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刀老师在他关于“个人品牌”的分享里面,提到了一个关键点:借助外力。
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很可能比看上去还要糟糕;而更糟糕的是,我们对此浑然不觉。
就像我在前面几篇关于“优势管理”的文章里提到的:未来的竞争,是平台的竞争。如果我们不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平台、有哪些优势和局限,就很难在这里找到突破点。
对此,胡一刀老师提到一个误区:牙买加误区。
他解释道:对牙买加的黑人朋友来说,同样是跑步,在老家跑、仅仅是为了打猎;来中国跑国际马拉松,则可以赚到大量的钱。
而他们想来参加这种赚钱的比赛,却会受到来自家乡的各种非议——你这是不务正业!赛道上又没有猎物,你跑啥呢?
别笑,这种歧视也存在于我们身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的家庭,很可能是你最大的阻碍。
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我不是说“家庭”不重要,相反,我非常看重家庭。但如果我们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那首先就要具备“从家庭里跨出去”的勇气。
就像我认识的一些女性朋友,她们在一线城市打拼,天天加班,挣的钱并不多,过得比较辛苦;但她们却不想回到老家。大城市,机会多、平台大,但家里人却不能理解,整天催她们回去相亲。
因为,她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比较高的期许;她们不愿意随便嫁个人、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过一生。
但并不意味着、她们就不曾动摇过。
我跟不少朋友聊过,她们虽然每天都安排得很充实、很忙碌,事业看上去发展的还挺顺利,但心里总是会有很多迷茫、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她们问我: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除了安慰、鼓励和分享我自己的一些经验之外,我不敢给她们太多的建议。
我们都是一群年龄、阅历和处境差不多的年轻人,即使我比她们年长一些,但格局和眼界并不比她们高多少。所以,要我帮助她们找到方向,就像是瞎子给瞎子指路一样,难免会误人子弟。
对这样的话题,我一直是很慎重的。
我觉得,对于人生和职业的规划,应该找专业人士来解决,比如求助生涯咨询师。
除了“牙买加误区”,我自己也有一些心得,一并写在这里吧:
阅读的误区:我今年读了100本书!
阅读不能单纯用数字来衡量。如果你一年读完100本书、却还是没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说明这100本白读了。
娱乐的误区:我什么都没做,只看了10部电影。
其实,看电影并不是“玩物丧志”,它也可以是一种学习和体验人生的方式。
如果你是主角,遇到电影里的情况、你会怎么选择?
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么表现这个镜头、怎么把控节奏?
如果你是编剧,怎么编写这个故事?你能不能比他讲得更好?
如果你是制片人,你觉得这个电影有市场吗?如何推广它?
……
工作的误区:我做的事情太琐碎、没有学习的机会。
很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留心而已。当你站到领导的层面看问题,就发现:能够学习的地方很多、自己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关于“优势管理”的主题写作,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做个简单的回顾:
1.我们为什么要发现自己的优势?因为每个人都有专长,把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再发展几个能力、再弥补自己的缺陷,争取做到“一专多能零缺陷”。
2.读书有用吗?有用,前提是:你要弄清楚“知识、技能、才干”之间的区别。通过读书,学习知识;通过练习,提升技能;而才干,却要从内心出发。
3.如何培养多种技能?首先,才干是一种选择,你修炼一个才干、就得做出一点牺牲;那些“全面发展”的人,要么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金钱、时间、健康等方面),要么就是“全面平庸”。
4.我应该选择什么才干?被市场接受的,才是有用的。多关注行业趋势。这几天微信原创已经全面开通了,说明这里不再是炙手可热的平台了。当下热门的是直播平台。
5.弥补弱项:“沟通”“写作”都属于通用能力,不管你擅长不擅长,都要修炼。而某些弱项并不重要,即使别人催的再紧急,也不要焦虑。优先弥补重要的,然后发展自己的专长。
6.别忘了给自己定位!定位!定位!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最焦心的是,努力之后发现这不是自己要的方向。
最后这个问题留给你:
如果你是自己的老师,你会怎样栽培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