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对京城的向往不可名状。
心目中的北京就是祖国心脏,毛主席居住的地方,神圣而高深莫测。
在小县城偶然遇到个京腔京调的,立马肃然起敬,心中充满仰视之情。
去北京是我的夙愿。
1966年我下乡了,县里把我们12个知青安排在了良种场,和各公社派来学习的农村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这数十名农村青年中,有一位郑州回乡姑娘,她郑州的家在郑州车站西的蜜蜂张,我去郑办事在她家借宿一晚,聊的很愉快。
1967年冬,她和她的一个郑州同学开铁路家属免票去北京玩,票上注明三人,知道我对北京极其向往,便邀约我一同前往。
那年我16岁,第一次进京。
没钱住宿,我们乘夜车走,天明到北京,玩一天,晚上再坐夜车回。
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天安门照相。
现在的场景还依稀记得:摄影师坐在一个梯子形架子上,大家排队开票,同时写上收相片人地址。再排队照相,回去等待邮政局寄出的照片。
我的第一张天安门照片就是这样到我手里的,珍藏了51年。


后来一有机会就想去北京。到1971年,大概又进京两次,每次都是夜车走,当天晚上回。
1971年夏,我在农村实在太憋屈,郁闷之下和另一个知青逃票进京,结果在邢台被抓,从6月26日至7月1日,被收容所收容5日。(《简书》有专门文章)
1971年底支工后,手头不太紧了,再没逃票的行径了。每隔两年就想进北京玩两天。北京的著名景点,包括长城、十三陵、颐和园、故宫、八大处、香山及市里各大公园大都是那时期完成的。

去京城出差,替人采买也是当时一大特点,带的最多的是北京的杂拌糖和稻花香糕点。我6.4元买的一把折叠凳,9·8元买的一个纸壳硬皮手提箱至今还保留着,只为那个时期的纪念。
如今,几十次进京,北京已经概念化了。但是每次到北京,还是想填个没去过地方的空白,哪怕是个学校,小区。

这次再到北京,与第一次相隔半个世纪,一切依稀,似梦似真,物是人已非。“廉颇”老矣,而北京却越发有朝气,我北京情节在慢慢延伸,走走看看,北京变化已经翻天覆地。

网友评论
我也有。
无论怎样去北京,天安门广场一定要去看看,有时间的话,就坐一会儿。
有过一个月里五次进京的情况,天安门广场也是要去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