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旅行•非洲
《行走撒哈拉》之二十三:非洲之恋

《行走撒哈拉》之二十三:非洲之恋

作者: 老栾乱弹 | 来源:发表于2018-03-15 23:12 被阅读72次
    《行走撒哈拉》之二十三:非洲之恋

    世间,有一种感情,可叫人飞蛾扑火,可叫人缠绵一生,可叫人肝肠寸断,可叫人生死相许。

    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曾有诗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位广州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中国姑娘,为了爱情,她飞过万水千山,冲破重重藩篱,只身远赴非洲,终与心上人缔结连理,演绎了一段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绝世之恋。

    相比于诗人的感叹,我们的主人公幸运得多。然而,有谁知道,在一段温馨的爱情故事背后,有多少难言的辛酸与疲惫?有多少远离故土亲人的凄苦与惆怅?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值得传颂的现代爱情故事。

    在尼亚美的一条繁华的主街上,有一家中餐馆格外引人注目,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门前,在这个以黄色基调建筑为主、尽是非洲无限风情的城市里,这一抹由灯笼演绎的中国红成了一道独特的东方国度风景,耀眼、炫目、嫣然、妩媚。

    餐馆的名字叫上海饭店,是尼亚美惟一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尼日尔惟一一家中餐馆,饭馆的主人就是本文中的主人公——远嫁到尼日尔的广州人吴文毅女士。

    在我来尼日尔之前,为了对这个神秘的非洲国家有所了解,曾经在网上搜索到无数有关尼日尔的文章和视频浏览,尤其是央视10套曾经播出的节目《探索发现——走进非洲》第三集《感受尼日尔》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电视节目中有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吴文毅女士远嫁非洲的浪漫爱情故事。

    刚到尼亚美时,我们的住处距离办公楼约15分钟的车程,每天上下班,我们坐中巴或丰田4700往返于两地之间,途中,恰好经过吴文毅女士开的上海饭店。

    第一天上班经过上海饭店,一个同事手指向窗外:“看,这是咱中国人开的饭店,是尼亚美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老板娘是中国人。”

    亲眼看到这个曾经在网上了解过的上海饭店,我感到既亲切,又神秘。

    这个世界,无论海角天涯,无论天南海北,有人的地方就有咱龙的传人,就有咱华夏子孙,即使在这个经济极度落后、人民极度贫困的非洲国家,也有中国人在做生意。

    出于安全考虑,公司规定中国员工只能在宿舍、食堂、办公楼这三点之间活动,因此,尽管我和很多中国人一样有光临上海饭店的强烈愿望,但那只是一种奢望,根本无法实现。

    在我身边,有不少在尼亚美工作了很长时间的中国同事,从他们那里,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吴文毅的故事。

    在撒哈拉沙漠的井场,共有35个中国人在工作,其中运输车队有个副队长,大家都叫他老李(至今我不晓得他的名字),他多次去过吴文毅女士的上海饭店,从他的口中,有关吴女士那段跨国姻缘的来龙去脉在我的头脑中更加清晰了。

    一次施工间歇时,老李对我说:“刚开始听说这事,我完全无法理解吴文毅,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学生,要才有才,要容貌有容貌,找一个品貌才气具全、家庭富裕的中国人做终身伴侣,一点问题都没有,为什么她要嫁到远离故土数万公里的非洲呢?后来,我逐渐改变了固执的看法,通过亲临上海饭店的所见所闻,通过我对她和尼日尔老公巴卡尔那段历经坎坷的爱情故事的深入了解,才真正懂得了吴文毅只身嫁到尼日尔的真正原因和源动力——爱情。”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呢?

    上海,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市,中国纺织大学(现改名为东华大学)就坐落在这个历史悠久的现代化名城。1992年,阿布·巴卡尔,一个20多岁的黑人青年,从他的祖国,遥远的非洲国家尼日尔来到中国纺织大学留学。

    与贫瘠的非洲相比,繁华的大上海俨然是梦想中的天堂,鳞次栉比的高楼,迷宫一样的街道,游龙般穿梭的汽车,时尚富足的生活,黄浦江水日夜奔流,滋润着浦东和浦西……古老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得极度完美的东方城市上海,使巴卡尔这个初到中国的尼日尔人目不暇接、深深陶醉、迷恋不已。

    自来到上海那一天起,巴卡尔就爱上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中国纺织大学的校园里,他不但收获了知识,而且收获了爱情,最终与他的爱人吴文毅历尽艰辛,终成眷属,缔造了一段充满浪漫色彩的美好姻缘。

