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门源油菜基地
随着旅途的东进,我们渐渐地远离了人烟,来到了广阔的高原,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农田向两旁伸展,成熟的油菜怀着沉甸甸的花籽在高原风中摇弋,远处的群山已经成了晚霞中的剪影,原来我们已经到达著名的门源油菜花基地。
门源是海北藏族自治州辖下的回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系东端,东部和北部与甘肃接壤,海拔从二千多到五千多米。门源北倚群峰耸立的祁连山,南临巍峨起伏的达坂山,中部是气候湿润、水量充足的门源盆地,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羌人、鲜卑人、凉州人都把这里作为肥沃牧场和聚集地。
门源的种植业起源于明朝洪武年,六百多年来一直成为西部的主要农业产区。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门源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动力。现在,粮食种植和畜牧养殖是这里的主业,并由此带动了相关的上下游生产加工业。6万亩油菜花已将门源造就成国家级的商品油料基地,富饶肥沃的农牧场则将门源推上了青海省和海北州的藏区青稞制种基地、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牛羊育肥贩运基地和蜂产品生产重点县。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门源最美的油菜花开季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踏青采风。蜿蜒百里的黄色花海在蓝天的映衬下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美丽如同仙境,壮观一如星河。如若我们早二个月来,就能欣赏到这天堂般的美景。然而很可惜,我们没能赶上花季,错过了美好时节,遗憾了!
好在花儿们虽然已经升仙,果实却已成熟,大片大片的油菜杆在风中摇弋,上面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深绿色的豆荚,细长似柳叶,锋利如刀锋,刀剑的锋芒气息让大地母亲充满了霸气。看着这沉甸甸的丰收景色,大都市里长大的我们都欣喜若狂,能亲眼欣赏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实属难得。多么喜悦的时刻!要是在古时的游牧年代,估计现在已经到了部落成员聚在一起围着火堆谢神祭祀欢庆丰收的时刻了。
就在我们一路赞叹大自然慷慨胸怀时,一直沉默寡言认真开车的司机却告诉我们,眼前这万亩良田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由服刑犯人手工开垦的。啊哈!原来这个区域就是以前著名的青海劳改农场辖区。
发配青海服刑在上海老百姓眼里是对罪犯的最高处罚之一,一般的服刑在市区提篮桥或郊区青浦,或以前的江苏大丰农场,只有重刑、死缓等不可救药的才会被送去青海并在戈壁滩上终了一生。若能活着从青海回来,那意味着他从“山上下来了”,不仅思想完成改造,还脱胎换骨地重生。但对老百姓而言,要是得知某个人是青海改造回来的,大家还是会惧而远之的,无论他被送去的原因是什么。
看着这广袤的大地,无法想象一鎬一锹手工开垦的艰难。猜想五六十年代的劳改农场一定没有什么现代的机械化设备,依靠双手,人类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看来劳动不仅可以改造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可以从本质上改造地球的外貌,是高原雪水和人类的力量让这块沃土成为粮仓。
(十九)祁连大草原
从门源出来,我们开始进入了祁连大草原。大草原位于祁连山和焉支山之间的盆地上,北倚河西走廊,肥沃的草场从甘肃一直延伸到宁夏。夏天的大草原美不胜收,一泻千里的绿色海洋在雪山的陪伴下向远方荡漾......
远处是连绵的祁连雪峰,皑皑白雪映衬着碧蓝的天空,纯洁得一尘不染;近处是开满鲜花的绿色大草原,星星点点的花海中点缀着白色的牛羊畜群,充满了诗情画意。草原变身一幅浓重的油画!
