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这种美德,从小到大没少听,小学老师都没让我写少几篇文章呢……
但正是因为太常提起了,我们对这些美德总是习惯性地无视,变得麻木。宗教或许会对信徒们强调感恩,让他们主动去践行,但作为无宗教信仰的我们,包括感恩在内的很多美德就完全被忽视了。而且在一切追求利益和速度的今天,它似乎没有多大的帮助作用。
但最近发现,我们很多的痛苦和不快,其实都可以用感恩去治疗。
生活中之所以会让我们产生抱怨和愤怒,往往都是因为事情没有如我们所愿去进行。对于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似乎总是很容易去捕捉,继而引起不快(包括我自己)。如我们因赶时间而然走得步伐匆匆时,假如前面刚好有个人低头玩手机,走得稍微慢了一点,不满就很容易在内心滋生;出门前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内心就会生起抱怨情绪;练瑜伽时某个动作突然做不了,内心便会自责。但相反,对于每天都在享受的服务,却熟视无睹。如清洁阿姨每天为我们打造的干净舒适的环境,为我们送午餐和快递的外卖员和快递员,甚至于每天的丰盛食物。
记得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说过一个「适应原则」,他说到「人对现状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的更好活或者更坏为基准的」,即如果发生的状况比所处的环境糟糕,我们就会不满,如果比所处的环境更好,则会快乐。「当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但之后,神经细胞会逐渐“习惯”,对已经适应的刺激反应会趋于缓和。」
以此理论来反观自己的生活:之所以对每天舒适的环境熟视无睹,正是因为它太常见了,以至于我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的感官变得麻木。但要是有哪一天,外卖员迟到了一两分钟送达,清洁阿姨有些地方没有清洁好,公交车迟了几分钟到达,抱怨情绪就会油然而生——因为新的刺激比我们原已适应的好环境差。
那要怎么去对待这种生活中麻木与不满情绪呢?其实也很简单:理性分析 + 感恩。
通过理性分析,很容易看出那些我们产生抱怨的理由是多么的荒谬:外卖稍微迟到、公交车稍微晚到、清洁阿姨有点地方没有做好、天气突然下雨,完全在可能范围之内;练瑜伽时做不了某个体式也纯属正常,身体的状况每一天都不一样…… 也因此可以发现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正是我们的大脑对世界总是有过于完美的期待。其实,一切都是无常的。
感恩,则可以主动地让自己发现身边的美好事情,把疯狂的思维拉回到当下。表面上看,生活似乎单调重复,很难找到感恩之处。但实际上,其实随处可见:或许自己的经济能力还没能让人满意,但还有美满的家庭;感谢自己所处的社会是多么的和平,没有战争和传染病的困扰;感谢自己有如此完整的四肢,能进行瑜伽的练习;更加感谢那些风雨无改为我们送餐的外卖员……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来恰当唤醒自己麻木的感官,例如▼
1、看看电影,尤其是战争电影、历史电影一类。如《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透过那血腥的战场,相信我们很容易感觉到自己所处的当下是多么的幸福。
2、思考死亡。死亡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话题,思考它,会对激发感恩之心有一定帮助。蒙田在他著名的《随笔集》中就探讨过死亡「死亡在哪里等着我们是很不确定的,那就随时恭候它……谁学习了死亡,谁也学习了不被奴役。死亡的学问使我们超越任何束缚与强制。一个人明白失去了生命不是坏事,那么生命对他也就不存在坏事了」。他还引用贺拉斯的一句格言「照亮你的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赞美它带来的恩惠」。是啊,一想到我们终将都会死亡,内心或许会变得坦然,对生活也会少一点执着,会觉得每一天都是上帝对自己的恩赐。
3、每天写写感恩日记,例如规定自己记录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促使自己去发现身边的小确幸。
学会感恩,就是要想方设法拓展自己的思维,让它跳出日常琐事的圈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更多的可能性。这样,我们便会感觉到,如何安逸舒适的环境,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这样,即使在狂风暴雨之时,生活也会充满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