    西方象征爱情的是鲜红的玫瑰,中国象征爱情的是粉色的桃花。上海的早春三月,满校园的桃花竞相开放,群芳斗艳,在这个乍暖微寒的季节,仿佛预示着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翠枝即将萌动发芽。

    在遥远的春秋时代,楚人感念息侯夫人对爱情的坚贞不屈,立祠祭拜,封为桃花神。此时,桃花神将爱情降临给了来自尼日尔的巴卡尔。

    一个明媚的艳阳天,巴卡尔正在和同学们在学校体育场的草地上踢足球。

    非洲人天生是踢足球的料,身体素质是全世界最棒的。尤其是黑非洲的球队,技术一流,尼日利亚、喀麦隆、塞内加尔、赞比亚……这些国家的足球队像一道道黑色的旋风,驰骋在国际足坛,任何一支闯入世界杯的非洲球队,令巴西、阿根廷、德国、英格兰、法国、荷兰等强队都不敢小觑。

    经济落后的原因,尼日尔的足球运动发展很慢,但是,他们的国民都很喜欢足球,在尼亚美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光着脚踢足球的孩子。

    相比于非洲的足球,我们国家男足应深刻反思。在假赌黑泛滥的大环境下,中国的球员在未成名前尚能不懈努力,兢兢业业,好好踢球,天天向上,可一旦成名,随着大把金钱流进了腰包,便忘乎所以、不思进取,沉迷于情色玩乐之中,他们攀比的不再是足球技术和意识,而是金钱洋房美女,俨然是一帮没文化的阔少。这样的球员组成的国家队如何能扬名国际足坛?痴人说梦而已!

    虽然国家收拾了几个假赌黑的罪魁祸首,但我仍不看好未来的中国男足,每一次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几十年的光景,中国男足把国人的心给踢伤了。

    在尼亚美街头随便找个踢球的孩子,颠球技术绝不逊色于中国国家队的任何一名球员,要我说,中国男足不如收拾收拾解散算了,省着国人心中堵得难受。

    撒哈拉沙漠的日子里,在尼日尔人的倡导下,石油人组成了好几支足球队,闲时,大家经常光着脚在柔软的沙地上踢球,这是后话。

    巴卡尔自小就喜欢踢足球,他也像我在尼亚美遇到的那个梦想成为超级明星的孩子那样,学习之余,喜欢在尼亚美的陋巷中邀几个玩伴,一踢一整天,乐此不疲。

    中国纺织大学操场,与正在踢足球的巴拉尔和他的同学们同一个场地上田径跑道上,一些学生正在进行田径训练,其中一个俊俏的女生吸引了巴卡尔的目光。

    清秀面庞,巧慧绝伦,言不尽袅娜娉婷,巴卡尔的眼睛一亮,刹那间似看到了梦中情人,眨眨眼睛,方醒悟这根本就不是梦,是万确千真的事实。

    什么是一见钟情?这就是!

    巴卡尔勇敢地走到田径训练场地,问一个女生:“我想知道那个女孩叫什么名字?”他用手指着。

    “她叫吴文毅。”女生满脸狐疑地看着这个来自非洲的学生,不明白他为什么问人家的名字。

    好不容易等到田径训练结束,巴卡尔毫不迟疑,来到吴文毅面前,大胆地说:“你好,我叫巴卡尔,来自尼日尔,我们可以交个普通朋友吗?”

    当时,巴卡尔的目的很明确:追求吴文毅,做自己的女朋友。他没有把话说得太过直白,他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理解的是,追求女孩一定要先从“做普通朋友”开始,以使完全陌生的吴文毅能够初步接受。

    事实证明,在追求美好的爱情时,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一瞬间的勇气。

    面对着一个如此坦诚的非洲人,吴文毅没有拒绝巴卡尔的要求,她很痛快地答应了“做普通朋友”。

    天作之合,当四目相对时,这段早已注定的姻缘便开始了爱情的长途跋涉。

    时间老人把一对普通朋友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异性朋友,进而经过四个月的打磨,巴卡尔和吴文毅义无反顾地发展到了恋人关系。

    这,就是缘分!

    出身、长相、才学、素质,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吴文毅都是一个优秀的女孩。

    如同白素贞回眸一笑,轻拨琴弦,天地间顿时波浪翻滚,美妙的音声和浓浓的爱意博得了许大官人的一颗恋恋凡心。只不过这次是巴卡尔拨动了吴文毅的心弦,两颗心越走越近,无法分离。

    理想的爱情和婚姻应是彼此举案齐眉、共同相濡以沫,度过了轰轰烈烈的初恋之后,缓缓地进入了平淡如水的境地。一个幸运的女人找到了一个可以终身依靠、永不变心的男人,追随他,呵护他,做他的老婆,做他孩子的妈妈,在他不如意的时候,用温柔如丝丝春风的绵绵情语吹掉他蒙在心底的尘埃。为他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洗洗涮涮,齐奏着柴米油盐酱醋茶交响曲,带着彼此的依恋,穿过数也数不清的朝花夕拾的美好日子,最终在岁月蹉跎中和他慢慢变老。

    然而,在这个浮躁和不忠满天飞的时代,这样的爱情和婚姻,坚持到底的能有几人?

