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同性)
(文末有未删减片源φ(>ω<*) ~)
————————————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01-22
导演:[意]卢卡·瓜达尼诺
演员:[美]艾米·汉莫
[美]蒂莫西·柴勒梅德
其实如果单纯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部影片来说。
豆瓣的8.8,以及烂番茄的8.6,IMDb的7.9,都有点虚高。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相对于《请以》这部的主题来讲。
整部影片中除了Elio和Oliver在床上的那句对白:
“Call me by your name and I call you by mine.”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我也会以我的名字呼唤你”
以及送衬衫和通电话的情节除外,整部影片其实基本上再没有与该主题再相关的表达。
然而这种“因为是你,所以是我”,“你比我更像我”的爱情模式。
如果再深入挖掘一点点,都会是十分动人的闪光点。
另外,Oliver的同妻以及Elio的女友两个设定处理的也并不是很妥当。
很可能会引起部分观众的不满。
但是据说导演将在下一部影片中着重刻画Elio的女友。
所以对这个设定朕还是持观望态度。
不过整部影片有点凌乱质感的分镜剪切,还是为整部影片拉低了不少的分值。
场景转换的突兀以及镜头的简单,都让这部影片偶尔会陷入让观者十分迷的状况中。
但是,朕也不是全然说这部影片就一丁点都配不上它奥斯卡最佳。
毕竟也是一大波迷妹迷弟票选出来的多伦多第三。
而《请以》最大的吸睛点,即是它的“完美”。
纯
在当今的电影片种分类中,有一类特别迷的种族。
叫做——同性片。
迷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从没有一部影片被称之为异性片。
同性片最大的致命伤即在于它的剧透性。
说到同性片,我们几乎可以完全的将其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以同性恋情受了多么多么大的阻碍为着手点。
譬如《同志亦凡人》,Michael前期在白天总是习惯性隐藏自己的同性恋属性;
小美Emmett甚至有一段时间完全压抑了自己的同性身份;
还有被恐同的父亲和同学欺负的Justin。
另一类,是以“超不现实”的理想主义腐女爱情为题材的。
譬如,部分台剧和泰剧……
朕倒不是说这两种模式不好。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已有的同性题材作品中,这两种设定其实早就被拍烂了。
对于《请你》而言,虽然在它之中也有一些极不现实的理想主义。
不过,相对于一些完全甜、完全YY的腐剧来说。
它其实更倾向于与一种与我们俗称的“异性恋”相等的爱情。
在《请你》的世界中,并非完全没有半点“俗气”。
比如主角们犹太教的设定;
那两个爱谈政治的亲戚;
以及家里挂了墨索里尼像的老妇人。
导演并非完全没有看到这些具有严重“威胁性”的标签。
而是尽量地避开这些“俗世”,抽空所有凡俗设定。
只谈爱情。
他将最最重要的人物置于几乎完全纯净的世界之中,
以至于Elio与Oliver的所有产出,都只与彼此有关。
“What does one do around here?”
“这边人们通常干什么?”
“Wait for the summer to end.”
“等待夏天结束。”
性
在这部影片中,朕最喜欢的部分就是Elio对于性的试探。
影片中有很多的物件都暗示了性。
比如泳裤,比如桃子,比如那条张口的鱼。
但是在中国,“性”这个词似乎永远与肮脏、恶心一类的负面词相连。
甚至在一些有暴露情节的影片下,我们常常会看到诸如:
“如果删掉那些露点情节就好了。”
之类的言论。
“性”似乎成了一个完全不能被提及的超级私密词汇。
当然,这也与咱们初高中的青春期,连同家长、老师在内的严格性打压有关。
或者说,严禁早恋。
但其实Elio在影片中的全部作为,都体现了一个孩子在青春期时对性最纯粹、最真实的试探。
他会强势自吹,“我昨晚和Marzia差点做了。”
或者对想要得到而又得不到的怅然若失。
甚至“心机式”的吐槽。
但是另一个方面,在Elio对Oliver升起浓厚欲望的同时。
他也感到了恐惧和不安。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取向甚至“人品”。
他尝试跟女人做,跟男人做,甚至跟桃子做。
动机既不单纯,又足够单纯。
只是为了性,也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安。
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则是,自己更适合和男人在一起。
甜茶几乎将这个正处于青春期的Elio完全演活了。
他敏感又多疑,聪慧又大胆。
以致于所有的观者都几乎和他一样,迷失在青春里的那行情书中。
“I’ll see you at midnight.”
“午夜时见。”
爱
影片删去了很多原著小说中的情节。
所以部分观者在观影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莫名其妙的感觉。
比如Elio在餐桌前突然地流鼻血;
比如后面Elio的突然呕吐;
比如Oliver想要吃Elio用过的桃子。
首先,Elio流鼻血在原著小说中是因为Oliver在餐桌下用脚撩拨Elio。
这在影片后面,Oliver询问“都是因为我,是吗?”
以及两人船戏前的踩脚戏中,Oliver说,
“你不会再因为我而流鼻血了吧?”
都有一点点的暗示。
呕吐的情节,在小说中是因为Elio、Oliver之前喝了太多的酒。
但是如果抛开这两个原著设定,只看影片。
流鼻血和呕吐的设定则更像是演员在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因为爱到深处,情不能自已。
因为身体内的情感太过浓烈。
于是自己还没有说话,身体就早已将所有情节诉说完整。
这里电影艺术式的情感表达,让两人的爱情更加的浪漫,也更加的唯美。
(当然……那个呕吐吻还是有一丢丢的恶……)
对于Oliver吃Elio桃子的情节。
在原著小说中,Oliver原本是吃完了Elio的整个桃子的。
此处呼应整部小说,也是整部影片的主题,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我也会以我的名字呼唤你”
但是很可惜,影片中的Oliver几乎没有动Elio的桃子。
相比于两人在小说中相互式的倾情奉献,
影片则更像是Elio一个人的独角戏。
虽然Oliver也通过成年人式的挣扎、纠结,表达了他对Elio的爱恋。
然而对比Elio的拼尽全力,导演在Oliver的人物设定上还是略显薄弱了。
但是这整个罗曼蒂克式的高阶爱情,
依旧能让观者轻易地陷入绝美的梦幻。
“Is it better to speak or to die?”
“告白和死亡,哪个更好?”
美
这一整部影片的美,几乎是毋庸置疑的。
无论是地中海式的夏日田园,
亦或是那个随便骑车、游泳、作曲的高阶设定。
更不用说甜茶和艾米·汉莫的舔屏颜值。
随便抽出来哪条,都几乎是惊艳时光的组成。
在导演瓜达尼诺的精彩调配下,
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在上世纪的某个夏日里,
有一对精致的少年与少年,迎着微风骑着车。
而弥漫在整部影片中的淡淡哀伤,也正好构成了一首乡愁似的思恋。
在Sufjan的歌声里,看着这样一部唯美而哀怨的影片。
“就像喝冰啤酒,水不够冰,气泡太少,
留下意犹未尽的那种渴。”
—“Elio.”
—“Oliver.”
Sigh...
一声叹息……
—“I remember everything.”
“一切的一切 我都记得。”
文末点赞~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φ(>ω<*) ~
该文章由小朕先生独创,转发请询问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
点赞加评论可得无删减版免费片源~
记得私聊提醒小编哦φ(>ω<*)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