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作者: 谷月菇凉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18:41 被阅读6次
    谷月菇凉

    三国时代的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说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形容在金庸先生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笔下的十五部武侠小说,部部堪称经典,被誉为“武侠小说的鼻祖”,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金庸原名査良镛,出生于曾经“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的浙江海宁查家,查氏宗祠还有康熙皇帝曾亲笔题封:“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得益于家中藏书颇丰,金庸八岁就看了第一部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看完后感叹“想不到世上还有这样好看的书”,这部武侠小说给了他最初的武侠启蒙,此后便喜欢上了这种类型的小说,大量翻阅,几乎把家中仅有的几百部都看遍了,有的甚至看了好几遍,遇到感兴趣的自己还写下读后感来。

    金庸看的书籍可不仅仅局限于这种类型的书籍,同时他还熟读历史尤其是清史,也精通英语、日语和法语,这些都成为他后来办报、写武侠小说的基础。

    也许是因为自学能力过于强大,金庸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

    考上高中之后,因为不满班主任而写在办黑办报时写文章嘲讽训喻班主任,被学校勒令退学,后来考入中心政治大学外文系,又因投诉学校而被迫转学,最后在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学习国际法,但毕业时正赶上内战,没有拿到毕业证。

    但学历始终是金庸难以放下的执念。

    1999年3月,金庸在浙江大学当人文学院院长时,便有人站出来质疑金庸先生,说他没有学位并讥讽他学问不够,他也低头纳言,“别人指责,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

    于是2004年12月, 金庸提出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职务,并对媒体表示:“我在浙大收了几个博士生,不够好,我现在也不教了,还把院长的官辞了。”

    就在2008年,八十四岁的金庸先生决定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

    金庸原本被剑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但是他想要申请攻读一个真正的博士学位。校方告诉他不用了,因为荣誉博士排名在一般教授和院士之上,地位比校长还要高,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读博士。但是金庸不同意,还是坚持攻读一个博士学位。既然如此,校方就组成了一个委员会,由二十多位教授审核他的论文题目。

    金庸最初打算从匈奴问题入手,因为中国学者认为在汉朝时,卫青、霍去病跟匈奴打仗,匈奴兵败,就远走欧洲。但西方学者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匈奴实在东亚、西亚和中亚独立发展出来的一个民族。二十多位教授当中有一位正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用匈牙利语发言,金庸只好说自己不懂匈牙利语。教授说这些资料已经翻译成法文和英文了:“如果你去匈牙利,我可以推荐你。你可以念三年匈牙利文再来研究这个问题。”金庸说自己因为年龄问题,恐怕有心无力,只好放弃这个题目。

    金庸又想到写一篇有关大理怎样成为一个国家的论文,读过《天龙八部》的人估计都有这种印象,觉得金庸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且他还是大理的荣誉市民,他觉得西方学者对大理方面的研究应该了解不多。但是二十多位教授听完金庸报题后,其中一位叽里咕噜说了很多话。金庸又说听不懂,教授说自己讲的是藏文:“本来南诏立国是靠西藏的力量来扶持的,所以大理等于是西藏的附属国。后来唐朝的势力扩张过去,才归附唐朝。大理跟西藏的关系是很深的。”金庸既然不能用藏文来查阅资料,只好打消研究大理国的念头。

    选来选去,金庸的博士论文选定了写安禄山造反,导师选定的是研究唐史的专家麦大维——貌似这个题目不用再去学一门语言才算完事。他论文的基本论点是中国的皇位从来不讲传统,按照传统讲皇帝的皇位应该传给嫡长子的,实际上是哪个有兵权,哪个会打仗,就传给哪个。说白了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谁兵权在手,就是谁能做皇帝。麦大维赞同他的基本论点,说你这个意见可以写,尽量找点历史根据。外国论文好像跟中国论文没有关系的,不像中国大学这样糊弄了事,他们写论文,一定要有历史根据,不能主观臆断,需要钻故纸堆,阅读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寻找论据。所以金庸的论文写的很辛苦,写了两年时间才完成。

    记者李怀宇访问金庸,问了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奇怪,你已经过了八十岁,为什么还要到剑桥大学去读书?”金庸回答:“因为剑桥大学有学问的人多,教授虽然只研究一种学问,但是一门功课很复杂的问题他都了解。做学问嘛,当然要活到老,学到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到老,学到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uj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