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近文字教育生活家
小说《边城》引发的回忆

小说《边城》引发的回忆

作者: 张竹青yes | 来源:发表于2017-04-18 06:20 被阅读101次

    《边城》这本书我大概是在零九年的时候才读到的,后来我发现我们学校图书馆里早有一本《沈从文文集》,里面也收录了这部短篇,只是我以前并没有注意到这本书,所以也就没读过。

    现在我还是清楚地记得当时读完小说《边城》以后的感觉,小说很短,当时我一口气读了两遍,书读完之后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里,接下来的好几天里,仿佛都有一幅令人伤感的、温馨美丽的画卷在我的脑子里不断闪现,景物的美、人情的美,都令我流连忘返。

    记得当时我迫不及待地在课间,把我的这种感觉和心情跟学校的两位语文老师朋友分享了,但是,可能是因为我拙于表达,所以并没有能在他们中间引起共鸣。我又跟孩子说起,说《边城》是我读过的作品里最美丽的一篇,没有之一,孩子也不以为然。

    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在读完那本书之后能产生那种感觉,可能是因为沈从文先生在《边城》这部作品中,用一幅美丽生动、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画卷勾勒出的“桃花源”正好契合了我心目中对故乡的美好记忆吧。

    我的故乡在晋东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故乡的自然风貌与沈从文先生《边城》笔下描写的古城完全不同,但是,沈从文先生在《边城》里描写的乡下人的那种朴素、单纯、和平、正直和小时候故乡的父老乡亲们留给我的印象却是十分的相像。

    小说的主人公翠翠的爷爷,那位老船夫,是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老人家的善良、坚韧、乐观、慈祥,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村里的两位老爷爷。

    我们的村子很小,村子里一共有两个姓氏:一个是姓张、另一个姓李。我要说的这两位老爷爷,他们都是姓张,也都是我们家的邻居。

    先说那位会扎针的老爷爷,可能是因为老爷爷眼睛比较大,而且性格比较耿直,有时候爱和村里的人较真,所以他有一个外号叫“爱瞪眼。”

    在我很小的时候这位爷爷就已经五六十岁了,他儿子和我爸爸年龄差不多。我家院子的东边是老爷爷的儿子家,从老爷爷儿子家再往东走,爬上一道小坡就是老爷爷的家了。老爷爷有一项技能,会扎针,就是在手指头上扎针放血。

    村里人平常得个小病:感冒、发烧、受了风寒、吃坏了肚子什么的都去找他扎一扎,据说是很管用,扎完了之后很快病就好了。

    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的就会有个小毛病。那年我只有六、七岁的样子,有一次我病了,发烧一两天,妈妈在忙顾不上管我,就说你去找爷爷给你扎一针吧,扎完了你就不难受了。

    我因为之前听别人说过一件关于这个爷爷的事儿,是说这位爷爷打他的妻子,就是那位裹了小脚的、个子小小的奶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奶奶在怀孩子的时候,有一天实在太饿了,就趁爷爷下地干活的功夫,自己在家偷偷地用白面做了一碗疙瘩汤喝。那个时候经济困难,白面是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的稀罕东西。不曾想这事刚好被从地里赶回来拿工具的爷爷看到了,所以就打了她。

    听人们说了这件事以后,我对这位爷爷的印象很不好,觉得他很凶,很怕他。所以妈妈让我去找他扎针的时候,一开始我不敢去。后来因为实在是太难受了,又没有别的好办法,妈妈也一在地为我宽心,说不怕的,爷爷一定会给你扎好的。所以我最后还是下了决心要去找爷爷扎一下。

    我磨磨蹭蹭、慢慢吞吞,很久才爬上了去爷爷家的那个小坡,快到了大门口了正好碰上爷爷出来要去挑水,他肩上挑着水桶朝我走了出来,我已经到了爷爷的跟前,没办法只好说明了来意,一开始他没听清我说什么,我又说了一遍以后,爷爷就把水桶从肩膀上拿下来放在了一边,然后从他穿着的那件老棉袄的衣兜里摸出了根细细的缝衣针来,大概是看出来我有些胆怯,爷爷居然用他那粗糙的手摸了摸我的头,然后还对我笑了笑,和蔼地对我说:“不怕的啊,一点也不疼,爷爷给你扎一扎你就不会难受了。”

