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边龙应台的《目送》终于陆续看完一遍。读散文总是不同于小说的,尤其像《目送》这种将厚重深沉的亲情、人生感悟,用浅淡、从容的笔触轻轻缓缓写出来的散文,读的很慢。也许是因她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可以收起她品评历史时的寒气和犀利,温婉淡然地写母亲的老、父亲的死,孩子的离、手足的情和朋友的义。正如她自己所言,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我这样的年纪和阅历,无法达到她的淡雅和了悟,只能慢慢读,会意之处就停下来静静回味,可惜身旁没有人可以及时交流,只能让它们缓缓沉淀心底。
越来越喜欢这类朴实、真诚的文字,可以真正润泽心灵,爱默生说,“文字,应该像蒲公英的根一样实在,不矫饰,不虚伪。”写作,对待文字,确实需要谦和、真诚,可以有能力驾驭文字,却不能持凌驾于文字之上的态度,肆意摆弄。做人、交友亦是如此,要其淡如水,而不是执象而求。
有一篇散文中龙应台自己翻译了爱默生的《紫杜鹃》,前一部分描写初见紫杜鹃时的惊艳,后半部分是感悟,关于感悟,她这样翻译:
若问汝何以
绝色虚掷天地
请谓之:眼为视而生
则美为美而在
与玫瑰竞色
何必问缘起
吾来看汝,汝自开落
缘起同一
是啊,何必问缘起呢?驿外断桥边,或是悬崖峭壁前,亦或是山谷寂寞的角落里,花兀自开放,顾影自怜,于你,于世界无关。只不过因缘际会,恰恰好你瞥见了它的刹那芳华,惊艳之余,赞叹它是这样真实的存在,它对你才有了生命的意义。人世间所感知到的美好,不过是彼此心灵的投影。所谓“心外无物”,心,才是客体对主体发生意义的源泉。这也是王守仁心学理论的观点。
哲学问题就此停住,不然中学到大学,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老师们怕是要批评我唯物论都白学了。想说茫茫天地间,人与花是要因着怎样深厚的缘分,才会在开得最美的年华里相逢?从此一眼万年。
冯小刚的电影《不见不散》里有这么一段,看过的人或许不会在意,我却记忆深刻,刘元有段时间卖墓地,一客户邀请他参加葬礼,入葬前神父读的经文里有一段话,简单译为:“……使吾等渐悟相逢之前问候是何等之必要,相逢即是注定,或是不日,或是一生”。我想这是电影要表达的不见,不散。当时在日记里写下:我们何时相逢?不日?还是一生?
白落梅说世间所有的相逢都是久别重逢,我不知道对不对,但有一点深信不疑,人与人,在无边的空间和无涯的时间里相遇,是需要几生几世的擦肩与回眸!相逢如此难得,更别提相知相许。所以,我总是很珍惜生命中遇见的每个人,也总是坚定地鼓励我的好朋友们要坚持他们一路走来、阻碍重重的爱情。从学生时代开始的爱情,纯粹珍贵,是这世间最昂贵的奢侈品。在这个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改变自身现状的社会,你们没有好好努力,就败给距离,败给现实,怎么对得起这场相逢?很多事不是因为看不到希望就不去做,而是努力做了才会出现希望。生活不是民间传说,不会有化蝶成双。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我希望你们的相逢,不是不日,而是一生!实实在在的一生!
如今社会,真实而纯粹的东西,太稀缺!
你未看此花时,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寂静生长;你来看此花时,适逢芳华。
至此,我不在你心之外。
缘起,同一;
缘落,相忘于江湖。
但,真实地存在过。
-----------------------------------------------------------------------
本文作者:陈小可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每周六晚,准时与您相约~
更多精彩原创文章(书评影评、诗歌散文、哲学宗教、旅行美食)、请戳下面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时光》,同时欢迎大家踊跃加入、投稿、分享和交流,我们的邮箱是storysharing.sina.com(咱们的公众号已开通留言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