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资治通鉴》:从监牢里走出来的平民天子——刘洵

《资治通鉴》:从监牢里走出来的平民天子——刘洵

作者: 我就是上官良i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11:33 被阅读0次

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皇后卫子夫,太子刘剧父子,以及关系紧密的卫氏外戚集团覆灭。武帝后来才发觉自己的大错,痛心不已,诛杀清算了参与祸乱的多位重要人物。然而此时,武帝却不得不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皇位由谁继承。培养多年的太子被自己逼死了,剩下的几个儿子里,要么早夭,要么不成器,只有4岁的刘弗陵勉强能被汉武帝看在眼里。无奈之下,汉武帝只好决定把皇位传给刘弗陵,看着这个只有四岁的皇位继承人,汉武帝心里非常不安,于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把心血全部放在了刘弗陵身上,前88年,为防止汉朝出现第二个人吕后,武帝突然赐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但当时汉武帝还有一个曾孙——刘病己,刘病己的爷爷是太子刘剧,太子党覆灭后,只有他因尚在襁褓而逃过一劫,被收入官狱。随后汉武帝命令廷尉监邴吉调查此案,邴吉心知太子之冤又怜惜太子唯一血脉,就偷偷照料并抚养皇曾孙。当年邴吉为了保住太子一脉,日夜看护,拿自己的俸禄求医问药,终于他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丙吉给他取了名字“病已”,还找了两个狱中的女犯喂养这个婴儿,刘病已在丙吉和两位乳娘的细心看护下慢慢长大。前87年,武帝病重,闻长安监狱有天子气,下令要将监狱中所有犯人全部杀掉,邴吉冒着抗旨的巨大风险挡住了来使。此时武帝才得知,自己居然有个皇曾孙!于是下令大赦,释放了郡内所有囚犯,皇曾孙自然也就出狱了。

在临终前2天,行将就木的汉武帝草草地立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并命霍光,上官桀,桑弘羊等四人为辅政大臣。但他的遗诏里还有另一道,就是将皇曾孙收入掖庭,入皇室名册,正式恢复了其皇室成员的身份,这个命令饱含了汉武帝对太子刘剧的悔恨。来到掖庭的刘病已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掖庭令张贺,张贺曾经是刘据的门吏,他十分心疼这个一出生就遭难的孩子,不仅细心照顾,还拿自己的俸禄供给刘病已读书。刘病已渐渐成长为一个英姿勃勃的少年,十六岁那年,张贺亲自做媒并用自己的家财准备聘礼,为他迎娶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平民女许平君为妻。

汉武帝去世后,辅政大臣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夺权斗争,霍光把外孙女嫁给汉昭帝刘弗陵,并立为皇后,随后掌握兵权的霍光先下手为强,一举消灭了上官桀和桑弘羊势力,顺利把持朝政。皇帝彻底沦为了傀儡,为了防止汉昭帝临幸其他女人,霍光命令所有宫女穿上内裤,但当时的汉昭帝才七八岁而已。待汉昭帝长到21岁可以执掌朝政的时候,汉昭帝却突然暴毙,霍光没有立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为皇帝,却选择了汉武帝的孙子刘贺,前去迎接昌邑王刘贺的正是邴吉。

另一边,刘病己已经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过上了其乐融融的平民生活,虽然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岳父和妻子还是愿意把辛苦劳作的钱拿来供他学习和游历,此时的刘病已身上的皇室身份已经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荡然无存,这个无枝可依的孤儿和老百姓结为了亲人朋友。此时的刘病己倒像是他的祖爷爷刘邦,虽然也读儒家经典,但脑子缺一点也不死板,他喜欢在长安周边的民间游历,常常带着妻子许平君一起到杜县的鸿固原上远眺四方,也喜好与市井之徒一块儿斗鸡走狗,他身高八尺,相貌堂堂,经常行走四方,行侠仗义。据说凡是他去过的店,生意都会异常红火。

宫廷里,刘贺即位后,短短几个月,就因为骄奢淫逸,被霍光罗列一千多条罪状赶下了台。邴吉抓住机会向霍光进言推荐了刘病已,张贺生前曾多次向弟弟张安世夸赞刘病已,而张安世此时是霍光的副手,因此也赞同邴吉的建议。有时命运就是这么有趣,这个在民间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 年轻人,突然就一朝登明堂,当上了皇帝。 但刘病己很快就发现,这个皇位并不安稳, 大司马兼大将军霍光掌管全国兵权,整个长安城的守卫掌握在他的儿子和侄子手中,整个皇宫的禁卫军掌握在他的各个女婿手中。这个肆意废立皇帝的人物,让刘病己如芒在背,尤其是刘病己和霍光一同祭拜孔庙时,霍光的威严竟然比天子还要高上一头。

