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结婚
最近读了这本《撒哈拉的故事》,想着三毛还真是个纯粹随性可爱的人。她肯定也没有想到会有人这么认为吧,就像她自己看别人评价她时,也觉得有趣,别人眼里的自己,形形色色,竟是那个样子,别人如何分析她,和她本身也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为什么觉得她可爱呢,因为她会把粉丝称作“雨”,还是春天里的第一场春雨,一根一根冻住才有的粉丝,荷西不相信却也很欣赏她的天马行空,为了不让荷西偷吃也会可爱地把猪肉干说成是中药。
平日生活里,我倒也喜欢胡说八道,想到哪说到哪,很是自由,也好在有个傻子在旁边配合我的“不良”习惯。
越往后看,越发地喜欢她的随性,她的纯粹,大部分的原因是觉得可能我和她有点相像,抑或者是想活成那个样子。
她说自己生平最不喜欢填表格办手续,偏偏在沙漠结婚需要一堆的证明,很不耐烦,问荷西,手续这么多,那么烦,还要结婚吗?
我也是很讨厌那些东西的,各项文件,各种证明,一些可有可无的习俗什么的,总要把结婚这件事情弄的极其复杂,让原本欢喜结婚的人心理不痛快,却也还要迎合这不可更改的风俗。
总觉得两个人若是互相爱慕,其他的什么确是不重要的,也不在乎别人眼里是否恩爱,只是心生欢喜的时候记录下来。
三毛结婚的时候,连自己也是前一天才知道,走路去法院就把婚给结了,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却一点也不觉得寒酸。
结婚的礼物是一副骆驼的头骨,她兴奋坏了,赞叹简直太豪华了。这么简单纯粹的人儿,让人怎么能不心生喜欢呢?
她说自己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极不愿意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婚后依然“我行我素”。
我简直爱死了她这种我行我素了,就好像终于找到了干坏事的“同伙”一般。我也曾和郑先生这么信誓旦旦的表示过婚后我还会是我,什么也不会变,好在就像荷西对三毛那般,郑先生也表示喜欢的就是我现在这个样子,无需改变,其实我仔细想了想,若是他不喜欢,恐怕我也还是不会变哒嘿嘿。
02 关于生活
我们都是向往诗和远方的,也向往着有人陪着浪迹走天涯,如此看来,三毛是极其幸运的。在撒哈拉那么贫瘠的土地上,她也能将寂寥的沙漠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
在那个靠近垃圾场的沙漠一无所有的家里,三毛竟将其打造成了一个真正艺术的宫殿,变成了沙漠里的“罗马”,物质生活上的极大匮乏并没有让她气馁,她总觉得多几种生活的经验总是可贵的事情。
如她所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
看到这我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很多章节中,三毛都以一种轻松欢快的笔调叙写故事。在没钱的日子里,荷西陪她捕鱼,她陪荷西卖鱼,然后用12倍卖鱼的价钱吃了自己卖出去的鱼,连最后的那张收账单也被洗衣机泡烂了,又哭又笑,真的是很为他们生活担忧哈哈哈。
生活能活成这样真好,不会因为生活的琐碎,为了经济来源而争吵,却觉得是极有趣的事情,似乎别人口中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完全不可信。
虽然书中以那么轻松的语言描述着沙漠里艰苦的日子,但实际生活里真的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三毛荷西这样呢?
三毛想去沙漠,荷西便卷卷行李先到非洲去;结婚时三毛别在帽子上的香菜在荷西看来也是简单好看的;你看,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有趣啊,奈何很多人都过的那么复杂且累赘。
03 关于其它
其实初次知道三毛是因为她的诗《说给自己听》,觉得很棒,诗中的描述就像一幅画,也像一个人。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其实那会并不太懂什么意思,只是莫名的喜欢,现在想来,莫不是在我那会小小的身体里面,就有种自由,独立的灵魂哈哈哈。
而后发现这本《撒哈拉的故事》,细细看了两遍,有震惊,也有感动。震惊地是:在撒哈拉,有10岁的姑娘就要嫁人的,也有四年才洗一次澡的(澡堂那段描述现在想起来都犯恶心)。
感动地是:那个对撒哈拉威人满腹仇恨的军曹在最后时刻却是为了救撒哈拉威人的孩子而被炸弹炸成了碎片。每天借送出去无数东西给撒哈拉威邻居,但是回报三毛的,却是一个穷的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
其实我不太明白三毛为什么要去撒哈拉,就连她自己也不能解释的,是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除了抛开一切的勇气和决心,我也很羡慕她和荷西的爱恋,那种平淡深远的结合,从来没有热烈的爱过,但一样觉得十分幸福而舒适。
庆幸地是,我也遇到了郑先生,那个让我感到舒适,幸福且心安,笨得像只猪一样的男生。
也希望,那些正在幸福着的继续甜蜜,而那些挣扎在婚姻围城里,淹没在生活琐碎里的人们可以换个心态,换个角度来面对这简单又有趣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