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学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改革
避免照本宣科避免形式主义的无效阐释

避免照本宣科避免形式主义的无效阐释

作者: 复旦金声缘 | 来源:发表于2018-03-30 11:54 被阅读1次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避免照本宣科避免形式主义的无效阐释

    马媛媛   李士金   张琪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云:“《诗经》中反映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的诗,虽不如情诗丰富,但也很有特色。”“情诗”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结婚与夫妻家庭都属于“情诗”。袁编把“情诗”与描写“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2] 之诗并列不妥。袁编举例云:“如《周南·桃夭》,诗人由柔嫩的桃枝、鲜艳耀眼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并祝愿她出嫁后善于处理与家人的关系。[3]” 上文叙述与诗意不合。“灼灼”乃形容桃花之盛,并非云桃花“鲜艳”到“耀眼”也。诗人以“桃之夭夭”起兴,意谓桃花盛开之时,正是婚姻之时。并无“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之意,“宜其室家”也非“祝愿她出嫁后”云云,本诗描写的正是男女婚姻及时,诗人“叹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4] ,袁编想当然的叙述,使得本诗的意指变成了诗人“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并祝愿她出嫁后善于处理与家人的关系”,殊不知本诗既不是“联想”什么年轻美貌,也不是“祝愿”的问题。而是赞美女子之贤,必然宜其室家。“宜其室家”“宜其家人”决非仅仅是“善于处理与家人的关系”,乃是说此贤女有利于该家庭繁荣昌盛之意。

     避免照本宣科避免形式主义的千篇一律的无效阐释

    仙风道骨是我对李士金老师的第一印象,留着一撮白白的长胡须,雪白的头发一丝不苟的梳在脑后,曾开玩笑的告诉朋友他像是在仙界修仙。李士金老师在带领我们研讨古代文学时,说了不少重要的话,例如:感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要善于在古代文学名著的海洋中游泳;发言讨论要有感而发,从心中流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发言要具有形象性、具体性、深刻性;讨论发言切忌空话、套话、大话;要避免照本宣科,避免形式主义的千篇一律的无效阐释。学习古代文学的本质目的是追求真知,探求真理,自然地站在整个人类立场上看待宇宙世界的一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师曾问过我们“何谓古代文学?”见我们一脸迷茫的表情,他笑笑,捋捋胡子说道:“古代文学并不神秘,我们讨论的古代文学就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你们记一下。”这种霸气而不失自信的开场总让人倍感亲切。李老师课堂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特色,第一节课开篇便旗帜鲜明地提出他的想法与要求,老师丰富的知识涵养能够旁征博引指导我们不拘泥于书本,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教我们要有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课堂主要采取学生自我探究式学习,自我查阅、筛选、补充、汇总,做成PPT形式进行课堂讲解,老师评点为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我们。课件的准备情况和当堂讲课的成效都可以很直观的判断每个学生课后所下的功夫,通过这种学生一个个上台主讲的方式,我们确实收获了很多,尤其是对于自己主讲的内容,更是一辈子难以忘记。这学期李老师的课我拥有两次上台主讲的机会,我在准备《赠白马王彪》课件的时候,内心很纠结根本无从下手,不知自己到底要讲哪些方面,后来回想起老师课上提出的制作课件的要求:字体要大,重点要突出,言简意赅,同时还要信息量大,学会筛选信息,不能照本宣科。最终我决定联系作者创作背景重点分析原文中的名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并搜集一些歌颂友情的千古名句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并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课程形式也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口语表达方面的相对不足,对于讲演形式还是不能够特别自如的拿捏以及文学知识储备方面的匮乏。通过这次期末考试,我意识到自己对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门课,在知识储备方面严重匮乏,自己的文学素养还有待提高,就以后的发展而言,我认为必须严格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比现有知识基础更重要。最后还是要向李士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以及深深的感谢,感谢遇见您这位鹤发童颜的老师,让我们快速成长与进步。(0113150021马媛媛)

