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一个所有中国人深切记忆与默默缅怀的日子。八十年前,在中国的都城南京,发生了人类文明史上惨绝人寰的一幕。
一大清早,微信朋友圈里就在传发相关的文章,并有标注曰“忘却意味着背叛”。
内心痛思的同时,我也不禁在想,“意味着背叛”,到底是“背叛”什么呢?“背叛国家和民族”?标题有点大了;背叛曾经的屈辱?不对,屈辱只能牢记,谈不到背叛;那就是忘却乃至背叛历史了。
人们总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我看来,历史更像是一剂人类文明发展的“醒药”。
让我们把目光回溯到十六世纪初,西方崛起的时代。
从伊比利亚扩张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欧洲在经历从漫长中世纪蒙昧破茧而出的悸动;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俄国革命等接踵而来,奠定了欧洲近现代强盛与对外扩张的基础。
欧洲的强盛与对外扩张势必有其对象,除了非洲、美洲,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亚洲,自然成为欧洲殖民者心中的目标。中国、朝鲜、日本,成为了欧洲列强口中的饕餮之物。
彼时的中国,曾经经历了三次屈辱的战争:1839--1842年,抗争英帝国的“鸦片战争”;1856--1858年,英法侵华导致割让香港及火烧圆明园;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华帝国史上最屈辱的一刻。
来看日本。与泱泱数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之中华帝国相比,日本民族无疑是“新生代”,但也是善变机谋、富有采纳与学习精神的。
“大化改新”时代,日本秉承“日本精神,中国知识”;“明治维新”时代,日本则转为“东方道德,西方技艺”。
十九世纪中叶之前的日本一直是与世隔绝的,德川幕府统治着日本。直到1853年美国将军佩里登陆江户港,签订通商条约,才算是打开了国门。尔后与中国的遭遇类似,荷、俄、英、法相继叩门,当时的日本也同样面临着闭关自守与对外开放的抉择。
然而从此时开始,中日两国走向未来的道路却是令人唏嘘不已的。
不堪忍受外辱的中华民族仁人志士酝酿着强国之策,这场变革运动严格来讲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光绪皇帝支持并推动改革,下“国是诏”,开启“百日维新”。
悲剧的是,数千年大国积重难返,保守势力异常强大,结果是人所熟知的, 皇帝被囚、康梁逃亡、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中国失去了一个在更早的历史时点上改革与自强的契机。
反观日本,在外来力量的巨浪面前,倒下的却是代表保守与封闭的德川幕府。
1867年幕府被废,1868年肇启的“明治维新”,为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科学与管理系统、进而走向强国强军乃至对外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
此后的近现代发展进程人人皆知,几代国人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浴血奋斗;而曾经衣冠中国的日本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不归之路。
在正义的天空下,不管拥有怎么样的理由与借口,侵略就是侵略,伟大的中华民族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由此开启了走向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
然而我们的心中明白,为了胜利,我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忍受了多少的屈辱。八十年前南京城的火光之夜,比一百五十七年前圆明园的那个悲惨夜晚更令人难以忘却。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关于历史的记忆与悲伤再次袭上我们的心头。
在悲伤与悲愤之余,缅怀过去、牢记历史,并不为辩指何为“背叛”,而是要让屈辱冲击内心、反省自己,进而激发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推动我们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之路。
我们无法忘却和背叛历史,如果非要言及“背叛”,那就让我们背叛软弱、背叛内讧、背叛动乱、背叛无知吧。
眼前突然浮现出以色列士兵“让马萨达永不再陷落”的誓言。如今的中国人,如今的中国军人,同样有这份刚勇和自信。
愿中华民族在迈向世界的伟大复兴征途中,决不再是弱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