量市场的竞争,但这一切最终都要...

  • 15/90 第二节 促进泛化的一般策略

    泛化现象和泛化训练对于个体的生存意义不言自明。分化现象和泛化现象在生活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也不能分割的相互...

  • 家长必读|青岛新阳光心理ABA践行课第二十二节:促进泛化的一般策

    泛化现象和泛化训练对于个体的生存意义不言自明。 分化现象和泛化现象在生活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也不能分割的相...

  • 解析“泛娱乐化”

    今天一天都在忙着听比赛和写稿子,后天打完比赛就直接全力准备期末考了,加油。 泛娱乐化的重音在于“泛” “娱乐”一词...

  • 国产动漫IP为何局

    解读“”泛文化“”的时代内涵 泛娱乐 为什么会出现泛娱乐化 罗振宇跨年演讲刷爆朋友圈,泛文化类节目步入“黄金时代”...

  • 2018-10-12

    用户调研分析背后的浅层分析 了解用户群体本身从几个方面进行: 生理上:清晰化各个年龄段对色彩,质感,光影的偏好(如...

  • 对当下视听节目泛娱乐化的思考

    视听节目的泛娱乐化我理解为一种快餐式的消费,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制作形式都偏向娱乐性,节目效果会放松人们的紧张情绪,...

  • Swift中的泛型(Generics)

    泛型(Generics) 1、泛型可以将类型参数化,提高代码复用率,减少代码量 栈 汇编分析泛型的实现原理 通过汇...

  • 《娱乐至死》泛娱乐化的时代

    第一章 娱乐即隐喻 “此外,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曾把自己的一次竞选失败归罪于化妆师的蓄意破坏,他就如何严肃对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当代中国泛娱乐化现象的浅层分析(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mc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