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候,我们在练习绘画的时候都是从临摹开始的,那么临摹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画的更像吗?我觉得不是,如果为了画的更像,我们可以拿着尺子,比着画,力求做到分毫不差,把每条线的长度角度都细化,才是最像,可是我们并没有这么做。
那如果不是为了画的更像,我们临摹的目的何在呢?
今天试着说说我的答案吧。
很多人喜欢随手抓个图就画,可画完了之后呢?我们在画画这个技能上有提升吗?同样的时间,我们应该把一张画重复一百遍,还是去画一百张不同的画?
学画画是一种学习,学习就要讲究技巧,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才是学习的核心问题。
我画画断断续续也很多年了,多数时间都在临摹,偶尔会有一些创作。我们可以先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临摹的目的,那就是:通过临摹我们能收获什么?
收获一:绘画中的表现手法
还是以针管笔插画为例,我们在临摹一副作品的时候,也许很多线、点、面的处理我们都会,但是有些表现的方法,我们可能会是第一次见到。
比如说下面这幅画:
这幅画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对于新手,能够学到的表现手法却很多。
比如这里用来表现星空的手法,我们可以用在很多插画作品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插画。
像这样:
可以把星空运用好。
收获二:更好的理解笔法
这里有一个我自己对画的理解,当我们只看这幅画的时候,这幅画是一个整体。可在我们起笔去临摹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笔一笔的笔法。
比如这幅画:
看上去是非常难的一副画,但是如果我们把他做一些分解处理,你就会觉得,虽然难,但是没有你看起来那么难。
我随手画几个框,就能够看出来,这幅画其实只有半张脸,其他的都是我们能画好的。。
如果你觉得你画不好的就是那半张脸,那么OK,先把半张脸之外的部分画好,你自然就会画脸了。
原因很简单,你把这些看似没有规则的点笔法内容,全部都点完,你就会知道:用点笔法怎么样表达疏密、阴影、空洞、飘渺……
把整幅的画分解看,也是我们分析画面的重要方法,不要因为第一眼看上去觉得:太复杂了,太麻烦了,太多内容了,就觉得自己完全画不出来。
这幅画你就算你最终画的很烂,你也能够画很简单的点笔法了,比如我在之前的教程里写的那些例子:
教你画 | 如何用简单易学的“点笔法”画出漂亮的插画?
这种简单的肯定不在话下了。
收获三:绘画时的思考方式。
我们经常会仰望那些高手的作品,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画技高超,更是因为他们的奇思妙想,很多奇妙的搭配,还有很多简单但是很酷的组合。
还是我非常喜欢的罗元大神的作品:
这幅作品,除了精湛的画技之外,还有非常有冲击力的构图,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是吗?我们也许没有这么高超的绘画技巧,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这种思考方式,不是吗?
把繁杂的画面分成透视强烈的格子,然后在格子里分出两种内容,交叉着呈现,就能够形成这种有力的画面,俗气点讲,逼格立刻高了很多不是吗?
同样的,你还可以学到的思考方式有很多,比如这个:
缠绕,堆叠,景深,前后元素的搭配,你都可以从这张图里学到。
多关注:为什么要这么画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临摹作品,不是要画的像,而是要从中学到东西。从高手大师的作品里汲取营养,充实自己,才是临摹的核心理念。那种费尽心思反复涂改,一定要画的和临摹对象一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
新东方名师许岑,在精品课《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里,把学习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构主义,一种是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这种方法更注重文本的本身。很多写书法的人在临摹古贴的时候,甚至会模仿那些古人写错的部分,力求一模一样。这种学习方法其实不适合创造类的技能,比如画画。
而结构主义,关注的更多是更深层次的东西,这里为什么这样画,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搞清楚了这些东西,你才能够在自己创作的时候更有创造力。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你要学习的是举一反三的东西,一切学习的内容,都是为了让你更好的创造。
就好像自然主义更适合学英语,而结构主义更适合学画画。学英语重要的是准确,而学画画更重要的是创造。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思考应该不仅仅是“这里是怎么画的?”而应该把问题想的深一些,去问“这里为什么要这么画?”
临摹作品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同样画法的东西,作为新手不要临摹太多,多去了解各种各样的画法和技巧,然后融会贯通,从自己的作品里去磨练自己的风格,才是更优的选择。
画画是创造,不是模仿,临摹是为了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