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之问
在哲学史上,存在论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其次是认识论,最后才是价值论。应该说,价值论是上个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形成一定的体系的,在时间上发展得比较晚。
这是由它的内在逻辑决定的,只有在存在论和认识论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它才能发展起来,因为它是建基于前两者之上的。
对于人来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莫过于追求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了。那么,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一般说到价值,人们往往只想到物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或金钱的价值,其实,在社会中,一切事物都可以有其价值,比如说精神的价值、科学的价值、道德的价值、文化的价值、感情的价值,等等。
在哲学上,价值指的事物对人的意义。用日常的话来说,价值就是好坏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价值不是一个实体范畴,而是一个关系范畴,需要用关系思维去把握。
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价值要从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去寻求,价值不是人本身的属性,也不是物本身的属性,而是人与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出来的一种性质。
比如说,如何知道一双鞋好不好呢?“好”和“不好”是鞋子本身的属性吗?
假如这双鞋对我而言码数太大,穿起来也不舒服,那么,这双鞋对我来说就就是“不好的”,就没有价值或是只有负价值。
而如果这双鞋对你而言刚好合适,穿起来也很舒服,而且很好看,那么这双鞋对你而言就是“好的”,就是有价值的。
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事物对不同的两个人,却有相反的价值。这说明,对价值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事物上,也不能停留在人身上,而要从事物和人的关系中去理解。
事物本身不存在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对人好不好;同样,事物有没有价值,也不是由人说得算,而是根据事物和人之间的关系状态去判断其好坏。
“心静自然凉”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心态。不管你的心如何安静,天气热就是热,这一点是不以你的的心态为转移的,所以说价值不是由人自己说了算。
因此,要理解价值,既离不开对人的理解,也离不开对物的理解,而且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理解。
价值跟人的需要和能力有关。
能满足的人需要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水之所以有价值是能够解渴,衣服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能保暖御寒。需要是理解价值的首要的要素。
价值也跟人的能力有关,哪怕有需要,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能力,也是无法获得实在的价值的。假如,你不识字,那么书本和阅读对你就无法形成价值;同样是一台电脑,在王者跟青铜身上形成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价值也跟事物的属性和功能有关。糖是甜的,盐是咸的,这是糖和盐分别具有的属性,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属性,就满足不了人的相关的需要。同样,如果事物不具备一定的功能,也是无法对人形成价值的,一台电视买回来,如果看不了,那就成为废品了。
最后,价值还跟人的活动有关,包括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实践和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人和物的关系只是主客体关系的一种)相互作用的两种形式。
人们在与事物打交道之前首先要认识和了解事物的属性、功能和规律等,否则就无法获得事物的价值,比如不认识电的属性,就无法正确使用电;不了解河流的规律,就无法筑坝发电。另外,了解事物是因为人需要做出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作为一个有限性的存在,是不可能同时获得多方面的价值的,而要对不同的事物和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出比较,从而选出价值最大的。
人是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相关的价值物的,比如说通过耕种而获得粮食,通过制造而获得工业产品。不仅如此,一般而言,现存的事物对人是无法直接形成价值的,需要改变其形式才能满足人的需要,比如说生米只有变成熟饭才能满足人们吃饭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