很多年前曾经做过一个浪漫的美梦,似乎为了躲避情缘我只身来到了草原,但最终那个锲而不舍的追寻者在草原上找到了我。梦中的我非常年轻,穿着缤纷的藏袍,梳着缀满五彩头饰的藏族小辫,牵着一匹洁白的骏马,在雪山脚下的绿色山坡上等待着失散多年的爱人。当那个梦中的“梦中情人”披着霞光骑着骏马从远方飞驰而来时,梦中的我就是站在此番草原上,在眼前的蓝天白云和雪山草地环绕中(可惜的是我记不得那个“梦中情人”的模样,只记得他穿着露肩的藏袍,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此情此景让我质疑自己的前世今生和穿越能力,或许我真的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前世,或许我真的在前世来过这里,真的有过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
祁连大草原是中国最美草原之一,蓝天、白云、绿草、雪山,入眼皆美景,车行在画中。然而它的历史却不如风景那么平静。因为水草丰美,历代历朝的匈奴人、回鹘人、蒙古人都把它作为自己丰饶的牧场,这片肥沃的土地于是成为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激烈争夺的目标。原始的战争让这里曾经充满了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
忽略草原上游牧部落间的打打杀杀和乌孙国与月氏国等小国之间的抢夺战争,二千多年前的匈奴在这片草原上引发了持续数百年并载入史册的大战。作为原始粗狂的草原游牧民族,匈奴却有着非同一般的超级大国野心。公元前后的几百年间,它从一个小小的吞并游牧部落的草原野寇迅猛扩大为统一了半个中国疆土的强大帝国,西晋王朝就消失在它的铁蹄下。当它将疆域版图扩展到西伯利亚、黑海和欧洲时,仅仅一个“匈奴”名称就会让欧洲人闻风丧胆,东罗马帝国也曾是它的败将。
这片美丽土地上的第一轮大战是匈奴对西域各国的征战。在匈奴最强大的首领——冒顿单于灭绝了占领着肥美草原的月氏国后,“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河西走廊的楼兰、乌孙、呼揭等小国也相继臣服,从此祁连山确定了名称"天之山",大草原也归匈奴所有,而匈奴帝国则确定了称霸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地位,也拉开了匈奴和汉朝之间近200年的战争大幕。
第二轮大战是持续数百年的匈汉之战。冒顿占领西部后,对中原王朝和丝绸之路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匈奴成为汉朝各位君主江山座椅上的刺,于是“战争与和谈”成为了汉匈间的主旋律。西汉时期,汉朝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汉武帝便派出战将出征西域, 从公元前123年开始,著名的年轻战将霍去病和卫青多次西征出兵,重创匈奴,不仅收复祁连草原,踏破贺兰山,灭匈奴五王国,还搬走了匈奴的图腾“祭天金人”,收回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丝绸之路,让中西文明开始交融,而匈奴则开始了“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绝唱,人类历史上最凶悍的民族开始走向衰落直至数百年后的神秘消亡。
历史的长河如同草原上的河流千年不变地流淌着,今天的草原风调雨顺祥和安宁,昭君出塞的哀怨早已烟消云散,刀光剑影的战争硝烟也早已在岁月流逝中消失尽殆。牧民们平静地生活着,享受着雪山和草原的馈赠。公路两旁的草原都设置了围栏或铁丝网,那是承包草场的牧民杰作,牛羊们悠然自得地散落在草地上,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
(二十)百花谷
在一个牧民自己圈建的景点“百花谷公园”门口,我们停车休息并决定购票进入公园。之所以称之为公园,是因为虽然我们置身在地理位置上的祁连大草原上,但除了公路,所有的草原都有归属并被保护性地圈了起来,过路人车不能随意进入。而有些牧民为了增加旅游收入,在夏天的旅游旺季会在自己的牧场上开辟出一片草原供人们进入游览玩耍,同时搭个凉棚修个简陋的厕所为过往人们提供便利休息场所。
