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姥姥的烦恼

作者: 喜羊羊甜蜜蜜 | 来源:发表于2023-07-26 11:18 被阅读0次

          北漂姥姥的烦恼

            我工作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小县城,那是一个半小时能够转遍全城且眯着眼睛都能知道位置和方向的地方,几十年过来,虽然偶尔也会到外地游玩或者开会学习,剩余时间基本生活在那里,出行由步行到自行车、摩托车再到汽车,很少用到公共交通工具。对于我这个路盲且方向感极差的人来说,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众所周知的原因,我离开工作岗位以后,来到了北京,成为一名北漂姥姥,一晃八年过去了,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变成了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我也由一名职业女性,彻底变成了大部分时间围绕孩子和家务转的家庭妇女,回想这些年的经历,烦恼是从始至今挥之不去的体验和感受。

                出行的烦恼

            来到北京,第一次从火车站里出来,女儿家在哪边,大概在哪个方向,我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只能靠打车才能到达目的地。到了女儿家,望着小区里几十栋高楼,更觉得晕头转向,特别是那个小区,建在一个三角地带,周边十几个门,感觉没有一个朝着标准的方向,在那里住了四年,我都没能分辨出东西南北四个门的确切位置。

            记得刚到那里时间不久,我从小区里出去到周边走走,转了一会儿想回家的时候,围绕小区转了好久,就是找不到回家的那个门口,最后想个笨法子,坐出租车把我送回到那个门,后来我想,当时的那位出租车司机,心里是不是想,这是遇到了一位傻子还是遇到了一位富婆呢?从小区的一个门转到另外一个门,怎么还要坐出租车呢?现在想起来这件事,我自己还觉得好笑。

            随着在京时间的延长,环境逼迫着自己学会了使用百度地图,每次外出的时候,虽然我还是辨不清东南西北,还是记不住具体的方向和位置,但是凭借软件的强大功能,我基本能够准确的找到目的地和出发点。后来,我还学会使用了滴滴等打车软件,学会了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出行不再成为困难。特别是当我体会到需要50多元的打车费,坐地铁才需要5元钱就能解决的时候,更是让我有了一种成就感。还有一次,在小区外面遇到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女性,第一次使用打车软件,向我询问那样操作是否正确的时候,看着她那犹豫、担心、不确定的眼神,我非常认真并详细告诉了她相关问题,心中是那样的踏实和欣慰。

                吃饭的烦恼

            吃饭,一日三餐,本来应该是一件最简单的事情,但是,当自己切身和她们生活在一起以后,却发现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从饭菜的数量上,女儿给我们总结的是:总怕不够吃。我们这代人,从小的生活虽然谈不上饥寒交迫,但是也完全够不上温饱,一年吃一顿饺子,吃一顿肉也算常事,所以,可以说,从骨子里总有一种怕不够吃的意识,特别是我老公,这种意识更是强烈,因此,每次做饭,不是饭菜数量多就是单菜总量大,造成顿顿有剩饭或者剩菜,这些剩饭剩菜孩子们是不会吃的,基本都是老公下顿饭消化掉,久而久之,孩子提意见,老公还不服气,怼孩子说:又不用你吃,扔了多可惜?可孩子也说,谁吃也不健康呀?为什么非要做那么多呢?这样的事情反反复复,反复争吵,虽然状况略有好转,但至今也没能彻底解决。

            从饭菜的质量上,女儿给我们的总结是:总怕不熟。现在的孩子们,家务、孩子基本上是由月嫂、保姆或者老人负责到底,我们这代人,工作、进修、带孩子、做家务,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吃饭的问题,总体上说是囫囵吞枣,简单吃饱是标准,根本谈不上精细。可是现在,孩子们生活在大城市,又处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可吃的品类、可选的佳肴不胜枚举,简单的家常便饭早已满足不了孩子们对众多美食的无限需求。可是这做饭炒菜也是一门技术,哪能一下子能就突破性地跨越和提高呢?炒菜火候掌握不好,太烂了,品种单一,不丰富,缺乏创新,没新意等等,这些都是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慢慢解决.

            但是,有些问题是不容易解决的,比如孩子们年轻,消化能力强,喜欢吃重口味或者筋性强的食物,我们年龄大了,更喜欢绵软一些的食物;孩子们需要营养,每天离不开鱼、肉、虾,老年人则喜欢清淡;孩子们喜欢叫外卖或者去外面吃,我们则始终认为,家里的饭菜虽然简单,但是安全呀。所有这些问题,要想兼顾,那就得多做,多做了不就又剩下了吗?

