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一二) 【原书卷六·四六】
周德卿之言曰:“文章徒工于外者,可以惊四筵,不可以适独坐。”斯言也,余颇非之。文章非比阴德,不求人知。景星庆云,明珠美玉,谁不一见即知宝贵哉?吟蛩唧唧,呓语愔愔,彼虽自鸣得意,岂足传之不朽?得之虽苦,出之须甘;出人意外者,仍须在人意中:古名家皆然。况四座之惊,有知音,有不知音;独坐之适,有敝帚之享,有寸心之知:不可一概而论。
周德卿,(资料缺)
阴德,汉语词汇,又称阴功。释义,原指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后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淮南子·人间训》:“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景星庆云,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吉祥的征兆。景星,大星;德星;瑞星。古谓现于有道之国。《晋书·天文志中·瑞星》“景星,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为明。或曰,星大而中空。或曰,有三星,在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黄星在赤方气中,亦名德星。”庆云,五色云。古人以为喜庆、吉祥之气、祥瑞之气,也作“景云”、“卿云”。《汉书·天文志》:“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庆云见,喜气也。”
吟蛩,音yín qióng。释义,1、蟋蟀的别名。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蟋蟀,一名吟蛩。一名蛩。秋初生,得寒则鸣。”《埤雅·释虫》:“蟋蟀之虫,随阴迎阳,一名吟蛬。”2、鸣叫着的蟋蟀。宋范成大《道中》诗:“月冷吟蛩草,湖平宿鷺沙。”
呓语,音yì yǔ。释义,1、梦话;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夜必梦故夫同枕席,睡中或妮妮呓语。”2、比喻荒谬糊涂的话。宋周密《齐东野语·贾相寿词》:“每岁八月八日生辰,四方善颂者以数千计……一时传诵,为之纸贵,然皆谄词呓语也。”
愔愔,音yīn yīn。汉语词语,是指和悦安舒的样子,或柔弱的样子。康有为《诗集·自序》:“玉磬铿铿,和管锵锵,铁笛裂裂,琴丝愔愔,皆自然而不可以已者哉!”《晋书·石弘载记》:“大雅愔愔,殊不似将家子。”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敝帚:破扫帚;亨:通。认为自家的破扫帚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语出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寸心,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1、晋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2、唐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
袁枚称:“周德卿之言曰:‘文章徒工于外者,可以惊四筵,不可以适独坐。’斯言也,余颇非之。”随后说了一通道理。我倒是觉得,袁枚的说法也未必正确。一是他没有好好领会周德卿此语。周说的是“文章徒工于外者”,言下之意,文章仅仅是辞章华丽,但没有思想内涵或情感流露,“可以惊四筵,不可以适独坐。”打一个比方,有些官样文章,如社论、学习文件的体会文章等,写得不错,骈四俪六,朗朗上口,但这些文章确实不会有人独自夜读品味以求共鸣。二是他将文章的传播教化功能过于强化了,而忽略了文章的记录与慰藉功能。有些文章的确如“阴德”一般,作者创作的目的只求悦己慰心,不为教化他人,“吟蛩唧唧,呓语愔愔”,无论是敝帚自珍,还是寸心自知,自己喜欢就好,与他人无关。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文章徒工于外而拙于内者,不足以引发读者深度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