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不是稀罕事儿了。
但是,旅游游什么,恐怕不那么简单。
桂林山水甲天下。

知道这种说法的人,肯定多于去过的人。
但是去过的人,未必都赞同这种说法。
所以,又有了另一种说法:
看景不如听景。
为什么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
我认为,听者,多有恭敬之心,恭顺之意,一听为快。
诉者,不能绝对地排除哗众取宠,但是,拍照录像肯定会选择最美的景色,最佳的角度。
这是一个艺术化的过程。
你看到的是艺术,艺术当然会比实物更美。
只是这种创作的主体,不是出于故意,不是专业的创作者,他们的作品达不到专业水准罢了。
既然其中溶入了人们的某种审美,当然要比纯粹的死物更能引发人们的思想共鸣。
文字和口语的诉说,更是直接的主观感受,本质上就是人们的思想交流;景,不过是个话题,是个引子而已。

旅游,追求的是触景生情,是一种心情消费。
看景不如听景,道出了旅游市场的一个通病:滥加旅游项目。
作为消息者,不介意商家赚钱,深恶痛绝的是一个榨字。
轻则软磨硬揣,让人情何以堪?败坏了旅游的好心情;重则引发消费纠纷,伤及人身安全。
还有一个很无奈的现实:糟蹋旅游资源。
山青水秀,多好的自然风光,偏偏画蛇添足,滥竽充数,破坏自然景观;浓烈的商业味道,又无时无刻不在强奸旅游的美好初衷。
相信旅游过朋友,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感受。
东游西逛地旅游,少不得花银子。可是,眼下还只是部分国人先富了起来。
说起富人的项目,就难免众说纷云,平添诸多复杂。
就以前边两种说法为例,某种场合,如果你足不出户,或者很少远行,你会发现除了沉默寡言,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件尬尴的事儿。
而那些沉默寡言的人里,可能相当一部分都笃信,如果风景不好,怎么都说好呢?!
剩下的人怎么想,就不用说了。
所以,如果不是真正地开始一场旅游,所谓的旅游,可能只是个喙头,与旅游无关。

现实中的旅游,更多的是在旅游一种心情,寻访一种感受。
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也曾经带孩子到那里旅游,前后共计七天。
其中的甘苦,就烦请朋友们自个解读吧!
菩萨蛮 象鼻山
飞天逾千奔西南
欲览桂林山水间
蓑笠洒渔网
鱼鹰舞西阳
常怀象山币
还要到漓江
江流伴凤尾
岸上煮鱼忙

一场旅游,如果没有沉淀下某种感受,留下一点回忆,简直就是浪费,既遭踏了金钱,又遭踏了情感。不如卧游好了。
卧游听起来不免寒酸,奇葩,至少真实,可选:
可上九天览月,可下五洋观鳖。
真实,是这个社会最难得,最稀罕,最珍贵的东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