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了刘庆邦的《细节之美》,让我对人的一生和写文有了新的思考。也就是,我想到不仅仅是写文要把细节写好,生活、工作也都要把每一个细节做好。
之前听樊登读书,他无数次提到正念之于人是多么多么重要,而我的生活总是过得很着急,整天风风火火,大概从来都不在正念里吧。
为什么看到《细节之美》我想到了正念这个词呢?因为正念里提到,吃饭就是全神贯注吃饭,其他什么都不要想,否则就感受不到吃饭的乐趣。吃饭的乐趣就在细节里。比如吃葡萄干,正念的吃法发就是调动五感触觉、味觉、视觉、嗅觉和感觉等等,分为八个步骤,并且每个步骤至少要停留30秒:持、看、触、嗅、放、嚼、咽、感。一颗葡萄干就要吃五到十分钟,这是什么感觉?樊登说,他按照老师教的正念方式去吃葡萄干,那粒葡萄干是他吃到最美味的葡萄干。原来,还可以这样吃东西,生活还有另外一种美好啊!
写文章也是同理的,每个人的一生的确是大同小异,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活出不一样的生活。区别在哪里?就在细节里。犹如吃葡萄干这个情节,大家都经历过。但是同一颗葡萄干,不同的人不同吃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也会对吃有不同的感受,从而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以前,我准备吃饭的时候,总喜欢打开樊登读书视频。看似一边吃饭一边看书两不误,实际上,读书和吃饭都耽误了。因为心智带宽就在那里,分成好多部分,每一部分对生活的感受都只能是浅尝辄止了。后来,我吃饭的时候,第一适当延长时间细细咀嚼、第二尽量纯吃饭。事实上,我的确感觉碗里的饭菜比以前好吃多了。
再比如工作,有些人眼里无活,有些人眼里有干不完的活儿。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大概率是眼里有活的人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发现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于是在观察、思考和行动中锻炼了自身的工作技能,于是绩效越来越好,职位也节节攀升。有些人眼里无活,别人指点出来他可能还很迟钝感受不到,如此粗线条的工作和生活,又如何能够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美,更不用说能够有好的发展了?哪个工作干得出色的人认为工作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只有干得不好,才会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作者提到,他认为一个人有三种基本力量:体力、智力、意志力。这三种基本力量相辅相成,哪一种力量都不可缺少,你哪一种力量不强大,就成就不了什么事业。在这三种基本力量中,智力又分成三种力量: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
我认为记忆力和理解力这个属于大脑的硬件很重要,想象力尤其重要。很多创新和需求起初都是靠着记忆、理解然后加上想象才丰富了记忆的血肉,然后播种、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持续不断地创造,螺旋上升,才有了层出不穷的越来越好的业绩。这里的业绩可以是美好的生活,也可以是很好的工作绩效,当然更可以是一篇好的文章啦。
作者提到自己写作的时候会调动浑身几乎所有的全部想象,全部的感官来参与自己的想象,于是灵感就会爆发。昨晚,我学习体验这一点。我闭上眼睛现象自己生活中的一幕,然后让几个人物对话,并用心去观察人物的着装、表情和语调,以及他们分别代表的阶层和语言背后的思想,竟然把两分钟的对话写成了一篇千字文。并且,后面可能还会扩展成3000+的短篇,因为还有许多想表达还没有用细节表达清楚的地方。
原来,细节很美,细节也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需要会欣赏美的感官来感受美,如此以来细节才能更好地展示出它的丰富内涵。让我们从此以后更多关注细节,发现更多细节中隐含的美好吧。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