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易效能®亲子时间管理亲子教育亲子教育
学习不如佳佳,运动不如明明,画画不如茜茜……生而普通,还有救吗?

学习不如佳佳,运动不如明明,画画不如茜茜……生而普通,还有救吗?

作者: 嘟爸悠妈 | 来源:发表于2019-06-04 21:49 被阅读2次
    图片来自pixabay

    1. 为什么父母只看到孩子的弱点

    问很多父母孩子的优缺点时,总是能回答出孩子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对优点却很少谈及,甚至不知道孩子的优势是什么。前些日子写过一篇关于自卑的文章——《孩子的自卑都是父母造成的》,很多人表示认可。

    这几天我就不断的想,为什么父母总是关注我们的缺点,而不是优点?最近看了一本高寿岩的书,也分析了父母关注孩子缺点的原因,看完之后感触颇深,很多父母关注孩子的缺点大概有三种原因:

    1. 父母不自觉的比较心理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父母们在一起,孩子就会变成说不完的话题。或出于礼貌恭维,或出于诚心欣赏,大家都难免会夸奖对方孩子,但在自己说话的时候,心里已经开始拿自家孩子来跟对方比较了。“如果我孩子有茜茜的运动能力就好”,“如果我加娃的数学跟晨晨一样棒该多好”……比来比去,总会让自己心理更加低落,感觉孩子确实不如对方,哪儿哪儿都是缺点。

    ​2. 父母追求完美的心理作祟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娃”,希望孩子考试成绩好,运动能力棒,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沟通表达人人喜欢……如果孩子考试成绩很好,父母会觉得怎么运动能力总是那么差,孩子喜欢运动,又会觉得怎么沟通总是不顺畅……对于一个追求完美的父母而言,孩子的优秀是理所当然,缺点就是需要改进的方向,因此一直关注孩子的缺点。

    3. 父母的自卑心理

    父母作为成年人,早已发现自己的不完美,也清楚很多事情即便自己努力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比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即便再努力想改变,也无法变成一个自己希望变成的外向的人。但是,如果发现孩子跟自己一样内向的时候,总会觉得孩子应该做出改变,不要以后像自己一样因为内向而错失很多机会,父母的焦虑就会放大孩子的缺点,并持续专注于这一点。

    父母忘记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但却要求孩子做到完美,做到自己希望却无法完成的事情,过分关注孩子跟自己一样有缺陷的地方,完全不在乎孩子的优势和长处。

    2. 一直关注弱势会怎么样

    有一项关于跳蚤的实验。把一只跳蚤放在一个30公分高的瓶子里,如果不加盖子的话,跳蚤很容易能跳出瓶口,但实验人员用一块玻璃把瓶口盖住,跳蚤每次跳起来都会碰到玻璃,但永远也跳不出去。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跳蚤就不会再跳的很高,每次都会跳到接近瓶口的位置,但却不会再碰到玻璃盖。

    这时实验人员把玻璃盖去掉,跳蚤原本应该可以跳出来了,但却一只都保持接近却跳不出的高度。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赛里格曼将这种行为称为“习得性无助”。当动物在以前的经历中,习惯了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觉,即便换一个可以改变的环境,也会放弃尝试。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父母如果长时间只关注孩子的缺点,每次孩子碰到一件事,父母就提醒孩子,你不行,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丧失信心。之后不管孩子是不是有能力,都不会再去尝试,面对问题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做出自己不行的反应。

    正因为如此,赛里格曼认为,“教育孩子并不是去改正他们的缺点,找出他们的错误,而是要识别和发展他们的优势。”

    短板理论在养育孩子方面显然不是很合适,父母需要的是为孩子寻找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让有运动天赋的孩子进入体育学校,让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早早走上音乐的道路,培养孩子的优势,让孩子更容易做出成就,走上良性循环“飞轮效益”,不断取得成绩,不断前进。

    3. 如何发掘孩子的优势

    孩子的优势有两种:一种是天赋型的优势,生而具有,比如有位朋友身体灵活性非常好,无论什么高难度的动作,她都能毫无压力地完成,所以她在学习舞蹈的时候总是事半功倍,也很快得到老师的重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

    有人可能会问,我生而普通,还有救吗?当然,发掘孩子优势的渠道还有一种,习得型优势,就是靠后天的努力建立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属于这一种,绝大多数人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均衡,所以也没有哪一方面会比别人更强,这种情况下后天刻意练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上学时,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然后勤加练习,又称为课代表的例子不在少数,这种靠勤奋练习得到的优势就属于这一种。

    那对于一个普通孩子来说,父母该如何发现并建立孩子的优势呢?

    高寿岩在书中提了几点建议:

    1. 放弃完美,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些孩子生下来就活波好动,有些则喜欢安静,有些温和细心,有些则大大咧咧。父母应该放弃对完美的追求,发觉孩子的优势,这样不仅可以帮孩子建立信心还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比如喜欢安静的父母生了一个好动的孩子,那也应该看到孩子在运动能力、交际能力方面的天赋,重点挖掘培养,让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建立自信心,而不是强迫孩子必须安静的坐在角落学习。

    2. 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多尝试

    有些孩子的优势很明显,比如爱运动,爱社交,但如果没有发现孩子的突出优势,就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尝试的机会,并细心观察,发觉孩子的优势。比如带着孩子去参加音乐会,去学一些逻辑课,参加一些艺术课,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针对性的训练,建立孩子的优势能力。

    3. 建立成长型思维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她的代表作《终身成长》中提出两种思维模式:固定思维模式和成长思维模式。固定思维模式认为,聪明是天生的,人的能力不变;而成长思维模式认为,天赋只是起点,通过后天锻炼也可以提高才能。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运用成长性思维,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比如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不是要夸孩子聪明,而是应该夸他这段时间很努力,让孩子知道成绩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非天生,夸孩子打扮的很好,穿着得体,而不是夸孩子长得漂亮……让孩子知道获得认可的是自己的努力而非天赋,他们会在取得成绩后,继续付出努力,而非靠自己的天分,觉得不管自己是否努力都能成功。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普通人,没有过人的天分,但父母依旧可以通过自己的培养,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优势,并依靠这种优势建立自信心,获得更好的人生。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点和缺点也不尽相同,父母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最主要的教育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优势,尽早帮助孩子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在优势这条路上前行。孩子能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自然可以过好人生,这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不如佳佳,运动不如明明,画画不如茜茜……生而普通,还有救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xd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