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历史
汉初三杰——《资治通鉴》随笔(44)

汉初三杰——《资治通鉴》随笔(44)

作者: df3ee6af3577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7:55 被阅读3次

    在汉初的群臣中,有三个人拥有比其他人更高的地位,这三个人就是萧何、韩信和张良。刘邦曾经在一次宴会中高度评价他们三个人。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因为这一段评价,这三个人就被称为“汉初三杰”。

    这三个人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要说谁的功劳更大,可以说是见仁见智。这三个人的功绩比其他的将领们要高出一筹。

    首先说一下张良。张良的功绩,主要是在于刘邦入关的时候,他通过自己在战国时期韩国地区的威望,为刘邦入关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当年楚怀王曾经提出过一个赌约,就是谁先入关中就先封谁做关中王。这本来是一条为了打击项氏家族而提出的赌约,刘邦因为在诸将之中,年龄最大、最有见识,而不得不承担起与他的能力相符的职位——这也是刘邦一直在追求的地位。一旦能够率先攻入关中,那么刘邦就会从掌握数千人马的小诸侯,一举成为能够左右天下形势的大人物。

    在刘邦西进的路途中,张良加入了沛公的队伍。刘邦的部队一路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直到行军到了宛城。宛城守将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将领,但是他对于秦朝当时的政治现实产生了一定的怀疑。或许是出于明哲保身的理由,或许是有借助起义军实行兵谏的想法,反正南阳太守和宛城守将都选择了投降。

    经过一段“艰苦卓绝”的急行军兼旅游,刘邦顺利的进入了咸阳地界,迎来了秦王子婴的投降。而此时的项羽刚刚完成了背水一战,击溃了秦国章邯的主力,正踌躇满志准备西进关中呢。

    韩信的主要功劳就是利用刘邦所给的兵符,从空头司令干起,一路招兵买马,击灭了赵国齐国等诸侯国。因为他的功劳实在太大,手中掌握着足以与刘邦抗衡的军队,所以在汉朝统一之前,韩信就已经被封为齐王。虽然后来刘邦为了加强统治,不断地消除韩信的权力,但是韩信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一直是不可撼动的。

    在被刘邦剥夺了兵权之后,韩信和刘邦曾经有过一次对话: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再厉害的武将,还是打不过一个不会打仗的皇帝。

    萧何的功劳没有那么显著,因为他是搞后勤的,但是楚汉相争之际,汉军从来没缺过钱粮。一般来说搞后勤的很难在君主面前出头,除非君主缺钱了。所以当刘邦封萧何为侯的时候很多将领的纷纷不同意。刘邦又说了一段经典的话:

    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

    汉初三杰,自然非功狗之流可以比拟。

    当刘邦统一天下之后,汉初三杰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其中以韩信的遭遇最为凄惨。

    因为韩信是实实在在带兵打过仗的,一旦他有了足够的实力,那么汉朝的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人能够控制住他。在失去权柄、为人所制之际,终于发出了悔恨的叹息:“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最后,韩信为吕后所杀。

    张良早早的看出了刘邦的本性,所以他在汉朝统一之后就立马功成身退。

    作为韩信的介绍人,萧何也没有讨得便宜。刘邦经常无缘无故的去试探萧何,萧何的应对往往并不能让刘邦满意。为了洗刷刘邦对萧何的怀疑,萧何不得不做出贪污的样子,刘邦知道了反而很欢喜——如果萧何的精力都放在了贪污上,那么他就没有心思去琢磨造反之类的事情了。

    在刘邦病重之际,萧何无缘无故蒙受了一场无妄之灾,恐怕也是刘邦内心的疑忌作祟。

    从汉初三杰的遭遇上可以看出,刘邦其实是一个表面和善内心阴狠的角色。

    相比汉初三杰自投缧绁,反倒是纵横家蒯彻先生从容潇洒得多。在劝告韩信造反失败以后,蒯彻就一直放浪江湖,知道韩信死前无意透露此事,刘邦才追查到蒯彻身上。蒯彻的话,却是揭开了历代帝王君权神授的面纱: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

    皇帝,不过是群雄逐鹿中那位最终胜利的幸运儿罢了,而大汉朝江山最终能否被刘氏坐稳,还有待于后来人的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初三杰——《资治通鉴》随笔(4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vn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