    我好像是第一次看见爷爷这样温和地笑,所以就放松了,伸出手去让他扎。扎完一个指头挤出了点儿血,爷爷赶紧用他衣襟上比较干净的地方给我擦干净了,还轻轻地帮我按一会儿。不一会儿工夫,两个手上需要扎的手指头就都扎完了。

    我那时被这位平素看上去凶巴巴的爷爷的温和感动了,所以也就觉得身体立马好多了。从此以后,我再有什么头疼脑热的,就跑去找爷爷帮我扎针。有的时候遇上爷爷正在吃饭,有的时候遇上他正在干活,但是每次去了,他都是耐心温和地帮助我。所以以后在路上碰见他,我也觉得他没有那么凶巴巴的了,尽管每次碰见他也并不和我搭话。

    村子里还有一位爷爷,我小时候一直觉得他救了我一命。

    这位老爷爷家就住在我家的斜对面,记得我小的时候,这位爷爷出来进去、不管去那儿身后总是跟着一位“疯丫头”,这个丫头是爷爷的孙女儿,按辈份我也应该叫她姐姐,大概有十三、四岁的样子。

    后来听人们说爷爷的儿子在部队上当了军官,孙女儿生出来的时候有点智障。爷爷担心因为父母工作忙带不好她,怕孙女受罪,所以就把她带回来自己养着。

    那位姐姐有的时候一个人在大门外的空地上玩儿土土,村子里大一点的孩子们有时候就会去逗她玩儿,爷爷听到了怕孙女儿吃了亏,总是出来拉了她回去。

    我每次见到那个爷爷,他都是满脸严肃的样子,从来都不苟言笑。

    爷爷家大门口、坡底下有一个大大的牛棚,有一天,干活的村民们在爷爷家的牛棚旁边放了一架高高的梯子,原来在下面玩的小伙伴们,都顺着这个梯子爬到了牛棚上面的房顶上去玩了,我也跟着他们爬了上去。一群小伙伴在上面玩的忘记了时间,原来村民们干完了活儿早就把梯子也搬走了。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大家这才想起来该回家了,可是一看原来放好的梯子已经不在了,怎么下去呀?小伙伴们都很着急。

    这时大家发现牛棚的西北角、旁边儿有一个颗高高的大杨树,所以大家商量着顺着那个杨树上爬下去。杨树伸过来的树枝并不怎么粗壮,本来大家都不敢爬,但是,后来实在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有几个大一点的孩子还是顺着那棵杨树爬了下去了。

    到了最后,屋顶上剩下的就只有我和另外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小一点的小朋友了,眼看着天越来越黑,又没办法下去,急得我们在上面都大哭了起来。

    大家的哭闹声惊动了在院子里干活儿的爷爷,他于是出来想把我们从房顶上弄下来,可是他的个子不够高、够不着我们,弄不下来。

    后来爷爷又回到他家院子里找工具,找了半天,他拿出了一个大大的镐头。这个时候几个家长也围了过来,我看见我的妈妈也来了。大家都一起帮着爷爷,想要把我们从房顶上往下接,只见那位爷爷用手举着镐头的把儿,然后镐头的平面朝上,大人们都让我们小心地站到镐头上,那样爷爷把镐头慢慢地往下移动,然后再由下面的大人把我们抱下来。

    我走到边上试了一下,觉得太高了,还是不敢往下走,觉得那样一定会被摔死的。所以另外两个小朋友先后都通过这个办法先下去了。上面只剩下了我一个,我于是哭的更厉害了。妈妈和其他叔叔阿姨都劝我说没事,这么多人接着你,不会把你摔下来的。

    可是我就是不敢,爷爷一直举了那个镐头等我下来,看我一直不敢下来,他也急了,于是他对我说:“宝贝,你就听爷爷的、踩着下来吧,一定没事的呀,你看爷爷力量很大,怎么可能让把你摔了呢?”爷爷本来不爱说话的,听他这么一说,我也像得了保证似的,没办法只能照着他的要求做了,最后终于在爷爷的大力帮助下平安地被妈妈抱了下来。

    我于是心里头非常感激这位爷爷,以后见了他,虽然爷爷仍然是一如既往的严肃、不苟言笑,但是我仍然能感受到他的温暖和善良,觉得他像自家人一样可敬可亲呢。

    正像是沈从文先生在他的作品《边城》里描写的那位可亲可敬的老船夫一样,我的故乡的人们,他们大多不懂得虚伪与矫情,不懂得阴谋与算计,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是那样的真诚和强烈,像是一切都在明里亮里,令人久久不能忘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边城》引发的回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tp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