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占领常山后,回邯郸复命。赵王见他如此厉害,于是就让他乘胜追击,派遣他往攻太原。到了井陉关,由于此地是重要关塞,十分险要,秦朝在此地布置了重兵把守,唯恐有失,李良带兵到了井陉关下,一时间也无法攻破。而当李良准备好了,来到关下打算进攻,偏偏这时候竟然有秦朝使者到来,呈上书信一封。这修书之人十分狡猾,并不用什么东西把书信密封,偏要让别人知道书信上面写的是什么。
李良却并没有想到那么多,顺手取出一看,上面竟然写的是秦二世皇帝的谕旨,内容大致是说李良本为秦吏,应该知道朕待你不薄。现在背弃秦国反而去侍奉一小小赵王,实在是有悖君臣之谊。如果李良能够幡然悔悟,复归秦国,朕可以赦免你背叛秦国的重罪,并厚加赏赐,朕绝不食言。
李良看后,不禁动摇了起来,心里面开始不停地挣扎。因为他还真的做过秦朝的官吏,只不过是因为这官实在是太小了,难以高升,俸禄也少得可怜,所以才去归附赵国。看到二世皇帝的书信后,上面竟然写着自己梦寐以求的高官厚禄,有钱有地位,平生愿望都可满足。可问题是,现在自己却又已经是赵王的手下了,那么现在究竟是应该投奔秦国呢,还是继续当赵国的官吏呢?这让他十分困惑。
而这封书信,当然不是那个二世皇帝写的。胡亥本来就不怎么管这些事情,朝廷之事,不论大小,均由赵高操控。而赵高对这些事都是得过且过,对于不会动摇自己地位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在意,也不会刻意提拔,更何况只是一个小小的秦吏李良呢。要是让这个将军上来了,多少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名声,所以这也不可能是赵高的意思。
那么,这封书信究竟是谁写的呢?
实际上,这封书信是由守关秦将,假托二世皇帝的谕旨,诱惑李良,让他动摇,并且刻意不密封书信,故意让周围的人都看到这封书信上的内容,然后利用周围的这些随从将书信内容一步步地传达到赵王耳中,也让赵王怀疑起这个曾事秦国的将军。这就是一条反间计,出此计谋之人确实是阴险狡诈。但无论如何,这封书信也成功地让李良动摇了对赵国的忠心,最终他没有立即攻下井陉关,而是在遣回秦使后,带兵去邯郸,以请求增兵为由,向赵王复命,顺带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此事。
这条反间计,考验的正是对方君臣之间的诚心,要看臣子对君王的忠心以及君王对臣子的信任。在这里,正是由于李良的心中想的并非如何忠君而是如何获取更多的爵禄,所以内心才会动摇,也不敢把这封书信直接呈上给赵王看。这就会让君臣生隙,最终也导致了后面李良弑君、武臣一家惨死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