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看不惯

作者: 姜地主 | 来源:发表于2020-07-14 07:50 被阅读0次

    有一派观点是把中国传统思想里面的儒释道,作为不同年龄、不同的情境之下,弹性的修身养性之道.

    比如:青年的时候,要学儒家,有所作为,积极向上。 中年要锁定自己的职业锚,要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擅长。学道家,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作为 。

    这种观点无所谓对错,只是本着实用主义原则想把不同思想体系里的好处都拿来为我所用,关键看效果。但效果恐怕不会太好。

    算命和求神拜佛历来都有一条朴素的真理:信则灵,或者说心诚则灵。这就是说,灵验与否是和信心高度相关的。

    人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很多让人狐疑的关卡,这种时候,大概率上说,信念越强,通关就越顺利。而信念强的人,不可能今天信上帝,明天信佛祖,后天又信无神论。这方面的典范,可以看《旧约》里的《约伯记》。

    主人公约伯虔诚信仰上帝,魔鬼不以为然,说约伯只是因为从上帝这里得到了太多好处才信上帝的,如果上帝剥夺了约伯的财富、亲人和健康,约伯一定会背叛。上帝的表态是:那就试试好了,然后就真的一次次剥夺了约伯的财富、亲人和健康。

    在一次次的残酷打击下,约伯一直坚持信念不动摇,但最后终于也坚持不住了。所以《约伯记》是基督教神学里特别引发讨论的一篇。

    一个人如果在一开始就制定了人生规划,给不同年龄段设计了不同的信念,那只能说明他没有把任何一种信念当真。既然没当真,也就没法获得“心诚则灵”的好处了。

    除非是不同年龄段的信念设计可以指向很实际的利益,比如科举时代,学好儒家的应试教育就能做官,做了官就能收获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做官以后,原先学的那些儒家知识就可以扔了,转而求神拜佛,看风水,学命理,但求官运亨通,扶摇直上。

    这是科举时代的普遍现象,所以王阳明才会看不惯,提倡知行合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的看不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at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