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那年的春天,我随表姐林俐一起去温州打工。她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她很早出来打工,初中毕业就来到这个做打火机的厂里,已经做到小组长。
我并没有进到厂里去做工,其实我更想找一份办公室的工作,虽然我只有中师的文凭和自考大专的文凭。住在林俐的宿舍里,并不是厂里的人住久了肯定是不行的。有一天我坐着公交去了一个叫永嘉瓯北的镇上。那里有一个人才市场。我去一个摊位前填写表格应聘文员的职位。
已经记不清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只记得那位和蔼的约四十几岁的阿姨看了我的简历和证件证书后对我说,小姑娘你会不会做家教?我有个亲戚家小孩上初一,想找个数学家庭教师。我当然愿意,工作不好找,而我在中师是带过家教的。虽然没带过数学,凭中考数理化满分的历史,教初一的孩子肯定没问题。
阿姨说等我下班了就带你去学生家。我立即去中介要租一间房子,要不我晚上没地方住,也不想再回到表姐那里,本来住久了别人也不高兴。很幸运找到了一个合租的房间,房间很小,另外是两间是住着两家人,也是打工者,还有孩子。月租100元。要交三个月的租金,可我只能交一个月的,剩下的还要吃饭。我说等我下周拿到了家教的工资就付给她们。那些打工者也都是善良的,说好可以的。
招聘阿姨带我去见了学生,是一家姐弟俩,姐姐初三弟弟初一,我辅导弟弟数学,也顺便辅导姐姐英语。谈好了条件,每天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去辅导她们一小时,周六两小时,周末休息。工资700元一个月。先讲一周如果学生和家长满意就先支付一半的工资,我说了实情要付房租和生活费。一周后我又多了两个学生,是那个弟弟的同班同学,他说他很喜欢学数学妈妈给他找了个家庭教师,另外两个孩子的家长找来,请我一起教她们的孩子。我答应了,工资一周后付一半。姐弟这家是开小型服装厂的,另两个学生的父母也是做生意的,他们没有时间也不会辅导孩子。
平时白天没事我就到街上的书店去看书,有一个叫席殊书屋的书店,有很多好看的书。我只在店里看也不买书,怕店员不高兴,后来我找了瓯北镇上有一家新华书店,距离我租住的小屋也不远,每个晚饭过后我就到那里去看书。那个时候我没有手机,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朋友,孤身一人在那个小镇上呆着。苦闷得要死,但是我必须坚持下去,挣到一笔钱,给读大学的弟弟挣学费。
中间又来了两个学生,一共六个学生,我一个月能挣到2100元。除了房租一百元,吃喝200元以内,余下的钱都攒着。后来又去了小学老师做的培训班里上课,周末教小学生英语。在培训班干了一个月后就开始放暑假,我想回家了想爸妈。一个人在那里太苦闷了,再继续下去我真的呆不下去,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整日除了家教那一个多小时,其余时间都苦闷得透不过气。
我畅想着我不该呆在这个地方,我应该有份稳定小学教师的工作。等到七月份我就要回家乡参加小学教师统一在编考试,如果考上,我再也不用出来打工。
永嘉是个出才子的地方,那里的杨梅很好吃,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杨梅,吃杨梅。那里的人很勤劳,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小工厂或大工厂。大到做阀门,小到做纽扣,那些一丝不苟,勤劳肯干的温州商人,有头脑,肯吃苦的精神一直在那里蔓延。
回乡后那是第一年的在编考试,近两百人的考试仅考上了三个人,可惜我不在三人之列。我又背起包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打工。之后每年的考编我都没有回去,因为我有了更远的路要走。
青春岁月里走过的城市有五六个,记忆里美好的,苦闷苦涩又带有一丝希望的地方仅仅是那个叫瓯北的小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