但他没有办法,平民出身的他实在是身单力薄,他只能忍耐,等待机会,一击必中。当霍光试探性的请求还政于他的时候,他坚定地谢绝了,还主动给霍光增加爵位,表明自己无意与其争权,只愿做个安稳天子。然而,隐忍的刘病已在一件事情上没有让步——立皇后。但臣子看到他对霍氏的态度,都以为会是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会当上皇后。而富于智慧的刘病已给群臣下了一道微妙的诏书:“我有一把十分心爱的旧剑遗落在民间了,你们能帮我找回来么。” 虽然已经贵为天子,刘病已不会忘记曾有一个人,在他微贱的时候给了他一个温暖而完整的家庭。臣子们立刻领会,纷纷上言请求立许平君。从此,“故剑情深”的典故流传千古,后来唐代的王昌龄曾在诗中感叹道:“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然而事态的发展远远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甚至可以说成了刘病已一生的痛苦。霍光的妻子霍显看到女儿竟然输给了一个民间女子,十分不满。或许是太长时间的权倾朝野让她迷失了心智,她暗中收买宫中的医女在许平君生产时下毒。我们无法想象许平君奄奄一息时一旁的刘病已是怎样的,以他的聪慧那一刻他应该就知道了真相,因为事发后数日他就将所有为皇后诊治的医生统统以大逆不道罪下狱。自登基那一天起,他处处隐忍,事事顺从,然而自己的一次盲目冲动却害死了自己的结发妻子。愧疚、悔恨、自责,种种痛苦的心境涌上心头,他放声大哭一场,在群臣的反对面前违背祖制,将发妻迁往杜县下葬,那是他们还是一对民间夫妻时常常游玩的地方。他又不得不再收起眼泪,继续忍辱含垢,笑着面对霍光,同时立霍成君为皇后。十分奇特的是,霍成君一直没有生育。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为这一天刘病已整整等待了近6年。他清楚地知道,霍家唯一的支柱就是霍光,其他如霍云、霍山之辈大都是纨绔子弟,他循序渐进地开始了行动。首先,他给霍光以接近皇帝的礼仪厚葬,并给霍氏大加封爵,麻痹他们的同时开始明升暗降。他将霍云、霍山的军职剥夺,然后给以尚书的职位,尚书原本的职责是替皇帝整理文件,但刘病已却下令臣民们可以不通过尚书,直接向自己秘密上奏。随后,他又将霍光那些手握兵权的女婿们调离出京,同时将宫城和京城的兵权交到自己人手中。

此时的霍家虽然很不满,但是并没有做出太出格的举动。然而京城中开始传播霍家害死许皇后的言论,霍家终于明白了刘病已一系列行动的真正目的,知道已经无路可退了,决定鱼死网破。他们开始秘密联系京外的小舅子和姐夫,准备起事,但事情很快败露。刘病已等待的就是这一天,他迅速地先发制人,霍氏一族统统被抓然后族灭,霍皇后也随之被废。非常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功过分明的君王在后来的麒麟阁十一功臣的名单中,仍然将霍光位列第一,看来刘病己自己也承认霍光为汉家江山做出的贡献。

刘洵终于迎来了他自己的时代,他当即下达了一道前无古人的诏书:“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其更名询。”在古代,所有人都要避皇帝的讳,否者就要治罪,而“病”和“已”均是常用字,他不希望有无辜的百姓因为这种事情而被治罪,于是改名刘询。虽然是一件小事,我们却能看出刘询“知百姓疾苦”不是一句空话。

这个从民间走出的天子十分注重官僚的素质和作为,尤其是与老百姓最为接近的地方官们。而且在这一时期,粮食价格低廉且稳定,农业发展欣欣向荣,百姓殷富。在军事上,刘询继承了汉武帝的遗志,组织了两汉四百年最大规模的对匈奴作战,十六万铁骑兵分五路出塞,大胜而归,汉武帝后期重新崛起的匈奴被彻底分裂,南匈奴单于前往长安称臣纳贡,北匈奴远遁,整个西汉边境得以休养生息。他建立了西域都护府,从此天山南北第一次完整的纳入大汉国土,大汉天威远播万里之外的葱岭。

公元前49年,42岁的刘询病逝,与许平君合葬于杜县的杜陵。在今天杜陵的封土堆上,你会发现一个独特的布局,历代的陪葬陵大都在东西北三面,因为讲究南面为尊,而许平君的封土堆在宣帝的南面,刘询以这样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妻子的愧疚与思念。在杜陵发掘出来的瓦当上,以这样的句子来描述那个时期“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自此,西汉帝国历经百年的奋斗,从文帝的谨慎持重、与民休息,到景帝的平定内乱、韬光养晦,再到武帝的攻守易形、开疆辟土,最终到宣帝的四夷宾服、天下殷富。这四个性格各有特色、能力各有所长的帝王被恰到好处的安排到了他们的位置,历史在西汉展现了它最为仁慈的一面。

司马光:帝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霍光既薨,始亲政事,历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敷奏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以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为丞相,于定国为廷尉,而赵、盖、韩、杨之死皆不厌众心,其为善政之累大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从监牢里走出来的平民天子——刘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yl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