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人应是自然的,绝对自然的。且人的立场不应超越自然。
有人说,人生有“三层楼”(大致出于丰子恺在弘一法师去世后所做评论),即所谓:物质,艺术,宗教......我觉,这或是自然,但亦纯属扯淡。因既然有“高低”,那难免会令人有所谓:“贵贱”之分,就好像宗教的都比物质,艺术,要高上一档,两档似的,着实误解,和无奈了一样。因,这所谓:“楼层”,“三层楼”,实际应是人的一种天然选择,即孔子所谓的:而立,不惑,知天命......等等。这本应是人,在自身,及观察自身及周围的人,事,物中所总结出的规律,就像从婴儿,到青年,壮年,老年,直至死亡,棺材......一样,这本是一种天然的,天性的,天理的......如果罢物质,艺术,宗教分成高低上下的话,那即是罢青年,壮年,老年分成“强弱左右”,“贵贱先后”......等等。但青年,壮年,老年有分别吗?这三种阶段,哪一个不是天然的,哪一个不是最好的?故我认为人对于“意义”的选择,就像是自然,以及天然对于人生的判断一样,青年,壮年,老年,无有任何之意义如是!
在,所有的宗教里,佛教似乎对于炎黄子孙来说显得格外亲近,与陌生。因佛教虽跟我们国家自古以来有着莫大的渊源,但他却大抵起源于古印度。虽然佛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显得那么的“慈祥”,“可亲”;但他“高深”的教义和森严的清规却让一般人望而生畏,与高不可攀。这个,既亲近,又陌生的佛教,他的本质究竟为何呢。我说,对于佛教“立场化”一事我直保持观望中态度,因从《金刚经》上来讲,佛没有任何立场。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我理解的《金刚经》之主要教义之一。即:“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可是有些“信仰者”理解的佛教似乎是要:成佛。我觉这是对于佛所言的一种误解了。因我觉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成佛,只是时间问题。虽说是时间问题,但“因果”是存在的,即若你非要作死,非要作恶,作歹......等等,等等。那么你耽误“自己”个几亿年,十几亿年......等等亦也未可知。但不管怎么说,最终的最终我相信诸位应都会成佛的......因佛本身似乎就对这件事情(转世)看的很淡,《金刚经》中既有很多这种说法,如: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如: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如: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如: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我们看看这些词汇,“昔在然灯佛所”,“后五百岁”,“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这些对于过去,及过去世的言论,不能证明佛对于“转世”这件事,起码对于他自己曾经转世的这些事,看的很淡吗?这个“淡”字,很重要。我们学佛啊,可能有的人,我只是说可能,可能有的人学“拧”了。
1.
什么叫学“拧”了呢,就是学倒个儿了,我们罢佛当成了一“偶像”,就像一“神仙”一般......“有求必应”什么的......反正我是不知道佛有无这个(“有求必应”)的功能,我不知道。但我觉佛真实不是一“偶像”啊,我们学他,可以的;但是不是学他能够:“成佛”,而仰慕,钦羡,献媚他,不是的。我们学他,该学的是他的:“淡”啊。我们该学的是他的这种:轻描淡写啊。我们看看佛的说话,他很轻松的,他不紧张,压抑的,他亦不愤怒,愤愤的;他不是啊。他就是简单的,罢这个最最简单的道理告诉给我们知道啊,哪有什么一定要完成的事啊;你平平淡淡的,你也是佛啊。
人生啊,阶段不一样;有的人就追求物质,有的人就追求浪漫,气氛,高雅,文艺......等等,等等。有的人,可能就想快点成佛......但是我说无论哪一种,都无有意义,因无论哪一种,都基本着了一个:“我相”在里面。即:“我”想成佛,“我”想去天堂,即:“我”想画画,“我”想写文章......或者“我”想挣大钱,“我”想住别墅......等等,等等。这些“我”想的,都叫:有“我相”,有“我相”,既有“人相”,有“人相”既有“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谁也别说谁“高”,谁也别说谁“低”,即所谓的:“一层到三层”(人生“三层楼”)归根结底都他们是一样的。所以,成佛这事儿,慢慢来吧。自然而然淡了“我”,自然而然淡了“人”,淡了“众生”,淡了“寿者”......淡了,就是忘了;“忘年忘义”(《庄子·齐物论》)即是:一切如常。
2.
我想,这便是我们唯一该跟佛所学的罢。即一贯如是,即一切如常。----文 李宗奇 戊戌六月廿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