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意识到匠人精神之重要,源于罗永浩和他的锤子手机,或者说,是那风行一时的“情怀”广告。
罗永浩之工匠精神而让我切身体会到中国匠人精神的稀缺,甚至于难以为继,却是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
前几日我的钥匙丢了,拿着母亲的钥匙去配一把新的,然而直到现在都没配好,我也不打算再去了,为何?配不到。
一是配钥匙的锁匠铺子数量少,我找来找去好不容易才找到几家,其中有两家却已是空有招牌,早已转行做其他的了。二是仅剩的几家,能配的钥匙种类有限,只有普遍使用的平片匙和旗杆匙等,对于我带去的这种相对稀少的钥匙种类便表示不能配。三是即使最后我找到了可以配这种钥匙的师傅,他配出来的钥匙却用不了。
我最后找到的这位师傅,招牌响当当——『老锁王』,人倒并不老,年过不惑而已。师傅看过钥匙,要价15元,一分不少,似乎对自己的手艺很有信心,我便交了钱静待他配好。不多时,他便将两把钥匙递给我了,我一时分不清哪把是新的。
师傅见状随口说道:“打的开门的是旧的,打不开就是新的!”我吃了一惊,问道:“打不开怎么办?”他不以为意地说:“那我把钱退给你就是了!”我只好回家,结果真的打不开。
我仔细观察两把钥匙,发现齿轮龃龉,许多细节处都不一样,而原配钥匙不仅要老旧一些,连长短都与新钥匙不一样。
回到『老锁王』的店铺,师傅竟不相信匙齿都不一样,他举起两把钥匙比对了半天,还是坚称没问题,老板娘在旁边,听闻便拿过钥匙看了看,嗔怪他到:“齿齿都不一样诶你怎么配的?”那师傅还是说匙齿没问题,就把新钥匙改短了点,说这样就行了。我正出门时,他大声说道:“再打不开就只有退你钱了!师傅我手艺不行!”
那新钥匙不出所料,还是打不开,只好又回到『老锁王』的店铺,他一声不吭地退给我十五块,继续看电视了。
我小时候,住在乡镇上,见识过许多能耐非凡的锁匠,也与扛着板凳走街串巷的磨刀匠、补锅匠等打过交道,他们曾是市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今大多都已流走离散,悄然无声地湮没于时代角落。更为惊心的是,好不容易在城市里找到一席门面、一个店铺的匠人,而有的,其精神已消殆如生意人,给钱便做工,做不好的话,就算“师傅我手艺不好”,“退钱给你就是了”,至于曾经匠人赖以为生的技艺、口碑和信念,都无足轻重了。
年迈的磨刀匠不忘初心的匠人,何以为继?
难以传承的手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