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学生,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是正面引导还是控制学生?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解决问题,还是单一的惩罚他们?我现在更倾向于轻松的正面引导。因为对于学生的培养,就像是一列试图靠单轨驶向目的地的火车,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火车需要两条轨道,我们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一样,第一条轨道是学业的学习,第二条轨道一定是品行情感的培养。这和台湾年度教育奖获得者杜守正老师的理念相合:“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有这样的能力:用五成的功力花在国语、数学那些基本课程上,让学生维持基本的水平就好了。另外,花五成功力做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过程,孩子能否学到东西。”把学生培养成品行高尚的有情感、有能力的终身自我学习者,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如何让学生在学业方面有更大的进步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今天在看简.尼尔森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的时候,其中"问与告诉"这个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一组以告诉为主的活动中,老师先告诉学生一些有关品格和人生技能的话,给学生看清单后问他们是否得到了清单上的任何品质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没有;而在第二组老师提问后让学生回答这个活动中,再让学生看看品格和人生技能清单,问他或她是否学到了清单上的任何品质,答案几乎都是学到了绝大部分。这个活动正好验证了英语的那句话: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w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让学生有大的提升, 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对参与的感激,感到自己更有能力,所以他们通常会决定合作,学习的效果也更好。在课堂上,教师引领之后,可以更多的把时间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合作、去探究,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更理想。
把学生们培养成为高尚的有情感、有自我学习能力的健全的人,是教育的首要目标。孩子们都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学习的,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学会有情感、有自我学习能力,我们就必须确保他们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所以在班级里,我更想做和善的教师,也更想和学生以一种合作的方式相处。我始终认为孩子只有在轻松、被尊重的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记得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个人他很擅长做表。他在一个轻松和善的环境中做表的精确度误差会达到百分之一。但是,他一次被关进监狱之后,他做表的精确度连十分之一的精确度都达不到。所以我们要努力把教室的气氛变成轻松、协同和相互尊重的氛围,成为孩子们的引领者和指导者,而非上司。这对于学生的学业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利于孩子们更好的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在成长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不责备孩子,把错误看做是学习的机会,那孩子就能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也增加了和他人互动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