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换电视台时,往往一看到《激情燃烧的岁月》《结婚十年》这类属于他们时代的情怀之作时就迈不动步,挪不动腿。
有时炒菜中途得闲,不小心打开电视看到这些老戏骨们,注意力立刻被卷走,常常被饭的糊味叫回神儿来。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的独特回忆。而影视作品策划者们深谙大众心理,时不时就推出打上怀旧标签的作品。
图片来自网络无论这位小个子作者人品有多差,习惯有多奇葩,抄袭有多明目张胆,80后90初都无法否认,他们的高中时代穿插着郭敬明小说带来的种种美好愿景或无病呻吟。
我也没法否认,自己一边痛斥四娘的极端消费主义倾向,批驳他是商人而非文人,一边一看见打着青春情怀标签的改编电影或电视剧就忍不住要点开看看。
好在我还留着绝不去电影院捧场的节操。
当我们看《夏至未至》,我们到底想看什么这不,小清新色彩和构图的夏至未至一上线,我就心颤颤手贱贱地点开追了好几集。
陈学冬的面瘫演技我早有体会,所以毫不意外。建议他想硬装高冷范的话,可以参照郑元畅在恶作剧之吻中的形象,至少也可以学学夜华君的不动声色。
郑爽槽点很多,噘嘴瞪眼咬指甲小动作不改,尤其前不久爆出微博小号放飞自我,在花少中和宁静大飙现实演技,令她成为新的话题小花旦。
这些懒得再提,我只想说,人家的筷子腿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最高理想。就凭这一点,我认为应该认真膜拜她——身有漫画腿,心有中二情,这个姑娘不简单。
倒是被白敬亭圈粉令我深感意外。少年感十足,演技自然不做作,小表情极配合场景,加上眼角一滴美人痣,笑起来没心没肺,难过起来失魂落魄,让人觉得至少是下功夫去感悟过角色的。
同时意外发现网友的眼睛和我一样雪亮,纷纷表示“一个男二撑起了一整部剧”“白敬亭之后没有陆之昂”“男女主在一起无感,分手也无感,女二腹黑也无感,只要别让小白受苦。”“我都是快进看剧,见小白的颜则止。”
直到昨天被人点醒,他原来就是剧版《匆匆那年》中的乔燃。我震惊了。这才是整容般的演技。
我压根没把那个又土又深情的乔燃和活泼外向的陆之昂联系起来。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演谁像谁,可塑性强,而不似我们教主,无论演谁都像黄晓明。
图片来自网络尽管夏至未至豆瓣最新评分4.4,依然属于国产烂剧系列,但是一点不影响它在祖国大江南北掀起怀念高中的风潮。
有网友悲情表示自己念了假高中,更有人搬出当年著名的采访视频截图——“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像我们这种人就只有上学了。”
青春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最近几年内呈爆炸型指数投放市场,许多观众简直只来得及看看标题。许多作品拍过电影后又加拍电视剧,一群小鲜肉们忙的不亦乐乎,各种片场穿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夏至未至这样的青春题材最近几年内如此受欢迎?
纵观同类题材,总体上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常常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一段几乎被尘封的高中或大学岁月。
所以大家看的就是那段情绪波动最显著,强加的成长价值最惹眼的艰苦奋斗期。
因为太多人的奋斗自从高考结束后就直线下滑。如果高中阶段没能拼命学习,给自己留下点自我感动的资本,以后机会便不多了,除非考研考博考出国。
可惜的是,对于这么值得挖掘的黄金成长期,大部分青春题材作品却让恋爱成为主旋律,生生让求学和奋斗成为陪衬。
在夏至未至中,一开场便是最具催泪效果的高考前最后一次班级点名。
这个场景之所以让众人感触颇深,还是由于我们中大部分人都在高中阶段经历了最拼最苦的岁月。
越是让人品尝到苦难的岁月,对个体而言形成的记忆回路就越多。
相比较而言,轻松快乐的时光形成的印象就比较模糊,往往只是一个镜头或者片段。
而历经苦难的岁月却常常在回忆中被放大,比实际经历还漫长。
尤其当苦难尽头是一个美好结局,这段经历便会像标志着荣耀的旗帜一样,树立在人的情感和认知中。
也许这源于人美化自己过往的需求,这样可以提高自我认同感。
如果苦难尽头是不如人意的结局,人的心理会形成一种防御机制,把经历淡化,把失落的伤痛隔离。
那些成绩优异却高考发挥严重失常的学子,许多在事后就表现出明显的隔离感。对于高中的付出只字不提,对那段岁月冷漠疏远。
这也是人的自然保护机制。反复面对挫败感会让人心理失衡,严重的话可能导致精神异常或人格分裂。脆弱者就常产生这种问题。
但是心理健康的人会自动选择适度隔离。因此,无论高考成败与否,大部人对于高中情怀的影视作品还是接纳的。
夏至未至这个开篇呼应了过来人内心对于自己奋斗岁月的认可和缅怀,给满分。
然而后来剧情就急转直下。求学和奋斗的词汇彻底湮没于懵懂的恋爱和友情中的腹黑。从这个角度而言,日本青春电影《垫底辣妹》和我国的《中国合伙人》可谓立意高远。
因为青春如果只有迷茫和任性,那实在是失落的青春。
事实上,我国青少年的青春很励志,基本上都是奋斗,一直在和人民内部矛盾作斗争,那就是满足父母与社会要求和发扬自己独立自由精神之间的矛盾。
作为影视制作人,不应该忽略充斥着学习和奋斗的青春节奏。所以我建议大家看完这些洗脑的青春题材后去看电影《高考》或者纪录片《高三》。
图片来自网络事实上,如果看多了大陆的青春题材,你会发现他们普遍反映了一种青春的丧失感,根本不单单是人类本能的怀旧情绪。这算是此类作品第二个特点。
就社会文化而言,亚洲人性格中有个关键词——“压抑”。在我国这种现象更为突出。青少年往往围绕在书山题海中,在无尽的作业和考试中刷存在感。
他们常身着宽大的校服,设计单一,颜色单调。这种服饰上的“去个性化”方式让少男少女们对于性别意识的感受被削弱,从而把更多精力投放在学业上。
即使有懵懂的对异性的爱恋,也是十分微妙,表达上趋于内敛,并不能像荧幕上那样热情洋溢。
(当然我说的是大部分80后的青春,后来居上的90后已经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这种压抑感,而00后们正在经历他们的青春。如今青春题材消费的主流还是80后。)
这样一来,影视作品中那些追求表白,分手闹事,打架堕胎和现实经历相比有很大落差。
不排除制作者有模仿欧美青春电影中荒唐开放的校园生活之意愿,但是这种模仿显然忽略了中外文化差异和中国独特的文化语境。
最后造成的影响就是,80后不是在缅怀青春,而是在荧幕上集体体验一种自恋式的臆想。
如改编后的夏至未至,主角自带光环,活力帅气家里多金,头脑聪明情商卓越,就算上课睡觉也成绩数一数二。
两位优秀男主围着家境平平,性格内向还有点小自卑的女主展开追求。往日两肋插刀的好兄弟因这份年少情怀而产生微妙的隔阂。这不还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吗?
