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登晴川阁》有感

作者: 晓风知非 | 来源:发表于2022-06-06 20:12 被阅读0次

登晴川阁

清:程封

凭栏高倚半江秋,楚国晴川第一楼。

远水乱从巴蜀下,残碑都为宋元留。

洲传鹦鹉迷何处,浪起鲸鲵斗未休。

罗立众峰皆画本,当年崔颢不应愁。

译文:站在高阁处靠着栏杆临江看到长江壮丽的景色,发出这样的感叹,晴川阁不愧为楚国的第一楼啊,万里长江穿逾巴蜀的崇山峻岭,奔腾呼啸而下,来到晴川阁下仍然是波涛翻滚,阁中留下了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的宋元时期遗留的残旧的诗碑石刻。鹦鹉洲已被江水冲刷、淹没,无处寻觅了,只能见到鲸鲵在江中打斗不休而掀起了浪涛。举目环眺,晴川阁后是龟山,隔江是蛇山,再远一点还有洪山、珞珈山,晴川阁可称得上被长江拥抱,为群峰环绕,各种姿态,皆可入画。登此阁,观此景,让人流连忘返,遥想起当年崔颢在黄鹤楼上吟唱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应该是不会发愁的。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是明代嘉靖公元1547—1549年,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大诗人崔灏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东麓,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峙。武昌、汉阳,一楼一阁,隔江相望,交相辉映,成为地处长江中游武汉的一大奇观。晴川阁建立之后,明清两代,四季游人联袂接踵,骚人墨客,相继登临,览胜寄情的诗词歌赋源源不绝从各个角度赞美了晴川阁的风光和气势。与黄鹤楼相比毫不逊色。 诸多诗词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清初时期程封的《登晴川阁》。

程封的《登晴川阁》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典型的记游山水之作。 写出了诗人登阁的季节、情态,写出了高阁凭临长江的位置、地势。综观全诗,以写登临晴川阁所见之景为主线,只结尾一句是议论性的抒情,而细品其写景的笔墨,也能领略诗人感时伤世,怀古叹今的情怀。此诗里的情比大多数山水记游诗“寓情于景”蕴含得更深邃,表现得更蕴藉。

作为武汉人的程封,在这里一笔一画道尽了晴川阁的雄伟壮观,在古碑历经历史的剥蚀,风雨的沧桑里见证着晴川阁的兴盛与衰败。面对大好河山,通过引典崔颢名句,描摹出了大好河山的万千美好。

读着此诗,更感叹时间是最好的洗涤剂,曾经最美好的东西,以文字的方式传承印证在世间每一处遗迹之上,而我们,又能通过这些诗词来找寻古人足迹,源远流长地传承华夏文明。

相关文章

  • 读《登晴川阁》有感

    登晴川阁 清:程封凭栏高倚半江秋,楚国晴川第一楼。远水乱从巴蜀下,残碑都为宋元留。洲传鹦鹉迷何处,浪起鲸鲵斗未休。...

  • 叶子,晴川阁,晴川阁,窗外

    《窗外》 窗外,存在的事物 是流水,流水驱动于石头 所无影无踪。在流水之后是人类的语言。 那些难以言喻者 语言像自...

  • 倾向,晴川阁,晴川阁,石头

    《石头》 从一个事物,当它不移不动 静止的接受着如同天平因此所给予它的一种交换。 在此人因为好奇的追求于那一些 仿...

  • 晴川阁

    文/北澤 谁凝望着江水 随影逐波 被积雪掩埋的生命 在晴川中复活 谁负流年蹉跎 误登高阁 在黑夜里辗转反侧 搅乱月...

  • 晴川阁

    当我踏进晴川阁的院落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开心。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还可以近距离的去接触探索美...

  • 一切,晴川阁,晴川阁

    《晴川阁》 她为了观我看她纵身跃入那 存在本身如线段一般的延展而活着。 她有时候也左右的为难,此刻的她 也可能是另...

  • 风的照相馆 | 我在晴川假日酒店看樱花

    今天看晴川阁的樱花。 在之前的赏樱攻略中我有提到,所谓“晴川阁樱花”是不正确的,如果你真的跑到晴川阁去看樱花,是一...

  • 登阁有感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在这样温暖的日子与朋友去参观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实属美哉。 楼阁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修建,...

  • 【诗词记录生活】子丘五律 | 晴川阁观江

    3月23日下午,第二次来到晴川阁。起初天色还算可以,但登上晴川阁后,便有乌云密布。站在晴川阁上,一览大江东去。对面...

  • 晴川阁序

    【晴川阁序】 文/沔阳醇 晴川阁立石矶头, 遥望蛇峰黄鹤楼。 禹帝宫雕碑可觅, 关公庙毁隘还留。 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登晴川阁》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uk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