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四 双赢思维
我们先来引入一个概念叫“情感账户”,我们把理解别人、友善礼貌、信守承诺的行为定义为存款;相反把不守承诺、狂妄自大、不愿意聆听别人这样的行为定义为取款。这里面有一个5:1的原则:就是一个错误的取款行为,需要做五件好事才能修复原来的关系。
双赢思维讲的是关于人际领导的习惯。
一般人看事情而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而这个双赢思维的人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世界之大人人都有立足的空间,他人之得也不必视为是己之失。双赢思维的对立面,有好多不同的可能性:
一种是损人利己——赢输,无论如何我要打败你;
第二类是损己利人——输赢,委曲求全讨好他人;
再者就是两败俱伤——双输,我死也要找个陪葬的;
还有一种独赢,以自我为中心,只要我能赢,不管你怎么样;
但是还有一类叫好聚好散,接受分歧不成交。
所有这些都不是最好的人际关系的结局,那你会问怎样才能做到双赢?品格是双赢的基础,以信任和合作的态度面对问题达成共识,还要靠合理的制度加以配合,我们才能取得持久的双赢。这里面我觉得尤其值得我们探讨一下双赢的品格。一个双赢思维的人有三种品格特征:正直、成熟和富足的心态。这些品格都是赢得他人信赖的基础:
我们是正直,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
成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体谅的心去看待他人的想法与感受,强调相互的利益;
第三个特征的是富足的心态,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
从学会从对方的观点看问题透彻地了解他人的需要,再到认清关键问题和彼此的顾虑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结果,随后商讨达成这些结果的各种可能性,最后把利益平衡好。
利人利己平衡好这就是习惯四,双赢思维。
习惯五习惯五 知彼解己
这是个关于同理心交流的习惯。
首先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话说由于荒唐的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居然摘下自己的眼镜给病人带。他说:“我已经戴了十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谁都知道这行不通的,可是那个医生却说:“我带的很好,你再试试别心慌啊。”病人回答说:“可是我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医生安慰他说:“只要有信心一定能看得到。”病人一再抗议,医生居然恼羞成怒:“算我倒霉,好心没好报。”这位眼科医生尚未诊断就开处方,谁敢找他看?
实际上与人沟通的时候我们常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这叫自传式回应,是人际交流当中最常遇到一种障碍。我们以自己的经历或者经验作为标准,以自己的动机为出发点去揣测、去提供建议、去刨根问底、去诠释别人的观点,用这样的方式与人交往显然是不行的。要想获得他人的理解,关键是去理解对方的需求、关注点和他在乎的优先的事情。这听上去好像有点矛盾,但是如果你在传达自己信息的时候,兼顾到了对方的有限的事情,那么你就会出人意料的发现你就会取得结果。
这里我们引入心理学上治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同理心沟通”。什么是“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同样的时间地点事件把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以把自己的脚放放到对方鞋子里这样的心情,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体谅他人,去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
怎样用心沟通,请大家记好八个字:复述、澄清、摘要和确认。
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
澄清,没有听懂的时候我们要询问;
摘要,对方讲了一大通自己用话来总结下大意,看看对方是不是要补充;
确认,确保双方看法一致。
通常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说:“根据我的观察你觉得……所以你是这么看的……我听到你的意思是……你现在的感觉是……”使用同理心的方法去倾听,出发点是为了理解而不是为了回应,要深入的了解对方的感情和理智的世界,既听信息又听情感。对方认为你懂才是懂,对方认为你没懂,就不能瞎回应。
设身处地会倾听,这就是习惯五,知彼解己。
习惯六习惯六 统合综效
这是一个关于创造性合作的习惯。
在生物界当中,雁阵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大雁成人字形飞翔,它又不识字怎么排成人字形?因为排成人字形比单飞要多飞70%的路程——省力。
什么叫统合综效?不是按照我的方式也不是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选择取得1+1>2的成效。我们说不迁就、不妥协,要的是创造性的合作。一个虚怀若谷的人他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但是他重视不同的意见能够增广见闻,这就是所谓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创造性合作的前提是尊重差异,我们说一致不代表着团结,相同也不代表着齐心,只有团结才能互补,合作首先要尊重差异,这样才能创造新的合作。在科维写的另外一本书《第三选择》当中,它系统地阐述了这样的思路,给出了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我找到我自己;
第二步,我找到你;
第三部,我与你协同。
也就是说要询问双方的期待确认都有合作的意愿,然后确定每个人心目中对办成这件事儿或者取得成功的标准,通过共同的创造我们来找到解决方案,最后达成对第三选择的认同。
团队合作办成大事,这就是习惯六,统合综效。
习惯七习惯七 不断更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断更新说的是在身体、情感、心智和精神各个方面取得平衡,不断的更新自己。
我们知道,能量主要有四个源泉:身体、情感、心智和精神,通过形成特定的习惯,我们养成无意识的或者下意识的自动自发的行为,通过这四个源泉我们系统的增加并定时的补充能量。怎么补充:
身体,我们通过均衡的饮食、充分的休息和持续的锻炼,实时掌握健康状况这样一些方式来补充能量。
情感,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待生活中的事件。通过反向透镜,即冲突的另外一方他怎么说;长焦透镜,即半年之后我将会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呢;广角透镜,即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这样就把一个负面的事情,以正面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思考。
第三个源泉心智,我们要制定合理的阅读习惯,接受好的作品的熏陶,坚持写作,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反省来取得进步。
最后一个源泉精神,之前我们谈到个人使命宣言,其实它不是一成不变我们通过撰写、回顾和修改个人使命宣言,同时走出去去看、去听、去欣赏大自然,尊崇自己内心的信仰和价值观来做事。
不断更新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的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七不断更新提供了愿景、更新和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于呈现老化疲态,这样也会迈向新的成长之路。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就是习惯七,不断更新。
三大系统_易效能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七个习惯:
习惯一 积极主动,我的人生我做主。
习惯二 以终为始,有目标又有计划。
习惯三 要是第一,重要事情要先做。
习惯四 双赢思维,利己利人平衡好。
习惯五 知彼解己,设身处地会倾听。
习惯六 统合综效,团队合作成大事。
习惯七 不断更新,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七个习惯,既然环环相扣,逻辑上又层层递进。当然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浅尝辄止也练不成,只有由内而外、知行合一、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最后送大家两句话:如果想得到一个小的改变,你只需要从行为入手;如果希望看到真正的质的变化,请从思维开始。希望大家都能读读这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且结合叶武斌老师的易效能练习,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