    探索“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的真意

     第一节课时,李老师告诉我们要在名著的海洋中游泳,要学会学习,感兴趣学习,有理想学习。李老师还告诉我们,要想很好的了解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就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因为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李老师很注重培养我们的能力,他不像其他老师只知道“满堂灌”,他鼓励我们大胆发言,独自讲课。虽然每人只有两次机会,但是这种机会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难得的,使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李老师对我们上课的要求是不能照本宣科,讲的内容要有新意,也可以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尽管每人只有五分钟的讲课时间,但是却要准备很久。这不仅需要通读文章,了解文章,还要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写作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些独特的观点和内容。我都是从知网上查找相关内容,我发现通过阅读一些学术论文,自己比以前更加了解文章内容了,甚至会发现一些有趣的观点。像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这两句,有关这两句的解释都是不一样的。我记得有篇文章专门是从湖水的潮涨潮落规律,作者写此诗的时间,以及对“当”和“面”的分析,来解释这两句话,大概的意思是:“惋惜在他登临岳阳楼的时候,不是正当湖水盛涨,水面广阔无垠的夏季,虽然有风,但并没有浊浪排空。不然的话,眺望白波万顷中的青山,该是多么有趣。”(选自关于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一条注释的商榷)还有一篇文章则是从黄庭坚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说黄庭坚是以刘禹锡自况,大概的意思是:“可惜的是不能看到刘禹锡当年所见到的景观。”综上所述,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到的意思都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古代文学课给我的最好的启示是,不能过于相信书本,要善于利用手中的手机进行查找资料。多读书,并且看待问题要多方面。(0113150056 张琪)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学家传承文化的复杂内容应该作出具体分析。刚弼在十三条人命的案件上所造成的冤狱则是同样的严重。这样惨无人道、刚愎自用的断案活现了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酷吏形象。毋庸多言,其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是何等的入木三分便不言自明。一个社会到了这种田地,脏官是处可见,危及人民,有目共睹,而所谓的“清官”也不过是些想当大官、急于往上爬的草菅人命的酷吏,社会是何等的暗无天日也就可想而知。玉贤和刚弼是貌似“清官”实质酷吏的典型。还有一种既非脏官又非酷吏的所谓“清官”,其典型代表是庄宫保,作者称这类人为“不通世故之君子”。这种官也是只凭主观愿望,不调查研究实际情况办事的人。庄宫保轻信一位观察的建议,用贾让“治河策”的旧法,不顾实际情形治理黄河。这一回莽撞的行动,竟杀害了几十万人!《老残游记》对于官吏的揭露非常深刻,且有不同层次。最浅的一层是脏官,他们的残害人民已不言而喻;第二个层次便是以玉贤和刚弼为代表的酷吏;第三个层次是人们都认为是好官的庄宫保一类。如此揭露吏治的黑暗,其震撼人心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这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已不可救药了,封建社会的丧钟已经敲响了!在作品的第一回自评里刘鹗说:“举世皆睡,真正无下手处,摇串铃先醒其睡。无论何等病症,非先醒无治法,具菩萨婆心,得异人口诀,铃而曰串,则盼望同志相助,心苦情切。”这里表现了老残救治这个社会的热心,这同他爱国爱民的思想是相通的,但他(老残)后来又说:“后来大家都明白了:治天下的又是一种人才,若是我辈所讲所学,全是无用的,故尔各人都弄个谋生之道,混饭吃去,把这雄心便抛入东洋大海去了。”(第七回)为什么要抛却雄心呢?与其说是因为学无济世之用,毋宁说是因为老残和他的朋友们对当时社会在潜在意识中的极度失望。这暗示了这个社会的末日就要来临。在桃花山月夜的神秘气氛中暗含着作者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从另一个方面流露了本书对于现实社会的极度失望。面对现实的黑暗,心灵的空虚和苦闷无法解脱,只好借助幻想的世界来聊以填补精神的空虚、慰安胸口的创痛。刘鹗说本书是为了凋零的身世而哭泣,为家国而哭泣,确实也是:《老残游记》以其入木三分的形象的刻划,以其力透纸背的深刻的思想情感,以其哀而不怨、严而有度的独特风格,以其明白如话、平淡自然的质朴的语言,为奄奄一息、曰薄西山的封建王朝唱出了一曲无尽的挽歌。[5]

                                                                                                                                                                                                                                                                        本期编辑:韩雪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63页。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63页。

    [4]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页。

    [5]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213-214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避免照本宣科避免形式主义的无效阐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zy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