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青春读书
《归国杂感》反思上

《归国杂感》反思上

作者: 萤火虫少女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22:41 被阅读16次

《归国杂感》此文是胡适作于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的作品,当时中国正处于前进三步、倒退两步的年代。若说当时人民懒散,那于今而言,更多的却是浮躁。

来源于严小小(侵删)

胡适留学七年,回国前夕,有朋友笑道中国革命三次、朝代更换,进步可谓一日千里,怕其回国后不认识自己的家乡。他却淡然回道,列位不用为其担忧,中国恐进步太快,怕留学生们回去不认得它,所以走几步、退几步,依旧在那里等着留学生们回去认旧相识。杂感、杂感!却是五味陈杂。刚回国的胡适,其船舶刚刚靠近横滨,便听到张勋复辟的消息。于上海去看戏,便仿佛看到压缩版的中国,戏场中央“大舞台”三个字是新的,房屋是新建的洋房,座位以及看台也是新的西洋模式,但唱戏的人却还是二十年前的那批人,台上布景完备,即使道具齐全,但舞台上的人也不会去使用,依旧唱着以前那一套戏曲、做着以前的那一套动作。当时,这不正是一幅绝妙的中国现势图吗?更甚的是,当时人们总学不会A、B、C、D,却精通扑克牌的“恩德”、“累死”、“接客倭彭”,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就像鸦片入侵一般,国人拒绝了工业文明的交流学习,却沉迷于云雾缭绕之间不可自拔。

走遍当时上海出版界,却找不到一本哲学书,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本《中国哲学史》,里面竟是七拼八凑的一些王阳明、《洪范》和《韩非子》被胡乱删减后的零零散散。莎士比亚的话剧被改为聊斋一般的叙事古文,《墨学微》竟是十多年前的旧作,不曾改动过一字,由此可以推出当时中国小说界的程度。

来源于严小小(侵删)

然反观今日,国民文化水平不断得到了提高,市间书店也在不断增加。特色书店可找到许多小说类书籍,以及佛系修心、修身等类似鸡汤书籍,但大多内容换汤不换药,多看了几本以后,便不愿再打开类似的书籍。新华书店似乎不再像从前,仿佛突然间,都被各类辅导书、考试书、学习书籍所包围,尽管文史类、科技类、哲学类也有许多书籍,但是内容似乎没有太多的更新,大标题类、博人眼球类却是在慢慢增加,去了许多次,发现更新最快的书籍好似在言情小说和一些不大需要动脑便可阅读之的散话。好吧,此类书店尽管很多、但庆幸还有像梅溪书院、诚品书店等一大批特色的大书店总能扎根于不同城市,为一群热爱读书的人提供去处。

《归国杂感》曾说道,当时中国市面的英文书籍大多都是十七、十八世纪的书籍,1918年国内有的英文教习竟不知道萧伯纳、契科夫,于当时国情,一些新鲜血液的书籍于国内确实十分重要,物质的被迫进步需要和思想潮流一同前进。然今天,旧版书籍于阅读而言却越发显得十分珍贵了,改版后的各类经典不断的被修改,时间的紧迫性,人们阅读越来越浅,能知晓大意、能看到结局,那么一本书的经历与发展便会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许多文意已被白话的不能再白话,有时删减之后,却不曾发现一本书的精髓已被渐渐剥离。就以《沉思录》为例,读了杨绛先生译过的版本后,再读其他译本,竟觉过分生涩。

有人说,思想是一件事,文学是一件事。其实文学的传播便是思想的传播,这是一箭双雕的事,二者不可分离。之前文章说过人们文化水平、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文明程度却出现下滑趋势。若书籍有一天沦为装饰品,图书馆往来人群越来越少,别说不敢想象,其现状便有如此之势。犹记得小学时经常去图书馆,总能感到来来往往人群之多、尽管人多,但整个图书馆依旧十分安静。大学之时,学校鼓励学生去看书,竟以一学期借阅书籍的记录来给学生颁奖。常出入经济政治馆和理化科技馆,但四年之间,每次去遇见的同学都不超过三个,反而人文阅览室大量的小说书籍常常能吸引也就二十多人罢。更多的学生拼命挤在自习室,不是在准备考试,就是在准备考试。去过几位朋友家,却是家境富裕、趾高气昂的几位家中都会有一间大大的书房,里面放满了各类书籍,满目的壮观却未曾使人感受到书籍化为家庭成员的一分气质或一丝修养,真是说不出来的讽刺。

来源于严小小(侵删)

富兰克林曾说过“时间乃是造成生命的东西”,时间不值钱了,生命也不值钱了。捡茶叶的女工一天从早捡到晚,不过两百块的工资,而当代大学生,周末或有空总喜欢去做一些兼职,我不赞成去做兼职、但我支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即使这件事情收入很低、甚至只是一件公益或对别人的一次帮助。兼职一天,发传单、打零工,可能辛苦劳累一两天有时确实可以解决一个周的生活费,但是,你的时间和你的价值远不止这一点点你现在可以攥在手中的几张百元钞票。去做一些公益,支教、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或是一次法律文明宣传、汉学宣传都会让你体验另一种生活,遇到更有趣的人和事。去报社或为专栏投稿、做后台、采集照片、这些都能让你紧跟思潮和青年人的脚步。去学校有关部门勤工俭学,做一些学生工作,即锻炼了自己,也帮学校减轻了一些负担,老师认可你的能力和人品,为你推荐一些优质资源,这不叫和老师搞好关系,这是你应该获得的鼓励和支持。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你的时间很宝贵,你的青春是无价的。

相关文章

  • 《归国杂感》反思上

    《归国杂感》此文是胡适作于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的作品,当时中国正处于前进三步、倒退两步的年代。若说当时人民...

  • 《归国杂感》反思下

    1918年,国内一些小地方的学堂经费不足,但每年仍花六十块钱去请中学堂学生兼职教英文唱歌,然后花二十块钱买手风琴。...

  • 归国杂感

    如今的人脑袋更饿,却常常误以为肚子饿,而拼命的往肚子里塞东西。

  • 容忍与自由 胡适

    容忍与自由 差不多先生 归国杂感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读「胡适文集:归国杂感」

    由 Maxiee 节选: 我每每劝人回国时莫存大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七年没见面的中国还是七年前的老相识! ...

  • 胡适散文-胡适 电子书分享

    《胡适散文》收录了胡适写的散文作品,包括:归国杂感、贞操问题、不朽、新生活、名教、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等,既注重审...

  • 《四十自述》读书笔记(2)

    day49 3月17日 阅读内容《四十自述》1——64 收获:1.读《归国杂感》,体会到胡适先生的敢说“老实话”...

  • 胡适: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

    胡适先生的《归国杂感》一文于1918年1月的《新青年》杂志,其中谈到中国的教育,其观点在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 ...

  • 1917年和2017年的教育

    谦和雅量、笑语迎人是胡适的标志。但在历史的重大问题上,他自有铁骨铮铮的硬。读《容忍与自由》中的《归国杂感》,让今天...

  • 杂感:为什么感觉忙而效率不高呢?

    杂感:为什么感觉忙而效率不高呢? 1、对经验反思不到位 经验+反思=成长 经验需增容、更新,过时经验需删除。 反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国杂感》反思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qo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