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mmtstock.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健康问也』:清明养生(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这首诗大家应该都读过,诗中隐藏了一个在清明时节养生的关键词汇--雨。
清明时节雨水开始逐渐增多,到了春季向夏季雨水增多的时候逐渐过渡了,这个时候,自然界本来就该有雨水,我们的身体也缺不了水。有一句话叫春雨贵如油,这是非常金贵的,但是如果要是雨水太多了,有不正之气了就会出现问题。有一部分人身体不好,这个时候自身有内在的湿气,再加上外界的不正之气,叫外湿引动内湿,就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这需要对应去调理一些脏器,才能够让我们在清明节的前后身体康健。
哪个脏器不好会加重体内的湿气?
- A、脾
B、肺C、肾
怎样通过舌象判断脾虚?
脾主运化,运化水湿,脾虚了以后水湿运化不利,就会出现湿邪、黏腻,然后出现了身体重浊的感觉。一般中医看病的时候都会让病人伸出舌头看一看,如果人湿气特别重的时候,在舌苔上舌形上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呢?通常来讲,湿性重是因为脾虚,脾虚的时候人的脾气不足的情况下就出现舌苔,舌体是偏胖大的、舌边有齿痕、舌色可能会是淡的。如果要是湿气特别重,除了在舌苔上、舌形上会有改变外,我们的身体当中出现什么反应也说明身体体内湿气重了?
人体湿气重的典型表现是?
A、易失眠- B、容易困
C、心情差
我们说衣服湿了拧干了以后,拧不下水来了并不是说这衣服干了,肯定说这衣服还湿着呢。湿衣服和干衣服哪个沉呢?显然是湿衣服,我们身上如果穿上湿衣服,肯定会觉得很难受,贴在身上黏黏的肯定想赶紧换一件干衣服。湿衣服第一是沉重的,所以我们会感觉到特别困重,因为春天的时候阳气要往外升发的,升发了阳气以后才会有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感觉。但如果湿气困在哪儿的情况下,阳气不容易升发人就会觉得沉沉的闷闷的。中医有一句话叫做:
因于湿,首如裹。
-- 《黄帝内经》
头好像裹着一个东西一样,就相当于女性头发很长洗完头发的时候,会觉得头发要盘在上头会感觉特别沉,这就是首如裹的一个表现,头沉得拿不起来,湿气散了头发干了就轻松了。
身体浮肿说明体内湿气较重
如果体内湿气比较重的话,还会有一些什么外在的表现呢?表面上你看到的时候觉得面目虚膀、浮肿,中医有一句话叫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种肿胀、胀满的情况下就跟脾有关系。湿气重就得除除湿,除湿得有精神去除湿,提神醒脑有一个非常好的应季的药材。
哪种药材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A、玫瑰- B、藿香
C、薰衣草
说藿香味儿挺冲,实际上是藿香正气水的味道冲,藿香其实还是挺香的。玫瑰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芳香的东西,它有很好的活血化瘀疏肝的作用,芳香也能够醒脾,相比较而言藿香化湿的力量是最强的。藿香是一个非常好的健脾化湿的要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味药物。中医认为,藿香本身具有芳香的作用,芳香入脾经、芳香醒脾、健脾化湿的作用。湿气化掉了,我们的头脑就会清爽了。脾能气血化生,气血足了我们的身体也就有劲了。
巧用藿香做提神香囊
可以把干藿香装在小的锦囊里面,做成一个藿香的香囊。做起来很简单,香囊最好用一些相对薄一点儿的香气能够散出来,藿香里面的叶子稍微多一点儿,这样香气更浓郁一些。如果要香气更加浓郁更容易散出来还可以把藿香打成粉(藿香散剂)装在香囊里头,味道会更香一些。藿香的作用是在它的芳香香气里面,芳香挥发油这种香气,通过我们的嗅觉黏膜吸收香气起到化湿的作用。这样一个香囊可以佩戴多长时间呢?直到它的药味散儿没了就可以了。男性要是不好意思佩戴香囊,可以直接拿藿香正气水涂在太阳穴上,但是涂它不容易待住,很快挥发掉。
陈皮
湿气一旦进入到体内之后,要想让它一下子都出去是不太可能,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除了用藿香提神醒脑来健脾除湿之外,还有什么样的一些小药材或药食同源的东西也能够帮助我们来健脾除湿呢?湿气的一个重点是缠绵难愈、湿性弥漫、弥漫三焦,就是难出去这个湿气老在身体里头留着。陈皮也可以起到健脾除湿的作用:
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
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 《本草纲目》
这里头所说的治百病是因为中医讲百病生于气,陈皮是能够燥湿理气,所以有这种功效,而且它主要是入脾脏的,所以它能够健脾又能化湿化痰和胃。除了陈皮之外,还有什么药材也具有健脾的功效呢?
