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二回主要讲一件事儿----贾瑞不知天高地厚,贪恋凤姐美色,一步步走入凤姐设的圈套中,在“死了也愿意”的执迷不悟中,最终走向了死亡的深渊。
本回有两个关键的角色:
1、王熙凤
王熙凤,人称“凤辣子”或“凤哥儿”,出生于四大家族中的王家,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也是宝玉的表姐和堂嫂。
她长得年轻美丽、妩媚风骚,打扮得珠光宝气,有着苗条的身材和不露的威风,貌似可喜,实则可畏。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在荣国府中身居管家的要职,是荣国府的大管家。她为人处事圆滑世故,心机很深,手段更是高明,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
2、贾瑞
贾瑞,表字天祥,是贾府义学塾掌贾代儒的长孙。贾代儒有事时,即命贾瑞管理学中之事。但他却是个最图便宜没行止的人,经常在私塾里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还助着薛蟠,只为图些酒肉和金银。他人品不好,又没有威信,才导致闹学风波的不可收拾。
他到宁府给庆贾敬寿宴时,碰上凤姐,垂涎她的美色,动了勾引之心。王熙凤假意与他周旋,最后,贾瑞命丧于王熙凤设计的相思局。
本回内容分析:
上回凤姐看完可卿后,在园中赏景,意外遇见了守在那里的贾瑞,贾瑞说了些调戏的话,凤姐表面笑脸相对、假意迎合,实际上内心十分厌恶,并且准备用计收拾他。此时,已变花痴、智商为零的贾瑞以为凤姐对他也有意思,于是厚着脸皮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凤姐那里跑,前几次不巧没见着,这次得着机会见了凤姐,就说了些不入流的话,想趁机勾搭凤姐,达成他心中所想之龌龊事儿。
俗话说:食色性也。本来男子喜欢女子并没有什么不妥,然而贾瑞明知凤姐是贾琏的妻子,还这样举止轻薄,那就有失体统了。
最可恨的是,贾端不但爱上不该爱的人,还爱得死心塌地。他明明听说了凤姐的厉害,还敢色胆包天地去打她的主意,并且声称为凤姐死了都愿意!可以说他已经在情欲中迷失了自我,以至于不能自拔,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如果说,最初贾瑞喜欢凤姐那是自不量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那么,当他第一次被凤姐愚弄,傻傻地冻了一晚上之后,不知悔改,仍旧厚着脸皮去骚扰凤姐,招致凤姐狠毒地对待他,那就是他不知死活了。正是因为他不吸取教训,又不死心,才有了第二次被戏弄,这一次他不仅在贾蓉和贾蔷面前丢尽了脸,还被勒索了钱财,回去之后还被祖父重罚,以上种种情况叠加在一起,导致他后来生了一场大病。
贾瑞正是这样,因为淫心不改,以至走火入魔,再到病入膏肓。正当此时,跛足道人拿着“风月宝鉴”前来救他,他却不遵守:只能照反面的“医嘱”,只一心迷恋正面所看到的凤姐的美丽幻影,甘心入瓮,走进王熙凤为他设的陷阱,临终还不忘那面镜子,沉醉在自以为的“快乐”中不能自拔,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哀。他整日醉生梦死,以至阳气耗尽,精尽而死,最终将自己送上了黄泉不归路。这“风月宝鉴”好比一把照妖镜,照出来的正是人们的内心,然而人们常常不能正视自己的真实内心,总是以虚假的面具示人。
其实,单就上面我们看到的贾瑞的为人行径,无论如何对其“量刑”都不为过,甚至都没有为之辩护的必要。然而,凤姐对贾瑞这样的“禽兽的人”设迷局施毒计,却也并非能证明凤姐就是“纯洁”之人。凤姐的“生活作风”并不干净。从她迷惑贾瑞的话:“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以及后来她和贾蓉、贾蔷一起戏耍贾瑞,这些信息量加在一起,足以让人们展开联想,也可见她与二人关系的不一般。可能贾瑞的相貌和身份她都不入她的法眼,如果换成贾蓉、贾蔷这样俊美的“小鲜肉”,也许就另当别论,也未可知?
对待贾瑞,凤姐一方面假意殷勤逢迎,加上用半推半就、半明半暗的,用各种言语的引逗,再逐步抛出甜言蜜语的诱饵,一会儿“约”在这儿,一会儿又“约”在那儿,折腾得贾瑞如鱼吞钩,另一方面她却暗中调兵遣将,把兵法三十六计的“欲擒故纵”、“诱敌深入”、“兵不厌诈”、“偷梁换柱”等都在贾瑞身上实践了一番,真可谓是煞费心机。
凤姐利用贾瑞的痴心,以整治别人为乐趣,毫无恻隐之心,真是毒蝎心肠,狠毒至极。更毒辣的是,在贾瑞病危之际,贾代儒向荣府求助二两人参,王熙凤却以次充好,见死不救。遇上这么强大的对手,如此的狠角色,贾瑞也只能自认倒霉了,自食其果了。
本回,曹公把贾瑞那种愚蠢下流、卑劣不堪的行径刻画得入木三分,特别是把贾瑞被贾蓉贾蔷用恶作剧无情戏弄的那一段,真是声情并茂、活灵活现,可以说是镜头感极强,让读者都忍不住要笑出声儿来了,简直把人物描写得出神入化。难为曹公用生花妙笔,把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事情,在这样的场景下,直把贾瑞这个淫滥无耻的下流之徒写得淋漓尽致。
也许在成熟的人们眼中,贾瑞是可笑的,但是人性中有些事情无法用语言来解释,情爱中的悲哀是人性中最无奈的部分,从合理的角度似乎难以解释人性的迷失。但为了这无奈的情欲,被人捉弄摆布,多次侮辱,甚至搭上性命,其实是非常悲惨的。也许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只可惜贾瑞实在是不配“天祥”二字,辜负了祖父的辛勤养育和厚望寄托。
不过在贾府,像贾瑞这种色字当头的人不在少数,贾珍父子、贾琏等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贾瑞只是他们的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让人不禁哀叹贾家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如今圣贤之道已经约束不了这些不肖子孙,长期以往注定衰败不堪。
通过贾瑞这一方面教材,借助着“风月宝鉴”,作者似乎也在提醒人们,不能一味地贪恋美好的表象(正面),也要去正视问题所在(反面)。
有时候人们眼睛看到的不过是海市蜃楼,我们总爱把自己关在自以为的“理想国”之中不能自拔。
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天赐的祥瑞”不过是假象和美好的寄托,实际上贾天祥和贾家的“祥瑞”都是假象,祥瑞不再,似乎也预示着贾家的衰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