            总之,吃的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老公常用一个词戏谑自己:黔驴技穷。一日三餐,真的不知道吃什么,常常是绞尽脑汁琢磨每天的饭菜:既要丰盛,还不能浪费,既要营养,还不能太腻,既要考虑孩子们的口味,还要兼顾自己的饮食爱好。这其中的滋味,只有做饭人自己知道。

            同住一室的烦恼

            相信许多到城里看孩子的老人,都有这个烦恼。当今社会,如果在小县城生活,全家人合力贷点款购买两套房子,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白天老人在自己家里做饭看孩子,儿女下班后回老人这边吃个饭,到了晚上,小三口或者四口回到自己家里,各不干扰。可是生活在大城市,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老人和孩子各自有独立住房的有多少?特别是我们这样在小县城工作的人,工资几千元,你想在北京单独买套房?那只能是想想。

            同住一室,问题多多,烦恼多多,首先第一个是作息时间问题。孩子们工作忙,晚上加班是常事,没准到了深夜一两点种才开始睡觉,可是老人,早晨四五点钟就醒了,需要起床去厕所,这是生物钟,不可更改,雷打不动。可是这个时候,孩子们没准刚刚睡踏实,任凭你蹑手蹑脚,甚至光脚去卫生间,可是开灯、关门、冲马桶,都是避免不了要发出声响的,结果孩子醒了,她们发牢骚,我们冤枉。

            其次,是个人空间问题。女儿居家办公,每周偶尔去单位开会,多数时间是在家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她在家办公?我们能做什么?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尽量不要发出声响,不要影响她的工作。所以,多数时间,我们都是选择去外面活动。可是一年四季,总归是在家呆的时间长,试问天下儿女,多少成家的儿女喜欢与父母长期同住?试问天下父母,多少父母喜欢与成家的儿女长期同住?久而久之,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小摩擦积攒起来,虽然是亲生子女,也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买房买不起,租一套小面积住房,也需要大几千,那是差不多我们两个人的工资,怎么办呢?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可思来想去,还是无解。有时在外面转悠,望着身边鳞次栉比的楼房,心中总会冒出一个念头:如果这里面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多好?哪怕再小,能够容得下我们老两口放下一张餐桌一张床,我们也有一处给心灵放假的地方。

          观念冲突的烦恼

            比起行吃住,观念不同,才是最大的烦恼。孩子从上大学开始离开家庭到她大学毕业异地工作直至结婚生子,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和我们密切生活在一起,也没有更多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当我们再次直面自己孩子的时候,深切地感觉到,她变得有些陌生了。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对社会现实以及一些重大事项的认知和理解,我们这代人,生长在毛泽东时代,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一晃几十年,基本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和环境,一生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波折和磨难,接触的人和事也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认知相对固定和狭窄,对社会和现实更多的是接受和认同。可是她们这代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长大,从毕业那天开始,就处在一个革变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下,她们对社会有独立的见解和认知,特别是对网络、传媒等信息传播方式有敏锐的体验力和高度的吸纳性,她们更有批判精神,当我们对她们的理解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她们总会以她们的视角来与我们争辩,似乎根本就听不进我们所说的任何语言,争辩的结果,往往是各自保留意见。

            另外,作为八零后,独生子女,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孩子的性格独立,不太顾及世俗的眼光和别人的感受,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对待父母孩子,她们懂得承担责任,只是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呈现,缺少我们这代人的那种细腻和表达,可是,哪个父母不喜欢乖乖女呢?孩子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原则性强,缺少必要的沉默与圆滑,有时感觉有点不近人情,不论是探讨问题还是遇到问题发生争执的时候,从不退让,也正因为如此,老公几次气得背包回家。我也多次尝试与其进行沟通,可是,女儿坚持说:“不是我的错,我为什么要退让和改变呢”?挨!家是讲情不是讲理的地方,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呢?

            无论怎样,一家人总归是一家人,生活总是要前行。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努力,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努力奋斗。小朋友一天天长大,健康活泼且聪明爱看书。我们也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空余时间,我们会到北京的各个地方去游览,毕竟诺大的北京城,可看可玩的地方太多太多。我已经加入了社区组织的模特队,经常参加模特队组织的各种活动,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果老公也能加入一个活动组织,也能融入到这个新环境,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结交一些新的朋友,他就不再感觉那么孤单,也就不会老想着回老家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漂姥姥的烦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dkpdtx.html