“百花谷”草原公园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但事实上这里并没有山谷,而是大片大片的草坡蜿蜒起伏至远方的山麓,想象一下初夏时节草原上开满星星点点的小花的美丽景象:远处雪山巍峨屹立,蓝天白云下翠绿的草原如同一袭五彩地毯洒向远方,一望无际的大地色彩斑斓,那会有多么地浪漫和美丽。可惜我们来得有点晚,花儿已经消陨,但能真正用脚踏上祁连草原,我们已经心满意足了。
因为过了旅游高峰,游玩的人车非常少。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顺着草坡下到草原深处。青草很茂密很粗壮,都有一二十公分高,和我们在城市公园看见的草有着本质的区别,宽宽的叶子泛着绿油油的光泽在风中摇摆,毛茸茸地摩擦着我们的脚踝和小腿,痒痒的好似婴儿的手指。茂密的草丛给大地覆上了面纱。草丛里昆虫出没,草丛下的地表坑坑洼洼的,凹陷的土坑、水洼地让我们跌跌撞撞,一不小心还可能踩上动物的排泄物。
小心翼翼地越过一道小山坡,豁然开朗的眼前竟是一汪碧绿的湖水,一个被当地人称作为“海子”的高原小湖泊赫然入目。 湖水清澈平静如同一尘不染的镜面,蓝天白云的倒影是湖中唯一的景象,如梦如幻;湖边零零星星地散落着一些牦牛和绵羊,它们或立或卧,或低头饮水食草,或昂头无聊发呆,嘴里还不辞辛劳地回味着青草的甘甜,好一个慵懒的天堂生活!
一头褐色的牦牛母亲带着孩子在湖边漫步,卷曲的毛发长长地垂在草地上,如贵妇般华贵。牦牛宝宝听见我们走近的声音,便慢慢地从母亲身下钻了出来,一双纯洁的大眼睛好奇地望着我们。我想走近点和宝宝合拍合影,没想到只要走到距离牛宝宝二三米的距离,牦牛母亲便警觉地抬起头盯着我们,并开始充满威胁地慢慢向我们走来,但只要我们停下脚步退后,它就止步不前。于是在来回试了二三个进退回合后,我便知趣地知难而退,不再冒险打扰它们的安逸,给母子俩留出独处的空间,也为自己的放弃提供了借口。
草原非常安静,除了偶尔能听到的牛羊啼叫声,唯一入耳的声响只有风的呼啸声。闭上眼,静静地聆听着风的私语,那是来自两千年前的问候;张开臂,热烈地感受着风的抚慰,那是生命活力的注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生生不息的祁连大草原,耐受着千万年的寂寞,注视着草原上的生灵们,代代相传地繁衍着生命,传承着各自的基因。牛依然是牛,羊依然是羊,只有人类,从嗜血茹毛的游牧民族进化成了会赚钱会花钱的“文明生物”。
回到入口附近的凉棚,我们决定品尝一下牧民们自己做的诱人酸奶。纯天然的牦牛奶没有任何添加物,在自然的温度下天然发酵,虽然都放在一个个粗糙简陋的搪瓷小碗内,但洁白如雪,醇厚如羹,细腻似脂。若加上一勺白糖,酸甜可口,满嘴奶香。 休息过后我们告别了草原,继续踏上回程西宁的旅程。
司机告诉我们,这个草原公园不算大,在草原的另一边还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山丹军马场,可以扬鞭策马体验别样风采。
山丹军马场可是个有着2000年悠久历史的地方,曾是传说中“天马”的产地,由汉武帝亲自设立,千年来蓄养了数以万计的良马,为各朝代的骑兵提供了强大的坐骑。近代以来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和骑兵的消亡,军马场也早已转行衰落,目前留存的仅是一小部分旅游观光用马,战马嘶鸣旌旗飘扬的景象再也不会重现。我们不想体会军马场日落黄昏的衰落悲哀,因此在策划时就没有纳入行程,这为以后的再次游览创造了理由。
(二十一)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
距离西宁已近在咫尺,但我们旅行计划中还有一个目的地没有达到。在一个已经忘记名称的小镇歇息一晚后,我们一大早就启程出发,向着这个我第二次造访但还是记不住名称的景点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出发。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距西宁130公里,北倚黄河,毗邻著名的李家峡水电站。平均海拔2500米的地理优势,让它拥有了奇特的丹霞地貌和多采的动植物景观,而众多历史悠久的宗教寺庙则形成了“显、密、僧、尼”共处,成为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坎布拉森林公园占地150平方公里,毫无疑问,一天的游览时间是无论如何不够的,只能挑重点来个匆匆一瞥的蜻蜓点水,直奔李家峡水电站了。