    美满的婚姻并不源于爱与不爱,而是心灵上的彼此沟通。从相识到初恋到热恋,吴文毅找到了属于她的理想爱情,他们是心心相印一对。

    情浓时,满眼尽是盛开的桃花,再无其他,任由其缤纷肆意地开放。花落满地之后,收获的是沉甸甸的果实。

    她和他义无反顾,最大的愿望是最终走进婚姻殿堂,携手一生。

    美满结局的故事不会一帆风顺,一路凯歌,这爱情的粥,需要好长好长时间,好多好多障碍去慢慢熬煮。

    尽管巴卡尔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然而,在吴文毅的父母、亲戚和朋友看来,吴文毅与一个非洲人做普通朋友可以,但成为恋人关系,进而谈婚论嫁,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当吴文毅第一次将她与巴卡尔的关系向父母亲朋公开的时候,人们的反应异常激动并且惊人的一致,用吴文毅的话说,“翻了天了”。

    从父母亲朋的角度看,他们最担心的是地域文化不同、种族不同、生长生活环境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尼日尔是个非常贫穷的国家,吴文毅到了非洲会因为各种不同受苦受罪。一个中国的漂亮女孩放着好日子不过,为什么要远嫁给一个黑人青年,远嫁到到非洲呢?

    当爱情遇到挫折的时候,只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再坚持,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就像梁山伯和祝英台,即使死去,也要化作两只斑斓的蝴蝶,比翼齐飞,共度一生。

    当今有几人为了纯真的爱情,像飞蛾那般扑向熊熊的烈火?

    吴文毅做到了!在爱情面前,这个表面看上去柔弱的东方女子以巨大的决心和勇气冲破了一切观念和人为的束缚,因为,她的心早已经属于那个来自遥远国度的黑人青年,心中早已认定将与巴卡尔心手相连,相栖一生。

    吴文毅用对爱情的忠贞和不渝捍卫了自己的美好姻缘,在她的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下,家人和朋友被说服了,两个异国情侣的爱情之路上第一道障碍被彻底扫除。

    然而,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使吴文毅和巴卡尔的爱情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

    1992年6月19日,尼日尔过渡政府宣布同台湾当局“复交”(之前尼日尔与台湾当局有过“建交”的历史),7月30日,中国政府宣布中止与尼日尔的外交关系。。

    当时的尼日尔政府目光短浅,见利忘义,在台湾当局的金钱诱惑下,同其再次建立了所谓的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惟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世界公认。历史的趋势不容逆转,更换了领导人的尼日尔新政府于1996年8月19日再次与台湾当局“断交”,与我国复交,此后两国关系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中国与尼日尔于1974年7月20日建交,从建交的那时起,当时尚未解决温饱的中国对尼日尔进行了很多无私的援助。今天,两国政府、两国人民在患难中,在坎坷中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

    1992年至1996年,在我国和尼日尔断交的四年间,有一个关键人物为了恢复中尼两国的外交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就是阿布·巴卡尔。

    中尼断交伊始,正是吴文毅与巴卡尔热恋之时,这次政治事件无疑给他们的爱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嫁到一个与中国断交的国家,在常人的眼中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吴文毅和巴卡尔也这样认为。

    “我马上回国,一定为中国和尼日尔的复交尽一份力。”巴卡尔对吴文毅说。

    为了挽救渺渺无期的爱情,巴卡尔踏上了回尼日尔的征程,吴文毅在复杂的感情纠葛和泪眼迷蒙中,送走了心爱的人。

    爱情的天空中布满了阴霾,何时能见到光明?