这明显就是一种青春的丧失感带来的自恋倾向。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代偿心理”。简单说来,就是自己内心有一些欲望得不到实现,便通过转移的方式转嫁到其他方面,通过追求其他的东西来使自己得到满足。
代偿心理可以分为自觉的和盲目的两种。自觉的代偿指明白自己的短处和缺陷所在,有意识地扬长避短,这是有意义的代偿。
比如我,知道自己学生时代永远剪男孩头扮成假小子,眼睛除了锁定书本,就没有意识到周围还有第二种性别。现在就喜欢看看青春偶像剧,并给周围女同胞安利,声称可以调节雌性激素分泌,替她们省下化妆品费用。
而盲目的代偿指并不清楚自己的欲求被压抑的事实,急于在某些方面过度弥补,导致畸形发展。严重的话可能会破坏人格的协调统一,反而加剧心理冲突。
比如童年时期被压抑的父母在自己育儿过程中矫枉过正,由专制型变成放任型,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我们看夏至未至这类型的青春题材,其实是正向面对代偿心理,有意识调整心态的平衡性,让自己更阳光更健康。
当然,前提是,不要陷入不合理对比的思维怪圈中,给自己构建虚拟的心理体验,影响自己的择偶观和在现实婚姻中相处的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第三个特点也是大陆青春题材的一个缺憾。那就是为青春而青春,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相对而言,台湾和日本所做的就明显好很多。
当初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开启了一股“那些年”热。在这之后立刻掀起一股大陆跟风拍青春题材的趋势。《致青春》《匆匆那年》等几十部作品拔地生根。过度泛滥导致了青春片越来越难成气候。
当然在这之前我们也有很优秀的探索者,比如姜文导演,王朔作品改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成长的故事和革命情怀交错,青春期的迷茫和和对自我的反思并重。算是中国青春电影的经典之作。
还有台湾作品比如较早的《蓝色大门》《海角七号》以及较新的《艋舺》。
在青春之外,制作人员也认真探讨了台湾本土年轻人的生存状况,心理特征,情感追求,现实期待等等。
这其中每一个角色都可以说个性鲜明,令观众印象深刻,几乎代表了一类台湾形象。在探讨青春情怀之外也很好地兼顾了现实意义和精神求索。
而且表现手法很平实亲民,不会出现如夏至未至中的神话式人物安排。
在严肃作品中,霸道总裁人设实在太恶俗。我认为青春题材至少应该克服这个缺陷。
日本表现更佳。纯爱代表《情书》已经成为柏拉图式恋爱的经典。
而反映社会矛盾和青少年叛逆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大逃杀》等,更是通过有控制地展示颓废消极的青少年,来反思日本社会父母角色缺失,经济发展舍弃了精神追求等严重问题。
日本人尤其爱研究自己为什么性格异化,从内外因上找问题。
虽然不幸自己的民族性被外国人写的《菊与刀》赤裸裸地揭露了,但本国人民依然不放弃向内探索。
因此他们的电影和动画制作者都极力在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复杂。当然口味清新的朋友们可以选择宫崎骏,新海诚等人的作品;接受力强的则可以考虑小林正树,大岛渚等电影导演。
总体对比而言,大陆青春题材虽然努力发掘原创,但是内在的精神追求有缺憾,角色塑造不鲜明,叙事结构较混乱。
制作人似乎只想靠作品敛财,并不想进行深入探讨,或者,无力支持更深层次的求索。时不时还拉扯出成人之后的无奈来对比青春的美好单纯,让作品陷入为青春而矫揉的怪圈。
且让我们说,他们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样一来,我们看大陆青春题材,看不到太多深刻探讨,就是冲着颜值和情节去的。
图片来自网络那么看完此文,你大概会说,哦,看来你是想告诉我们,看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心理上的正常代偿,顺便给我们普及了一下大陆青春题材的不足之处和可参考的更优秀的作品。
我会说,才不是这样啦,我写此篇就是为了夸奖白敬亭的演技,还有就是肆无忌惮上他的图,才找理由打幌子。正如你们所看到的(微笑脸)。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