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一位以前一起工作过的老朋友,那时是相见恨晚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不上班之后自己做生意,联系少了许多。好久不见,心里不免想念,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她所在的商场。
到商场门口还想她今天忙不忙在不在店里,因为平时是销售员值班,要不先打个电话问一下。手机铃声响到最后也无人接听,自己还为她开脱,她也许没拿手机或者铃声太小了没听到。
怀着百转千回的小心思,快到了,远远的就看到她拿着手机在跟顾客聊天,顾客买过了东西,销售员去收银台开票了。朋友打过招呼继续跟顾客聊些家长里短,我还误以为他们认识,也不好插入别人的谈话,一个人四处打量。
等到终于送走了顾客,朋友又开始聊微信,一条接一条的发送语音,一条接一条的听回信,仿佛把我屏蔽了。我不自觉的走近了,提醒她我的存在。她聊了一会儿,抬头说,哎,同行发的样板,要不要跟同行进的一样吗。又点开一张照片给我看,这个漂亮吗?我用特别严谨的态度评价一番,终于总结了不算好看。她也没发表意见,打开语音说,我想要这个,帮我也发一个。
刚开始这种完全不顾及我的态度我还能忍受,现在的做法好像我是个反面教材,我说不行的就一定行。思想斗争一番,觉得好朋友没必要为这点小事斤斤计较,也许人家正忙,要有自己的眼光和风格,只是象征性的征求下你的意见。你怎么还认真了。
果然一会儿又给我看了两张照片,这次学乖了,我都说好,非常好。她也说就要这个。然后由投入到了争分夺秒热火朝天的微信聊天中了。
看着她目不转睛盯着手机的样子我突然想起,刚才给她打电话的时候怎么会没看到没听到呢?朋友做到连电话都懒得接听的份上,还有继续做朋友的必要吗?渐渐冰凉的心这时突然到了零度,迅速开始冷冻结冰,仿佛维系许久的友谊之火此刻终于被这冰川覆盖灭了,在于发热的可能。告辞了忙碌的朋友,缓缓离去。惆怅写在心里,更写在无声而又孤单的背影里。商场里播放的喜庆的过年音乐也像讽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唯一的温热也只能靠这热闹的音乐在维持。
我想到我们的曾经,那无话不说毫无秘密的曾经,那朝夕相处风雨同担曾经,那捉襟见肘却积极乐观的曾经,那时我们都年少,那时我们一无所有,那时我们刚走出校门,孩子一样第一次以一个成人的姿态面对懵懂的世界。那时我们用温暖的心彼此取暖。如今我们长大,比那时富有,心却没有那时的温热。
我们生活的交集为什么越来越少,我们在生活的旅途为什么越走越远。我想这就是环境的力量,个人的目标信仰和为人处事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从不在一起工作之后,我一直在我的单位上班,拿着旱涝保收撑不死也饿不死的工资。她开始下海创业,每天满脑子的货物资金和顾客,见到的人和数过的钱像流水一样川流不息。我们面前的世界和接触的人自然也不一样了,对金钱和人的看法自然不同。一个赚工资花钱的人和一个用钱赚钱的人对钱的认识也是截然不同。
做生意的人不免有些拜金和势力,首先要对金钱崇拜和真爱,才能为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另外看人的时候自然先看他是不是我的潜在顾客,能不能从他身上赚到钱。一旦贴上顾客的标签,就恨不能使出浑身解数讨好,好拿到别人钱包里的钱。而我在单位上班久了,看到一个人先看他的性格脾气是不是跟我合得来。合得来就深交,合不来就敬而远之,金钱仿佛不在衡量标准之列。于是我就活得越来越随心,她就活得越来越唯物。当然,我并不是弹劾做生意的习惯钱的人,只是自己不会做生意,又没那么多钱,只好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如此,我们两人的共同朋友越来越少,她交了很多我不认识的新朋友,而她对我的印象也像我的工作一样乏味和无趣。没有了共同朋友,少了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越走越远也就成了必然。就当作是两条曾经相交的直线,亲密过后只能越走越远,因为各自有各自的目标和方向,都在向着自己的目标方向前进。所以无需悲伤,老朋友走了新朋友会来。人生就是不断的体验和分享。
以前总是看别人熬的鸡汤,今天我也熬一晚给自己,希望喝了自己的鸡汤能精神抖擞重新上路,无限风光都在远方等待着,继续赶路吧!也希望我的鸡汤不仅能治愈自己,也能带给需要的朋友一些能量,那也不枉我为了熬这碗汤打字打到指头僵硬了。朋友们共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