    巴卡尔并没有立即回尼日尔,而是在多哥经起了商。

    1993年,巴卡尔在多哥首都洛美与中国外交部有关人员建立了联系,他的目标很明确,做中国与尼日尔之间的一座桥梁,早日促成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与此同时,万里迢迢的吴文毅向单位申请到了一个赴洛美与多哥开展经济贸易的机会。

    地球人都知道吴文毅到洛美的目的是什么。

    中尼两国处于断交状态,吴文毅的这次决定引来了家人和朋友的一片反对之声。

    在这股无比强大的阻挠力量面前,吴文毅再次坚持到了最后,她最终说服了父母朋友。

    一个中国女子即将只身启程远赴非洲,去寻找自己的爱的希望和归宿。

    临行前,父亲对她说:“你在那边过得不幸福、不开心,可以回来,你真正的家在中国。”吴文毅听到慈父的话语,泪水已布满了脸颊。

    在家人和朋友的叹息声中,她登上了飞往洛美的班机。

    到了洛美,吴文毅与巴卡尔这对久别的恋人幸福相聚,喜极而泣,泣极而喜,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机场大厅,久久没有分开,惹得航站楼里的人们围着他们长时间一起鼓掌祝贺。

    两个人陶醉在久别重逢的喜悦之中,新的生活开始了!

    然而,他们明白,在中尼断交的情况下,他们的爱情就像一个没有根的浮萍,始终会在异国的洛美飘着,尼日尔才是他们爱情的最终归宿。

    巴卡尔一直在努力,为了爱情,为了国家。

    当时的尼日尔总统的妻子是巴卡尔的初中、高中同学,有了这层关系,巴卡尔很顺利地见到了总统,表明了中尼复交的政治主张。

    可是,没多久,尼日尔的政局发生了动荡,总统府换了新主人。

    巴卡尔没有气馁,找关系找熟人,想尽一切办法见到了新总统。

    总统问:你在多哥做你的商人,为什么要参与政治?

    巴卡尔答:多哥不是我的国家,我很想回尼日尔工作,可是,中国和尼日尔没有外交关系,我未来的中国妻子无法在尼日尔定居。我已经与洛美的中方取得了联系,中国的立场是复交。我在洛美有很多中国朋友,如果我们同中国复交,他们可以到我们的国家来,投资做生意,帮助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

    总统很高兴,同意在8月份总统大选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历史会记住这样一个日子:1996年8月19日,我国同尼日尔复交。巴卡尔作为尼方代表之一随代表团一起赶赴北京参加了中尼复交签字仪式。

    爱情终于有了根,两个人把生意和家统统搬到了尼日尔首都尼亚美。

    巴卡尔的能力、作为和人品令吴家人非常满意,他们为吴文毅找到了一个好丈夫而由衷地高兴。

    有爱情作动力,吴文毅和巴卡尔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不屈信念,并最终获得了成功,甜蜜地生活在尼亚美。

    如今,吴文毅和巴卡尔已是儿女双全,他们在尼亚美开了上海饭店,生活殷实而幸福。他们说,他们有三个家,一个在中国,一个在尼日尔,一个在多哥。

    故事讲完了,虽然我没有去过上海饭店,没有见过吴文毅女士和他的家人,但是,我一直想把这段浪漫而充满艰辛的爱情故事细细地写下来,本色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大家一起分享这对跨过夫妻的坎坷、心酸、最后至美的神奇经历。

    这段爱情故事令撒哈拉沙漠里的石油人无时无刻都在为之感动着,感动它的纯真,感动它的曲折,最为感动、最为欣慰的是来之不易的圆满结局。

    在撒哈拉沙漠的井场上,每个中国人,每个尼日尔人,对这个爱情故事都能娓娓道来。

    伟大的爱情,莫过如此!

    施工间歇,一个中国同事对我说,他见过吴文毅女士,还和她聊了一会儿天。

    2008年8月8日,吴文毅女士和她的家人经中石油公司负责人的邀请下,来到中石油在尼亚美的驻地,与同胞一起观看了奥运会的开幕式。

    “观看开幕式的时候,每个中国人时刻都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大家都为奥运会能在祖国的首都北京举办感到无比自豪,大家都为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演出和宏大场面而激动不已。我始终在观察吴文毅女士的表情,自始至终,她的眼中充满泪水。”同事说。

    那是怎样的一种复杂的情感呢?我断言,吴文毅的泪水中一定饱含了思国、思乡、思亲人、思朋友的复杂心情。

    是呀!为了爱情,披荆斩棘,背井离乡,远嫁非洲,吴文毅在获得伟大的爱情的同时,生活在那个贫穷的异乡,她失去了很多,很多。

    得到就有失去,失去才能得到。人生要学会舍得,才能得到永远的幸福,这也许就是吴文毅的心路历程和真实写照吧。

    人生中,得一段完美的感情,此生足矣,失去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坚信,吴文毅的眼中,巴卡尔是传奇,她只想和他踏踏实实地度过一生,在他们的心中,彼此永远若初见,等待他们的是漫漫人生路上的漫长皓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不渝。

    最后,我把一首爱情诗的片段献给吴文毅女士和巴卡尔,祝他们一生幸福、平安。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节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撒哈拉》之二十三:非洲之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bk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