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已完结)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二十三)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二十三)

作者: 白色石南 | 来源:发表于2022-05-07 17:16 被阅读0次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二十三

2022年4月12日

作者说在实质上他与格罗斯的观点是一致的,他只需对格罗斯的基本假设以及次生功能的概念进行批判性的检验。

首先,作者说你建构生理的或“有机体”的假设来解决心理过程是很危险的。但格罗斯的假设超越了“脑神话”,次生功能尤其优秀,但它的局限性却完全被忽略。作者说内倾与外倾是机智的特征而非简单的性格上的特征,天生的气质和环境都可以影响它。由此,作者认为应更加关注原初功能的性质,次生功能在情感-调值观念波动情形下会延长。它依赖于原初功能,除了病态的情况之外,原初功能的特殊强度导致次生功能的增长是逻辑上的必然。作者总结出要付诸行动时的紧张程度直接决定了原初功能的强度,当疲劳加剧,紧张松弛下来,会出现联想的烦乱与肤浅,导致出现“胡思乱想”,是微弱的原初功能和极短暂的次生功能导致的。价值判断(逻辑判断和情感判断)引起原初功能的强弱改变。

通常来说,内倾型紧张,外倾型松散平易,生活情境的变化会导致暂时改变,但基本态度不会轻易改变。

原初功能起决定性作用,而它又是由一般的心理紧张(积累的可供驱使的欲力的数量)决定的。心情,关注,感情,期待等所有心理状态的情结(集束)组合构成这些积累的因素。内倾(普遍紧张,强烈的原初功能以及相应较长的次生功能)和外倾(普遍的松弛,微弱的原初功能以及相应较短的次生功能)也就有了各自的特征。

第七章 美学中的类型问题

在本章,作者首先指明美学在性质上是应用心理学,存在两种基本的对立形式:即沃伦格耳所说的抽象作用与移情作用。立普斯认为移情是”把自己客观化到一个与我不同的客体上去,而不管被我客观化的对象是否应以“情感”这一名称命名”。

冯特将移情列入基本的同化过程,他认为移情是一种知觉过程,其特征是通过感情将某些基本的心理内容投射到客体上去,使客体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主体,同化于主体,使主体感到自身仿佛存在于客体之中。投射作用将无意识内容转移到客体上去,又称“移转作用”,移情是外倾形式的一种。

沃伦格耳对移情的审美经验所作的界定是“自我的愉悦由审美愉悦客观化而来”,立普斯说“只有在移情所及范围之内的形式才是美的”。所以,移情理论有其局限性。某些如东方的和外来的艺术无法适用移情态度。

与生命相对立的无机或抽象的艺术形式,无法感受到自身生命的存在,与移情相对立的一端即是抽象的冲动。

移情冲动的前提是人与外在世界现象之间的愉悦的和泛神论的信仰关系。抽象冲动则产生于外在世界现象使人引起了巨大的内在不安,于宗教而言,抽象冲突是一种精神上有极大的惧旷症。

移情作用预设了一种信任和信赖客体的主观态度,受体不排斥被主体同化。在此过程中真正的性格被掩饰,甚至遭到扰乱但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与客体之间的审美态度,不与客体妥协,退出客体,在主体中创造了这种心理活动。

移情态度预设客体是虚空的,所以把生命灌注进去,而抽象态度则预设客体有某种生命力与活力,竭尽所能不受客体影响,是向心的,内倾的。沃伦格耳将客体的影响描述为恐惧或畏惧,是一种否定性的投射作用。因此,作者假设抽象态度把无意识的投射行动当作其先导,将否定性的内容移入了的客体之中。由此,作者提出了无意识活动能否也成为移情作用的先导这样一个问题?移情本质是主观内容的投射。无意识活动作为先导必将客体的影响清除,客体因此被空置,即被剥夺,自生自发性变成一个接受主观内容的合适的容器,主体占据凌驾于客体之上的地位,这也只能在无意识中发生,如此,无意识的幻想,使客体价值和能量削减或使主体价值和重要性增加,也由此创造出移情所需要的功能差异,以便把主观内容引进客体中。

移情的态度对应的是外倾的机制,抽象的态度则对应于内倾的机制。沃伦格耳认为东方艺术形式和宗教展现的是对世界的抽象态度,于佛陀而言,源自于先天存在的无意识的投射的生气灵动是抽象作用,驱动作用的本因。原初人认为客体有某种原创的活力,即原初语言中某些物件也有表示“活物”性质的习性。对于抽象态度而言,客体有自主性,主体会因客体强大的影响而转入内倾方面,也就是说客体强大的欲力投入是它与主体自身无意识神秘参与的原初状态相抗衡的功能,其目的是要打破客体对主体的控制。

虽然抽象作用与移情作用都在向艺术-形式的创造和对客体的认识的两个方面靠近,但层次不同,抽象作用的基础是巫术魔力和客体魔力。移情作用的基础是主体的巫术魔力。主体通过神秘的“合一”获得凌驾于客体之上的魔力,在澳洲土著的护符仪式上可见。

移情类型的无意识内容等同于客体。所以要认识客体的本质就必须移情。无意识的抽象作用使客体完成了“去心理化”的过程。客体的独立活动被扼杀,客体失去活力可用来解释移情类型的人对世界的信赖,抽象类型的心理是战败者的心理,而移情类型则自信的,通过客体使自身获得了一种无意识的快乐。对于真正欣赏客体以及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抽象与移情作用缺一不可,只是分化程度不同。沃伦格耳认为“自我-疏离”是两种审美经验的基本形式的共同根源,两种类型相同的命运是相同的,活力与生命均被移入客体,去主观化了,与客体相同一,并因此而外在于自身。

对抽象型而言,抽象意象是抵御无意识生气充溢的客体所产生的破坏性效应的堡垒,对移情型的人来说,因情感向客体的转移为也是为了防御内在的主体因素所造成的分裂,即防卫漫无边际的幻象以及相应的行为冲动。外倾的心理症完全依赖于他的移情以象,而内倾型则坚守着“虚构的指导线路”。

抽象与移情,内倾与外倾都是适应与防卫机制。当它们与主导性功能一致时,能够更好的满足集体的要求与期望,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个体的退化,某一功能越强大,投注到其他功能的欲力被剥夺到意识的阈限之下时,与意识的联想关联被抹去而沉入到无意识中,潜藏于无意识中的古老根基便开始重新运作,无意识功能影响力与日俱增,病态的扰乱主导功能,如此恶性循环,易使人格发生分裂。

所有主导功能的共同要求就是要严格排除与其性质不相适应的东西,从另一方面来讲,更多的关注深受冷落的功能则是生命有机体为实现整体人性的和谐进行的自我调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二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ex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