白术--健脾化湿的良药
白术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健脾化湿作用的药材,它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补气的药物,因为健脾以后气血化源就有一个补气的作用。白术和陈皮可以放在一起煮水,我们叫煮水代茶饮,而不是泡水代茶饮。
陈皮白术茶
原料:陈皮5克,白术10克。
用法:将陈皮、白术加水煮沸,过滤后饮用即可。
中医常说,脾为后天之本,调脾的中药非常多,在清明前后还有什么食材或药材也能够帮助健脾除湿呢?艾叶也是一个健脾、温中、活血化瘀的药物。大家都见过,怀孕一到三四个月快要滑胎的时候容易胎动不安,可以在这个时候开始熏艾。
艾叶青团--清明美食
有一个民俗叫寒食节,寒食节有的地方是认为清明前一天有的是清明前一两天。寒食实际上也是一个祭奠,这一天尽量大家不去动火,不动火怎么做饭呢?--食用艾叶做的青团。艾叶是温的,而寒食都是凉的不动火的。吃凉食或冷食的话是会伤我们的脾阳,加一些艾叶可以平衡一下阴阳。
艾叶青团的具体做法可以观看视频的第17分钟至26分钟的部分。
叩齿吞津--清明健脾小动作
唐代有一个著名的医家叫孙思邈,他据说是活了120岁,非常长寿。他就有一个方法,每天早晨清晨起来叩齿300下。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就是苏东坡,他非常注重养生,尤其是有些药膳的食物,曾记载他每天盘腿而坐、闭目叩齿36下。除了叩齿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咽津,叩齿之后就会觉得嘴里唾液增多,这个时候的津液不要吐出去,而是要咽下去,脾在液为涎,涎就是我们嘴里头的唾液里面稍微清的部分,咽下去是有利于我们脾胃消化和吸收。中医讲齿为骨之余,在叩齿的过程当中可以牢固我们的牙齿,但是叩也不是使劲叩而是轻轻地叩,根据牙齿的牢固程度从少逐渐到多每天可以叩36下,叩齿之后就会感觉到嘴里唾液多了,之后舌头接着可以在嘴里头不断地搅动,由上到下由里到外,叫赤龙搅天池,赤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舌头。这样的搅动有利于按摩我们的牙龈,同时津液会增多,两三分钟之后再咽下去。总结就是:
- 叩齿。
- 搅动舌头。
- 吞咽津液。
哪种动作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A、作揖B、鞠躬- C、跪拜
跪拜怎么会有健脾化湿的作用呢?中医里有这样一个说法叫每日常叩首能活九十九,当我们跪拜的时候,姿势是双膝着地双手着地头也着地,就是古人说的五体投地。这样的一个动作,从跪的过程会压迫腿部的一些经络对脾胃也会起到一个先收缩然后再伸展的作用。如果想主动地做一些锻炼有没有这方面的动作呢?在传统的五禽戏当中有一个熊戏,是专门针对脾胃进行练习的,熊戏共有两个动作:熊运和熊晃。具体动作请看视频。
熊戏的动作请观看视频的第32分钟开始的部分。
本文相关视频:
https://ysfaq.cn/v/60228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