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篇,通过新增物料,选择了供应商后,接下来进入备选供应商及定价流程。确实,这应该都归属于ISC流程的范畴,但它的触点是来自IPD流程中的新增物料;
同时,ISC流程中物料的定价,涉及到研发产品成本和毛利的测算,另外,ISC流程中对优质供方的选择,也是确保物料质量保障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1、供方辅配
第一优选供应商合格纳入后,结合市场预测数量,依次纳入其它供方,以确保供应资源的保障性。流程依然是索样、送样、测试、确认、审厂、小批、纳入等。
到此,一颗物料的供应资源库已搭建完成;接下来,进入后续的物料定价流程。
2、价格初定
按照物料的成本模型,对物料的成本进行测算;例如通过材料构成、数量/重量、对应的单价测算材料成本;通过加工工序、加工费用测算制造成本;最后测算物流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汇总出物料初步的价格。
3、三新共创
在供应商价格确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三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与供应商充分互动,落地同质价优策略
4、 价格锁定、配额分配
对价格进行锁定后,进入合同签订等流程。并根据配额规则,对新引入供方分配配额,并对老供方配额进行调整。
至此,围绕物料新增,相应的配套工作如供方、定价及配额的工作基本完成。
实际工作中,由于IPD流程缺乏与ISC流程的有效衔接,如研发新增物料时,自行选择供方(很大部分原因之一研发人员认为供应链人员的非专业性),自行索样、送样,完成了产品的开发;
由于供应链未前置参与,导致批量交付时,产生瓶颈,要么合同签订滞后,要么价格谈判被动,要么供方产能评估不足等。
通过上述文章,我们可以看出,IPD流程是ISC流程的输入之一,重点是新物料的寻源、议价及供方辅配;同时,LTC流程又是IPD流程的输入之一,重点是客户的需求、使用场景的需求。
从流程交互的角度来看,我们逐渐发现,流程要切实做好,组织及绩效的配套非常关键,在后续的文章,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一话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