峡谷,顾名思义是山峦之间的凹陷谷地。伟大的设计师,利用山脉间自然形成的峡谷地势,将黄河上游的来水蓄成了一池天水,并在放水过程中利用水的力量形成水电。李家峡水电站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年均发电量 59 亿千瓦/小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水电站。作为国内著名的水电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运作,现在已经进入了稳定的生产投入期。而因为水库,原本默默无闻的周边峡谷,也经过整合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祁连山脉最不缺的就是山,我们的车在盘山公路上一路颠簸一路盘旋,晕头转向二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稳稳地站在地上,才发现这里是山顶上的一大片平缓地带,四周被连绵的山峦环绕,而那些山峦最特殊的是上面都架着高高的电杆,长长的黑色电线将一座座山连接在一起。毫无疑问,这就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痕迹。凭栏俯瞰,山的怀抱中拥着一个散发着美丽魔性的翡翠湖——李家峡水库。 以这个伟大的工程为背景,我们留下了合影,见证了“人定胜天”的理论。
顺着步道标记我们沿着木栈道开始下坡,在半山腰的步行平台上我们遇到一个藏人,肩上站着一头黄褐色的雕(或许是鹰)。藏人很年轻,藏袍上挂着金属饰物,手臂上裹着一个皮套,裸露的皮肤油亮光滑,褐色的脸颊棱角分明,漂亮的大眼睛带着男性的狂妄,全身散发着野性的气息。而那头飞禽,黄褐色的毛发亮晶晶带着黑色点状花纹,五官紧紧地聚在一起,黑色的嘴巴尖尖地带着弯钩,灰白色的爪子尖利弯曲,最可怕的是眼睛,红褐色的眼珠凶狠犀利,让人心生寒意。这可是我第一次观察一米之内的猛禽,如此的目光真无愧于它们的声誉。雕/鹰和藏人是在招揽游客摄影,一对充满了野性的尤物!我小心翼翼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不敢和他们的野性目光对视。
沿着台阶一路下到山的底部,发现自己走进了山的夹缝中。山谷长约四、五公里,宽的地方数十米,窄的地方仅两个车道模样。山谷的两边都是寸草不生的悬崖峭壁,地上是高低不平的碎石砂砾路,非常难行。
曾经到过甘肃黄河边的一个峡谷,那里曾是很多电影武打片的自然拍摄场,也是这种峭壁和砂砾路,当时我们坐在农民家花花绿绿的驴车上穿过峡谷,半小时的驴车很有新鲜感,着实体会了一次小媳妇回娘家的滋味,但下车后发现全身的骨头都被重新排列组合了一下。
而今天的山谷地势更加高地不平,本该四、五十分钟的步行路途我们竟然花了二小时,实属不易。而且因为刚才从山上下来已经消耗了部分体力,感觉更累很辛苦,走到最后,只有互相鼓励了。事实上,在这个以山石和砂砾为主的原始峡谷里,除了让你感到大自然的冷酷和自己的渺小外,几乎没啥我值得留恋的。
因为不是旅游旺季,峡谷里的游客非常少,基本都是零零星星的散客,也看不见当地人和工作人员,这让我反而越走越有些恐慌。峡谷已经让我们身处险境,要是突然下雨山上发起洪水,那我们必定毫无生机。
终于看到了峡谷的尽头。这是一大片宽阔的卵石滩涂,滩涂外就是广阔的水库,一个简易码头就在前方。看见二个当地的工作人员,我舒了一口气,至少回到有序的现代社会了。我们将在此乘坐游船游览水库,完成这段旅途的最后一笔。
然而,我还是高估了这里的管理水平,因为淡季人少,为节约成本,游船需要在候船游客累积很多时才能过来。于是作为上午第一批的游客,我们只有在无遮无盖的高原阳光下耐心等候,简易的栈桥很潮湿,连坐地上的可能性也没有,差不多二个小时后才望眼欲穿地盼来了一艘游船,乘客只不过从最初的二十来个增加到三十来个而已。
水库很大,碧绿的水面宁静清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波光;蓝天白云的倒影,跟着船在水中若隐若现。高原的风有些大,狂野地吹拂着脸颊有点疼痛。远处的山崖座座相连,上面杳无人烟,光溜溜的石壁上满是地壳运动留下的冲刷纹痕。船在湖面上静悄悄地滑行着,二小时等待的不爽和疲惫已经在高原湖泊的宽广胸怀里烟消云散了。真是伟大的工程,更有伟大的水库设计者和建设者!
