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善难尽

作者: 石岩磊微言 | 来源:发表于2019-08-06 18:10 被阅读47次

    成语“尽善尽美”的意思是完美到没有一丝缺点,它最初源于对音乐的评论,《论语·八佾( yì )》里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是孔子对《韶》和《武》两部乐曲的看法,从中不难揣摩出,“尽善”与“尽美”是两回事,“美”是指形式,而“善”则是指内容。在孔圣人眼里,只有内在和外在的和谐统一才是十全十美的。

    音乐如此,文章莫不如此。现代社会中,资讯的发达带来文艺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空前地兴盛,我国每年就有30多万个书号投放市场,网上未出版的作品更是浩如烟海,可真正能令人过目不忘,让人受益匪浅的佳作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要么是文美而不实,华丽的辞藻背后是空洞的理念,难以启人心智;要么是故作高深,晦涩的表述叫人望而却步,难以博人眼球。

    艺术如此,做人也不过如此。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大概是人们在交往中最深的感受,许多人外在的表现与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往往相左,有的人表面上古道热肠,可背地里下绊子、使坏水,有的人看似冷若冰霜,可内心赤诚相见没有弯弯绕。之所以这样,或是因为自己的私利见不得光,只好做些伪装,或是由于世态炎凉的冷热变幻无常,让人不得不在脸上涂层防晒霜。

    美与善并非水火不容的势不两立,富有内涵的歌词借助悠扬的曲调即可传唱为经典,饱含哲理的寓意依托优美的文字便能深入人心,与人为善的初衷通过助人为乐的行动就可尽显博爱本色。那为什么两者难于水乳交融?阻碍美和善融合的是人们对丑与恶的畏惧,担心曲高和寡,害怕真话招恨,顾忌老实人吃亏,正是现实的冷酷,令人三伏畏寒,叫人不得已从俗,而将美和善如婴孩般紧紧包裹地起来,唯恐其受到凉风侵袭。

    非美不善,非善不美,而是顾虑在它们之间竖起了屏障。隔纱观雨,多闻叮咚,难见彩虹。人心隔肚皮,隔开的不是热血,而是活力四射的激情,在畏首畏尾的忌惮里,怎能产生飘逸不羁的不朽诗篇;在瞻前顾后的恐惧中,焉敢肆无忌惮的表里如一。被孔子誉为完美无缺的《韶》乐已失传,假如人人唯恐言多必失,个个唯恐引火烧身,那么“尽善尽美”大概也会被尘封起来吧。


    特别推荐好友(本文作者)石岩磊简书 原创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善难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gw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