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
一整天下来,我发现这些年我还是有了一些长进,特别是这段边读《原则》边写课后反思的日子带给了我长足的长进,理论基础比较好,借专家的实际操作方法,相信我回去以后一定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长进。
除了昨晚折腾,没休息好之外,我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失误:没有提前看看教材,把握下重难点,因为这些知识点我并没有教学经验,这样听课的效果大受影响。今晚要提前准备下。进步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第一节是我们湖南教研界的男神张新春老师的课,他主讲的内容是《轴对称》,听过张老师的一些讲座也关注了张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一个感觉是这个人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当牛。像最近学生进行的“聪明格子”大赛就是他自己编的程序,他用自己编写的程序玩轴对称图形简直不能更神奇,整个报告厅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和惊呼声,宣布下课的时候孩子们都不愿意走。本节课以“数学是好玩的”为主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撑,达到了学生自主参与,得出结论,经历数学思维发展全过程的教学目的。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找对应点打分”的游戏,引导学生反复试误,并鼓励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整理关键信息,再试误,然后总结提炼出方法结论,一切水到渠成。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他很有同理心:“0分,我也经常和你一样。”“别着急 。”其中也有一些小插曲,但是张老师反复提醒学生:不着急,不着急。整个过程轻松愉悦, 学生充分参与,他不急不慢地渗透数学思维:看见的看清楚,看不见的想出来。
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很值得借鉴:1.提出建议,给定判断标准。2.相机指导问题,点评亮点。3.鼓励孩子了不起的直觉。4.数学可以化普通为神奇。
情感价值观审美能力的培养:轴对称图形的:平衡——和谐——庄重美。
我做的比较好的:有一些方法我开始踩到点了,在功力大大不够。
需要加强创新,价值观的教育注入课堂,要改掉动不动火急火燎的习惯,给孩子思维发展空间。
第二节是吴正宪老师的课,我看过她整套教学方法论的书籍,特别好。今日见其人,那气场,那素养,处处体现人文情怀。跟学生的几点约定值得学习:谁发言,眼睛看谁。坐姿舒服就好。本节课《因数与倍数》,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提出教学目标是:看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有什么新发现。她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让孩子说“因数,倍数”,然后用磁铁扣为载体让孩子编故事,充分理解因数,倍数。并引导学生把故事中的数字信息转化为数学语言,分门别类,充分涉及。并相机让学生将整理的算式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孩子们就这一堆乱糟糟的算式分类整理。并总结出因数倍数的定义和性质。面对错误分歧,她用了“苏格拉底问答法”,以提问的形式让孩子错误的地方不攻自破,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她都提倡学生独立自主深度思考,学会提问。她始终秉持“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问着问着就明白了”的观念,让孩子置身于有效学习过程中,她批判孩子不加思考的接受结论。课程的设计层层推进,得出一节好课的模型:观察——抽象——总结——模型的课堂模型。本节课她利用竖线模型,扩大了本节课的思维框架,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她认为学习的真正发生是在新概念与旧观念发生冲突时,她主张在斗争,也就是思维碰撞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她指出现今课堂的主要问题:观摩课作秀,常态课太旧的诟病。看一节课好不好,要看学生有多少顿悟,多少改变,数学的本质是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如何上好一节课?她认为要充分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并努力对接经验。与优雅轻松相伴相生的是严厉的爱,写36的因数这个环节,吴老师让写出一个到九个的人相互对比,请小一,小二,小三谈感受,促使孩子对照反思,而更绝的是她还引导三个都写出九个因数的孩子的结果,反复对比,发现优劣。思维的深度真不是我辈所能及的,偶像不愧为偶像。
提问部分,比较遗憾的是我不说能引导孩子提有价值的问题,我居然自己能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都没有,或许在接下来的时间我可以考虑在这方面下功夫。
第三堂是柏继明老师的课《统计》,整节课的亮点之一是放手让孩子经历创意择优,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哪怕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而已。第一、如何快速知道哪种菜喜欢的人最多,哪种最少?第二、怎样快速数出人数?亮点其二,充分将课程与儿童息息相关的营养问题相整合,注重儿童饮食习惯的养成。
午后,我困得不行。下午第一节是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徐老师运用适合自己气质的无痕教育,课堂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完全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听完感觉根本就是常规课而已。但细想,课程的梯度、深度都很不一般。徐老师秉持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原理,他的课在不知不觉间开始,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循序渐进的掌握,最后春风化雨的提升,充分关注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让教育不留痕迹,而徐老师叙述的思想方法又是数学中常用的,那什么时候画图呢?1.文字太多的情况;2.难以理解的情况;3.几个问题在一起的情况。习题的设计梯度值得学习:第一梯度比例题简单;第二梯度例题难度;第三梯度直指数学的本质即需体现思维深度。数学里边方法比知识重要,思想比方法重要,而精神比思想重要,所以应该带领孩子们充分发挥数学的钻研精神。
今天最后一节课,贲友林老师的“鸡兔同笼问题研究”,在针对全班有二十几个孩子已经学过的情况下展开教学,体现了教师充分了解儿童,了解学期的睿智。贲老师用喊学号的方法指定一个不太会的孩子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利用认知冲突,找出他的思维盲点,请其他小朋友群策群力解决,收效很好。在方法整理过程中,有一处孩子的回答,贲老师的价值取向相当到位,没有拘泥于答案。最后,这个专题得出的方法是: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提出假设,在检验假设,并不断调整。
徐老师的讲座指出我们老师自己的课要同自己同课异构,不要永远是现成的。课堂主要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不是教师的表演秀,应该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课堂不可能实现齐步走,那么好课的标准是促进每个人积极成长就可以了。备课要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有准备的学,在交流互动中对比学习,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在自我调节中学。贲老师还指出我们老师要不倦追求,不可回避问题。
我突然发现好多东西都是想通的,认真学习方为正道。
此外,生活方面,出门在外,尤其是一个人的情况,一间安全舒适的酒店非常重要,第一不要省钱,第二不是着急,一定要选好再住,今早我六点就退房了,提着东西累得要死。今晚住戴斯不知道舒服到哪去了,论安全感的重要性。还有,去一个地方一定提前了解周边,人在无知的情况会多很多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