船靠岸,还有一个严峻的考验在等待我们——一溜高达几百米的台阶。记得十多年前我第一次造访时,和朋友们是手脚并用、名副其实地“爬”上这个令人恐惧的陡峭台阶的。好在现在的景区建设已经更新,在那个陡峭台阶边修建了一条迂回盘旋而上的木栈道,虽然不那么陡峭危险但路途长了很多,台阶也多了很多,喘息的时间也长了很多。气喘吁吁地上到出口,坐在自己的车里,感觉是如此的幸福! 至此,我们完成了这次西部行程的全部计划。
(二十二)尾声
随着车轮开始向西宁滚动,回家的渴望也已经启动并越来越强烈。抵达西宁已近黄昏,我们稍作休息便上街就餐,在一家当地餐馆解决晚餐后便去了一个大型超市,打算采购一些土特产为西部人民做贡献。
超市很大,与上海的大超市规模不相上下。逛了一圈,最吸引我们的是肉制熟食,超级大块的牛肉和牛筋,或卤制或酱烧或烧烤,让我这个不善荤食的人也垂涎欲滴。面食品种繁多,给南方人带来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新奇感。这个超市真是一个体验真正西北风情的好地方。
记得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说过,了解地方特色最好的途径是去市场和餐厅。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小习惯,如果在某个异地待上几天,就喜欢逛农贸市场和菜市场,若找不到就退而求其次地找生鲜超市。从吃的食物中可以了解当地的习俗,感受当地的生活水准。很可惜,这次旅行一直没有时间和机会逛农贸市场。但当我在超市《回家》的萨克斯曲中,提着大包小包的肉食和面食满载离开时,这个遗憾稍微有些许减少。现在,这次漫长的西部游算是划上了句号,尽管不太完美有些还留了点遗憾。
终于,我们登上了直达上海浦东的飞机。 十多天的旅行内容很充实,历史、人文和自然的景观让我们目不暇接。西部的历史,就是一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如同雪山下的长河,无论外部的世界如何变幻,它就在那里静静地流淌着,绵延万年,流芳百世。无论世界多么纷飞,历史总在发展延续。因为,我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水份子。
(二十三)后记
这是一篇迟到很久的游记,初稿是几年前在繁忙工作的间隙断断续续码出来的,曾经因为重置电脑丢失,好在邮箱里还存有一稿,挽回了大部分。本次修改时,看着照片回忆,跟着回忆修改,但因为琐事也拖拖拉拉了很久。于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尽快完成的压力,第一次在未全部完成修改的情况下做了文章发布。的确,有点压力和效果。
感谢朋友们对我的包容,耐心看完我的拖沓文字。写作的目的是分享自己在那时那刻的思绪,但愿我的文字没有让人感到厌倦!
文章没有附加照片,原因在于个人坚守纯文字版本,希望在当今的光速世界中能遇到依然喜欢文字的同伴,虽然只是小众。相信人以群分的原则是永恒的,更坚信人类的文字不会因为地球的膨胀而消失。我会依然码字,为人类文字的延续尽力!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