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创,文责自负】
在9月的“迎新班”最大的收获是两节课。
第一节是月华笼露华老师的《微小说和微故事的区别》,在我几十年教学中也未注意搞清的问题,终于弄明白了。
第二节课是简书小说伯乐啄木鸟的卓讲的“写小说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把我们对小说创作的认识更进了一层,方法技巧也有所提高。
卓老师非常谦虚,他是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的现当代文学硕士,做过出版社编辑,动画公司编剧。现在30多岁,在简书是小说伯乐,也是飞鸟集写作社群的灵魂领军人物。现在边写作边授课,颇有建树和见地。
他首先说的是写小说不能像写故事。现在我们也已经知道二者区别了,卓老师又再次强调二者区别之大。
卓老师以吃饭作比喻,说小说和故事同为吃饭,故事如同简单吃了一顿饭,小说则是吃大餐。而故事是吃完饭即止,小说则是以大餐为起点去寻找之后发生的事,去寻找一个内涵,这就是小说的意蕴。
严肃的文学作品情节其实有时很简单,但看起来却话很多,主要是领悟多,让人们内心激荡。
小说的情节和许多网文不同。网文大多情节凸起,意蕴内涵多是普世价值观,像电影一样,只是普通的价值观。而小说会发掘更多故事背后幽深的人性。所以要写小说最好从现在就开始去挖掘,去注意自己要表达什么,传达什么意蕴,慢慢的意蕴就会不断丰富。
徐泽臣就总结过:小说=故事+意蕴。
那么故事就主要是事件本身了。
关于情节的简单和复杂,则指的是小说的体量大小。相当于一人吃的少,只吃一小碗饭,这如同情节简单;而大胃王可能需要一大盆饭,这如同情节复杂。
还有对小、中、长小说要求的不同,中国足协主席铁凝的话很形象。她说,当我看到短篇小说时,首先想到的是一个词;景象。当我看到中篇小说时,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故事。当我看到长篇小说时,首先想到的一个词是:命运。
也就是说,短篇小说的体量是一个景象,或是一种象征,一种意蕴。一个中篇小说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像一段河流。而长篇小说就是人物的成长和命运的不断变化,故跨度大,有时跨几十年,从少年到青年到老年甚至死亡,就是指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时代的命运。所以,体量大,是一条河流,不断吸收细枝末节的小细流进来,最后奔流到海。而短篇小说则是河流的一个截面,体量极小。
有人写短篇小说时间跨度长,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甚至把一人的一生写完,这也不错,也算短篇。
但短篇小说的魅力更在精巧,像刺入人内心的匕首一样锐利,而不是像宝剑一样有许多修饰装点。也就是说,短篇小说在情节上简简单单围绕一个故事来写。所以当情节简单时,不要害怕它撑不起一个小说,只是需要增加一些细节罢了。但细节不是像做广播体操一样简单的动作分解,而是真正的细节体现。
如一个人走入某村庄,不是单纯写他走的过程,也可以写阳光照射到村庄里的温暖的感觉,写他行走带起的灰尘,行走时的神态、姿势等等,这样在简单情节中加入细节,增加点技巧性,可以把人物形象凸显出来。
我们往往会因情节多忘记人物形象的刻画,譬如内心戏,动作语言上的一种描述等。而情节少了就可以利用这些空间来塑造人物。
如果情节设计复杂,怎么办呢?
如果是短篇小说的话,最好还是先选择主要事件,让主线人物做驾驭。因短篇是要求精炼的,它的“少”就是“多”,即在“少”的情节上增加“多”的细节描写。如果你情节片段太多,就写成中篇。
总之短篇小说如干条条,是修剪多余枝叶之后的一棵树,所以短篇小说人物最多两三个三四个,其他人物都是“工具人”,是符号,有时是只有主角和对手戏。
所以,写短篇小说,是以小见大以少见多地体现其魅力。
严肃文学并不是对故事情节要求不强,只是更多的是意蕴的表达,所以还要在意蕴上去深挖。
关于新手创作,卓老师建议,还是先从短篇入手,先磨练故事情节和故事的意蕴的表达。一两年内先给自己定个十篇计划,然后再跨入中篇创作,再到长篇。
在课后的谈论中,老师又主要谈论了小说的素材的有关问题。一般写自己熟悉的,像贾平凹写商州,就是家乡人家乡事。也不要怕模仿,模仿不是仿写。
叙事角度一般不要多视角,场景要集中。
修改文章,最好冷置之后修,这样会使自已以旁观者冷静地看待自己的写作目的。若有相当水平的朋友阅读、谈感受说问题更好,旁观者清嘛。自已更要多读自己的作品,看主题,找因果关系,琢磨语言逻辑,体验叙述视角是否得当。
我觉得更可贵的是,老师以编辑审稿者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们投稿中要注意的事项:1)千万不要有错别字,标点符号要正确;不然,很影响阅读情绪。这个我在大量批改学生作文中也深有体会,再好的文章,有三五个错别字出现就不想读了。早年我很喜欢《穆斯林的葬礼》一书,弄丢了,又买了本盗版的,因错别字多,回来后就一直没再翻过。所以,投稿者要重视这个问题,不可因“小”小几个错别字,误了你的美文。
2)文章有意蕴。文以“质”取胜,而这“质量”就是文章的立意。想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若不是他心忧天下的胸怀,这篇文章不就仅只是一篇写景的优美词语的堆砌罢了,还有几人愿赏?
3)不千篇一律。我从三年级写作文时老师就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电视剧看多了,类似剧情多了,恐怕你也不想看。
4)对待接稿老师的修改意见。可以去接受,也可以去讨论,但千万不要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而竭力反驳,那样易令人反感。你还应想到,一般让你修改就是已经接受稿子了,只是让你“修”得更合适罢了。虚心学习,也应该是创作者应有的态度吧。
总之,这节课,从写作到发表,老师真可谓是用心至微至切,讲得深入、详细,有许多我们真的不知道而应懂得的东西。愿我们写作者也能真正在日常写作中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